酆都 [fēng dū]
1. 地名,在四川。今作丰都。
酆都 引证解释
⒈ 本谓 罗酆山 洞天六宫为鬼神治事之所,后用以附会 四川省 丰都县。隋 置县, 明 改“丰”为“酆”。1958年复改为 丰都县。
引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玉格》:“有 罗酆山,在北方癸地,周廻三万里,高二千六百里,洞天六宫,周一万里,高二千六百里,是为六天鬼神之宫……人死皆至其中。”
唐 陆龟蒙 《和袭美悼鹤》:“酆都 香稻字重思,遥想飞魂去未飢。”
明 梁辰鱼 《浣纱记·擒嚭》:“谁着你遍谿山又祸延林木,你如今赴 酆都,千年万载不得人身也。”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酆都阴君》:“酆都县 平都山 为道书七十二福地之一,宜为神仙窟宅,而世乃传为鬼伯所居,殊不可解。”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八章:“呵,两个小野鬼当真野到 酆都 地府去了吗?”
国语词典
酆都 [fēng dū]
⒈ 县名。在四川省东南,长江西北岸。
⒉ 俗传为冥府所在。
酆都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二教释义:两种宗教。 指佛教、道教。《南齐书·顾欢传》:“夫辨是与非,宜据圣典。寻二教之源,故两标经句。” 唐 李涉 《酬举生许遇山居》诗:“不似本宗疏二教,许过云壑访潜夫。” 明 李昌祺 《剪灯馀话·何思明游酆都录》:“二教之大,鬼神之著,甚至矣乎!曩吾僻见,过毁 老 释 ,今致削官减禄。”
- 2.
扑冬冬释义:亦作“扑咚咚”。 象声词。形容击鼓等声音。《清平山堂话本·柳耆卿诗酒翫江楼记》:“番身落水寻不见,则听得採莲船上鼓打扑鼕鼕。”元 关汉卿《五侯宴》第四折:“则听的扑鼕鼕鼉皮鼓擂,韵悠悠凤管笛吹。”元 关汉卿《蝴蝶梦》第二折:“扑咚咚堦下升衙鼓,諕的我手忙脚乱,使不得胆大心粗。”明 徐渭《翠乡梦》第一出:“若是想少情多呵,不好了少不得扑鼕鼕一交跌在那无岸无边的黑酆都十八重阿鼻地狱。”巴波《康藏高原上的驾驶员--路超》:“他不能去想这个,他用极大的忍耐力压下去扑咚咚的心跳。”
- 3.
扑鼕鼕释义:亦作“扑咚咚”。象声词。形容击鼓等声音。《清平山堂话本·柳耆卿诗酒翫江楼记》:“番身落水寻不见,则听得採莲船上鼓打扑鼕鼕。”元 关汉卿《五侯宴》第四折:“则听的扑鼕鼕鼉皮鼓擂,韵悠悠凤管笛吹。”元 关汉卿《蝴蝶梦》第二折:“扑咚咚堦下升衙鼓,諕的我手忙脚乱,使不得胆大心粗。”明 徐渭《翠乡梦》第一出:“若是想少情多呵,不好了少不得扑鼕鼕一交跌在那无岸无边的黑酆都十八重阿鼻地狱。”巴波《康藏高原上的驾驶员--路超》:“他不能去想这个,他用极大的忍耐力压下去扑咚咚的心跳。”
- 4.
泉扃释义:⒈墓门。亦指阴曹地府。南朝 梁 江淹《萧太傅谢追赠父祖表》:“宠煇泉扃,恩凝松石。”宋 陆游《傅正议墓志铭》:“抱才不试归泉扃,二妙山立尚典刑。”《古今小说·游酆都胡母迪吟诗》:“﹝冥王﹞以一白简书云:‘右仰普掠狱官,即启狴牢,引此儒生,徧观泉扃报应,毋得违错。’”⒉借指冥间死者。《旧唐书·郑畋传》:“伏冀特加赠諡,以慰泉扃。”宋 王明清《玉照新志》卷一:“六十餘年,幽枉无诉,宜霑沛泽,用慰泉扃。”
- 5.
罗酆山释义:道教传说中的山名。传为 酆都大帝 统领的鬼所。后附会为 四川省 丰都县 的 平都山,指为冥府所在之地。
- 6.
贤辈释义:对晚辈的敬称。《旧唐书·元行冲传》:“顷者修撰,殆淹年月,赖诸贤辈能左右之,免致愆尤。”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二:“荆公 厉声曰:‘祖宗亲尽,亦须祧迁,何况贤辈!’”《剪灯馀话·何思明游酆都录》:“贤辈虽曰读书,而烛理未彻,鬼神岂可以酒肉私?人命岂可以纸钱买?”
- 7.
酆宫释义:⒈周文王 宫名。 在今 陕西省 户县 北。《左传·昭公四年》:“成 有 岐阳 之蒐,康 有 酆宫 之朝。”杜预 注:“酆 在 始平 鄠县 东,有 灵臺,康王 於是朝诸侯。”一说,为 文王 庙。见 杨伯峻 注。南朝 宋 颜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悵 钧臺 之未临,慨 酆宫 之不县。”⒉道教语。指冥狱。唐 陆龟蒙《次追和清远道士诗韵》:“吾闻 酆宫 内,日月自昏旦。”清 唐孙华《王鹤尹挽诗》之二:“文章世上浑无用,合向 酆宫 颂帝晨。”参见“酆都”。
- 8.
阴君释义:阴间之主, 阎罗王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睢水》:“水南有《豫州从事皇毓碑》,殞身州牧,阴君之罪,时年二十五。” 宋 委心子 《新编分门古今类事·潞王当帝》:“阴君曰:‘汝无他过,今放还。’”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酆都阴君》:“阴君以炼丹济人。”
- 9.
麋烂释义:⒈毁伤;摧残。《吕氏春秋·不屈》“当 惠王 之时”汉 高诱 注:“言 惠王 用 惠子 之谋,为土地之故,麋烂其民而战之。”⒉碎烂;腐烂。唐 柳宗元《骂尸虫文》:“蓐收 震怒,将勅雷霆,击汝 酆都,麋烂纵横。”宋 汪元量《钱塘》诗:“十年草木都麋烂,留得南枝照浅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