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佐 [fǔ zuǒ]
1. 指高级官署中的佐治官吏。
3. 特指知府的佐贰官。
府佐 引证解释
⒈ 指高级官署中的佐治官吏。
引《隋书·百官志下》:“三师、三公置府佐,与柱国同。”
⒉ 特指知府的佐贰官。
引清 孙承泽 《天府广记·鸿胪寺》:“府正官由南廊至前堂,以宾主礼见,由北廊出。府佐及州县正官执报单由南甬道至露臺立。”
国语词典
府佐 [fǔ zuǒ]
⒈ 帮助知府办事的官吏。
引《六部成语注解·吏部》:「府佐:帮助知府办事之官,如同知、通判是也。」
府佐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上佐释义:部下属官的通称。 《晋书·王舒传》:“明帝 之为东中郎将,妙选上佐,以 舒 为司马。”《通典·职官十五》“大唐 州府佐吏与 隋 制同,有别驾,长史、司马一人”原注:“大都督府司马,有左右二员,凡别驾、长史、司马通谓之上佐。”《续资治通鉴·宋太祖开宝八年》:“宰相拟上州司马,帝曰:‘上佐乃士人所处,资望甚优,亦不可轻授,此辈但当於乐部迁转耳。’”
- 2.
六曹释义:⒈东汉开始尚书分六曹治事,有三公曹、吏曹、二千石曹、民曹、主客曹,其中三公曹尚书为二人,故称“六曹”。 后主客曹分为南、北两主客曹,仍称“六曹”。⒉唐时州府佐治之官亦分“六曹”,即功曹、仓曹、户曹、兵曹、法曹、士曹;⒊宋徽宗时,州县亦置六曹,曰兵曹、刑曹、工曹、礼曹、户曹、吏曹。故俗以六曹为地方胥吏之通称。
- 3.
家臣释义:春秋 时各国卿大夫的臣属。 卿大夫家的总管叫宰,宰下又有各种官职,总称为家臣。后亦泛指诸侯、王公的私臣。《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叔孙氏 之司马 鬷戾 言于其众曰:‘若之何?’莫对。又曰:‘我家臣也,不敢知国。’”《史记·孔子世家》:“孔子 适 齐,为 高昭子 家臣,欲以通乎 景公。”《汉书·儒林传·张山拊》:“德配 周召,忠合《羔羊》,未得登司徒,有家臣,卒然早终,尤可悼痛!”颜师古 注:“家臣,若今诸公国官及府佐也。”清 顾炎武《七十二弟子》诗:“门人惟 季次,未肯作家臣。”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
- 4.
牒呈释义:⒈下呈上的文书。⒉清制,凡官文书,上行下行平行,各别其制:“府佐贰行知府,州县佐贰行州县,各用牒呈;直隶州知州行知府,用牒呈;两司首领行知府,用牒呈;府厅于提督用牒呈;司道于司道用牒呈;州县于副将用牒呈。”参阅《清会典·礼部·仪制清吏司四》。
- 5.
簿尉释义:主簿和县尉。泛指地方官府佐理官员。
- 6.
羣小释义:⒈众小人。 ⒉谓社会地位卑下的人们一般指名门望族以外的庶民。⒊仆从婢妾。⒋诸小国。更多解释众小人。《诗·邶风·柏舟》:“忧心悄悄,愠於羣小。”郑玄 笺:“羣小,众小人在君侧者。”《汉书·循吏传·龚遂》:“今大王亲近羣小,渐渍邪恶。”《新五代史·杂传六·康延孝》:“延孝 见 梁末帝 任用羣小,知其必亡。”谓社会地位卑下的人们,一般指名门望族以外的庶民。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庾长仁 与诸弟入 吴,欲住亭中宿。诸弟先上,见羣小满屋,都无相避意。”《北史·齐襄城王淯传》:“齐氏 诸王选国臣府佐
- 7.
群小释义:⒈众小人。《诗·邶风·柏舟》:“忧心悄悄,愠於羣小。”郑玄 笺:“羣小,众小人在君侧者。”《汉书·循吏传·龚遂》:“今大王亲近羣小,渐渍邪恶。”《新五代史·杂传六·康延孝》:“延孝 见 梁末帝 任用羣小,知其必亡。”⒉谓社会地位卑下的人们,一般指名门望族以外的庶民。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庾长仁 与诸弟入 吴,欲住亭中宿。诸弟先上,见羣小满屋,都无相避意。”《北史·齐襄城王淯传》:“齐氏 诸王选国臣府佐,多取富商羣小,鹰犬少年。”⒊仆从,婢妾。宋 苏舜钦《猎狐篇》:“羣小助呼嗥,奔驰数颠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