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惊恐 惊恐的意思
jīngkǒng

惊恐

简体惊恐
繁体驚恐
拼音jīng kǒng
注音ㄐㄧㄥ ㄎㄨㄥ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jīng,(1) 骡马等因为害怕而狂奔起来不受控制。【组词】:惊车。惊群。马惊车败。(2) 害怕,精神受了突然刺激而紧张不安。【组词】:惊恐。惊骇。惊愕。惊惶。惊诧。惊遽。惊厥。惊悟。惊心动魄。惊惶失措。惊世骇俗(言行出奇,使世人惊恐)。(3) 震动。【组词】:惊动。惊扰。惊堂木。打草惊蛇。(4) 出人意料的。【组词】:惊喜。

kǒng,(1) 害怕,畏惧。【组词】:恐惧。恐怖。恐慌。惊恐。有恃无恐。(2) 恫吓(hè)。【例句】:恐吓(hè)。(3) 疑虑。【组词】:恐怕。恐不能成功。

基本含义

形容非常惊恐、害怕的样子。

惊恐的意思

惊恐 [jīng kǒng]

1. 惊慌害怕。

皆夜惊恐。——《史记·陈涉世家》
看见我们的马飞跑不能不感到惊恐。

[alarm;]

惊恐 引证解释

⒈ 惊吓恐惧。

《史记·陈涉世家》:“卒皆夜惊恐。”
唐 无名氏 《蚍蜉传》:“是时王子以惊恐入心,厥疾弥甚。”
《儿女英雄传》第六回:“大凡人受了惊恐,胆先受伤。”
茅盾 《动摇》八:“她不免焦灼地乱想,因而稍稍惊恐。”

⒉ 指使惊吓恐惧。

汉 荀悦 《汉纪·武帝纪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降怪异以惊恐之。”
清 梅曾亮 《送珠船序》:“耆利昧生死,越国万里,踔一船环扣海疆,诈言求市,惊恐民吏。”


国语词典

惊恐 [jīng kǒng]

⒈ 惊惧害怕。

《三国演义·第一三回》:「郭泛知李傕劫了天子,领军来营前厮杀。帝后都受惊恐。」
《红楼梦·第五六回》:「有镜子照多了,睡觉惊恐作胡梦。」

恐慌 惊慌 惊惶 惊悸


惊恐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害怕释义:遇到困难、危险等而心中不安或发慌:害怕走夜路。洞里阴森森的,叫人害怕。
    • 2.
      恐慌释义:因担忧、害怕而慌张不安:恐慌万状。洪水要来的消息使人们十分恐慌。
    • 3.
      惊惧释义:惊慌恐惧。
    • 4.
      惊惶释义:惊慌:惊惶不安。
    • 5.
      惊悸释义:因惊慌而心跳得厉害。
    • 6.
      惊慌释义:害怕慌张:惊慌失措。神色惊慌。
    • 7.
      惶恐释义:惊慌害怕:万分惶恐。 惶恐不安。

惊恐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从容释义:⒈不慌不忙;镇静;沉着:举止从容。从容不迫。从容就义(毫不畏缩地为正义而牺牲)。⒉(时间或经济)宽裕:时间很从容,可以仔仔细细地做。手头从容。
    • 2.
      安定释义:⒈(生活、形势等)平静正常;稳定:生活安定。情绪安定。社会秩序安定。⒉使安定:安定人心。
    • 3.
      安详释义:从容不迫;稳重:面容安详。举止安详。老人安详地坐在靠椅里。
    • 4.
      镇定释义:⒈遇到紧急的情况不慌不乱:神色镇定。⒉使镇定:竭力镇定自己。

