词典 寝苫 寝苫的意思
qǐnshān

寝苫

简体寝苫
繁体寢苫
拼音qǐn shān
注音ㄑ一ㄣˇ ㄕㄢ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qǐn,(1) 睡,卧。【组词】:寝室。寝车。寝宫。安寝。(2) 睡觉的地方。【组词】:就寝。寿终正寝。(3) 皇家宗庙后殿藏先人衣冠之处,亦指帝王的坟墓。【组词】:寝庙。陵寝。(4) 停止,平息。【例句】:其议遂寝(那种议论于是平息)。事寝。(5) 面貌难看。【组词】:貌寝。

shān shàn, ◎ 草帘子,草垫子。【组词】:草苫子。 ◎ 用席、布等遮盖。【例句】:车上苫块塑料布。

基本含义

指睡在草席上,过着贫困潦倒的生活。

寝苫的意思

寝苫 [qǐn shān]

1. 见“寝苫枕块”。

寝苫 引证解释

⒈ 见“寝苫枕块”。


寝苫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倚庐释义:⒈古人为父母守丧时居住的简陋棚屋。《左传·襄公十七年》:“齐 晏桓子 卒,晏婴 麤縗斩,苴絰、带、杖,菅屨,食鬻,居倚庐,寝苫、枕草。”《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六年》:“﹝三月,﹞癸酉,太后殂。帝居倚庐,朝夕进一溢米。”《清史稿·宣宗纪三》:“甲戌,皇太后崩……上居倚庐,席地寝苫。”⒉谓父母倚靠庐舍盼子归来。明 陈继儒《读书镜》卷四:“世之宦游者多矣,啣命千里,亲老不获从,甚则倚庐陟屺,目穷心折,终不敢少露於宾客笑语及邮筒笔楮之间。而子或浮沉宦辙,垂五载十载,出而裾絶,入而室虚者,岂少哉!”参见“倚门”。
    • 2.
      卧苫枕块释义:古代礼教,子从父母之丧起至入葬,不住寝室,卧于草席,以土块为枕,谓之“卧苫枕块”。 《宋史·徐积传》:“母亡,水浆不入口者七日,悲慟呕血。庐墓三年,卧苫枕块。”参见“寝苫枕块”。
    • 3.
      寝苫枕土释义:睡在草荐上,头枕着土块。 古时宗法所规定的居父母丧的礼节。同“寝苫枕块”。
    • 4.
      寝苫枕戈释义:表示时刻不忘报仇。同“寝苫枕干”。
    • 5.
      寝苫释义:见“寝苫枕块”。
    • 6.
      枕干释义:⒈《礼记·檀弓上》:“子夏问於孔子曰:‘居父母之仇,如之何?’夫子曰:‘寝苫,枕干,不仕,弗与共天下也。’”干,盾。后因以“枕干”表示复仇志切。⒉指对君父忠心耿耿。
    • 7.
      枕草释义:⒈古代丧礼,孝子枕卧草上以表哀悼。 《左传·襄公十七年》:“齐 晏桓子 卒,晏婴 麤縗斩,苴絰、带、杖,菅屨,食鬻,居倚庐,寝苫、枕草。”唐 高思元《孝女抱父尸出判》:“悲缠枕草,志切投牋。”⒉谓刻苦自励。唐 元稹《哭吕衡州》诗之三:“白马双旌队,青山八阵图。请缨期繫虏,枕草誓捐躯。”
    • 8.
      绖带释义:古代丧服所用的麻布带子。《礼记·间传》:“父母之丧,居倚庐,寝苫枕块,不説,絰带。”《史记·孝文本纪》:“絰带无过三寸。”《资治通鉴·齐武帝永明八年》:“陛下以至孝之性,哀毁过礼,伏闻所御三食不满半溢,昼夜不释絰带。”
    • 9.
      草土释义:⒈指居亲丧。《资治通鉴·唐昭宗天复二年》:“六月,丙子,以中书舍人 苏检 为工部侍郎同平章事。时 韦貽范 在草土,荐 检 及 姚洎 於 李茂贞。”胡三省 注:“居丧者寝苫枕块,故曰草土。”《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二十六年》:“浚 身在草土,名繫罪籍,要誉而论边事,不恭而违詔书。”⒉指宜栽某些特定作物的土壤。《管子·地员》:“凡草土之道,各有穀造。或高或下,各有草土。”尹知章 注:“谓此地生某草,宜某穀。造,成也。”
    • 10.
      讣书释义:报丧的书信、文告。唐 柳宗元《祭万年裴令文》:“闻疾驰简,其命未返,翩其讣书,来自 番禺。”清 龚自珍《哭洞庭叶青原》诗:“果然故人讣书至,神魂十丈为飘摇。”胡适《易卜生主义》:“又如 中国 人死了父母,发出讣书,人人都说‘泣血稽颡’,‘苫块昏迷’,其实他们何尝泣血?又何尝‘寝苫枕块’?”

寝苫(qinsha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寝苫是什么意思 寝苫读音 怎么读 寝苫,拼音是qǐn shān,寝苫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寝苫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