惊恐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八公山上,草木皆兵释义:八公山:在安徽淮西市西。将八公山上的草木,都当作是士兵。形容极度惊恐,疑神疑鬼。
    • 2.
      万状释义:很多种样子,表示程度极深(多用于消极事物):危险万状。惊恐万状。痛苦万状。狼狈万状。
    • 3.
      丧胆销魂释义:丧、销:失去。形容惊恐到极点。
    • 4.
      乍毛变色释义:形容因惊恐而毛发竖立,面色失常。
    • 5.
      人心皇皇释义:见“人心惶惶”。 人们内心惊恐不安。
    • 6.
      众駴朋疑释义:众人惊恐疑虑。 清 薛福成 《<曾文正公奏疏>序》:“公奋然踔起里閈,众駴朋疑,惎挠笑侮,孑立寡助,进退交困,公前后持一节不少挫。”
    • 7.
      冷汗释义:由惊恐或休克等原因而出的汗,出汗时手足发冷,所以叫冷汗。
    • 8.
      凛慄释义:⒈严寒;冷得发抖。唐 杜甫《北征》诗:“那无囊中帛,救汝寒凛慄。”宋 范成大《吴船录》:“儘衣笥中所藏,躡毡鞾,犹凛慄不自持。”⒉亦作“凛栗”。恐惧;惊恐。宋 叶适《朝议大夫王公墓志铭》:“民事瘟神谨,巫为阴廡复屋,塑刻诡异,使祭者凛慄,疾愈众。”茅盾《动摇》十二:“方太太 分明看见那臃肿痴肥的身体悬空在一缕游丝上,凛栗地无效地在挣扎。”⒊引申为冷峻而令人敬畏。清 方文《宋遗民咏·王鼎翁炎午》:“创为生祭文,辞义何凛慄。”
    • 9.
      凛栗释义:⒈严寒;冷得发抖。⒉亦作“凛栗”。恐惧;惊恐。⒊引申为冷峻而令人敬畏。
    • 10.
      危睇释义:俯视而感到惊恐。
    • 11.
      危言竦论释义:使人感到惊恐或震动的言论。
    • 12.
      变容释义:改变脸色。多指发怒或惊恐。
    • 13.
      口呿眸眙释义:口张目瞪。形容惊恐。
    • 14.
      吐舌释义:⒈伸出舌头。由内热而引起的一种病状。《汉书·丙吉传》:“吉 前行,逢人逐牛,牛喘吐舌。”汉 应劭《风俗通·正失·叶令祠》:“县中牛皆流汗吐舌,而人无知者。”《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吐舌》:“吐长收缓名吐舌,皆是心经有热成,面红烦渴溺赤涩,泻心导赤服即寧。”⒉惊奇貌;惊恐貌。唐 韩愈《送穷文》:“言未毕,五鬼相与张眼吐舌,跳踉偃仆,抵掌顿脚,失笑相顾。”明 都穆《都公谭纂》卷上:“寧阳 乃下令:‘军士有夺人财物者斩。’三军皆吐舌。”清 钱泳《履园丛话·报应·孽报》:“道光 元年五月,忽染时疫,兄弟叔侄
    • 15.
      周章释义:⒈仓皇惊恐:狼狈周章。 ⒉周折,苦心:煞费周章。
    • 16.
      回惊作喜释义:由惊恐变为喜悦。
    • 17.
      失得释义:⒈失和得。指事之当否、成败、利弊、优劣等。《易·繫辞下》:“因贰以济民行,以明失得之报。”韩康伯 注:“得其会则吉,乖其理则凶。”孔颖达 疏:“失则报之以凶,得则报之以吉。”《后汉书·陈蕃传》:“陛下宜採求失得,择从忠善。”宋 曾巩《永安县君李氏墓志铭》:“性有能否,行有失得。一当於理,士有不克。”《醒世恒言·独孤生归途闹梦》:“遐叔 见了这般险路,叹道:‘万里投人,尚未知失得如何,却先受了许多惊恐!’”⒉特指弊病、失误。《后汉书·王符传》:“﹝ 王符 ﹞志意藴愤,乃隐居著书三十餘篇,以讥当时失得。”《资
    • 18.
      失惊倒怪释义:犹失惊打怪。惊恐;慌张。
    • 19.
      失魂丧魄释义:⒈形容心烦意乱,精神恍惚。 ⒉形容极度惊恐不安。
    • 20.
      如痴似醉释义:⒈形容因惊恐而发呆。 ⒉形容陶醉的精神状态。亦作“如醉如痴”。

惊恐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八公山上,草木皆兵释义:八公山:在安徽淮西市西。将八公山上的草木,都当作是士兵。形容极度惊恐,疑神疑鬼。
    • 2.
      万状释义:很多种样子,表示程度极深(多用于消极事物):危险万状。惊恐万状。痛苦万状。狼狈万状。
    • 3.
      丧胆销魂释义:丧、销:失去。形容惊恐到极点。
    • 4.
      乍毛变色释义:形容因惊恐而毛发竖立,面色失常。
    • 5.
      人心皇皇释义:见“人心惶惶”。 人们内心惊恐不安。
    • 6.
      众駴朋疑释义:众人惊恐疑虑。 清 薛福成 《<曾文正公奏疏>序》:“公奋然踔起里閈,众駴朋疑,惎挠笑侮,孑立寡助,进退交困,公前后持一节不少挫。”
    • 7.
      冷汗释义:由惊恐或休克等原因而出的汗,出汗时手足发冷,所以叫冷汗。
    • 8.
      凛慄释义:⒈严寒;冷得发抖。唐 杜甫《北征》诗:“那无囊中帛,救汝寒凛慄。”宋 范成大《吴船录》:“儘衣笥中所藏,躡毡鞾,犹凛慄不自持。”⒉亦作“凛栗”。恐惧;惊恐。宋 叶适《朝议大夫王公墓志铭》:“民事瘟神谨,巫为阴廡复屋,塑刻诡异,使祭者凛慄,疾愈众。”茅盾《动摇》十二:“方太太 分明看见那臃肿痴肥的身体悬空在一缕游丝上,凛栗地无效地在挣扎。”⒊引申为冷峻而令人敬畏。清 方文《宋遗民咏·王鼎翁炎午》:“创为生祭文,辞义何凛慄。”
    • 9.
      凛栗释义:⒈严寒;冷得发抖。⒉亦作“凛栗”。恐惧;惊恐。⒊引申为冷峻而令人敬畏。
    • 10.
      危睇释义:俯视而感到惊恐。
    • 11.
      危言竦论释义:使人感到惊恐或震动的言论。
    • 12.
      变容释义:改变脸色。多指发怒或惊恐。
    • 13.
      口呿眸眙释义:口张目瞪。形容惊恐。
    • 14.
      吐舌释义:⒈伸出舌头。由内热而引起的一种病状。《汉书·丙吉传》:“吉 前行,逢人逐牛,牛喘吐舌。”汉 应劭《风俗通·正失·叶令祠》:“县中牛皆流汗吐舌,而人无知者。”《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吐舌》:“吐长收缓名吐舌,皆是心经有热成,面红烦渴溺赤涩,泻心导赤服即寧。”⒉惊奇貌;惊恐貌。唐 韩愈《送穷文》:“言未毕,五鬼相与张眼吐舌,跳踉偃仆,抵掌顿脚,失笑相顾。”明 都穆《都公谭纂》卷上:“寧阳 乃下令:‘军士有夺人财物者斩。’三军皆吐舌。”清 钱泳《履园丛话·报应·孽报》:“道光 元年五月,忽染时疫,兄弟叔侄
    • 15.
      周章释义:⒈仓皇惊恐:狼狈周章。 ⒉周折,苦心:煞费周章。
    • 16.
      回惊作喜释义:由惊恐变为喜悦。
    • 17.
      失得释义:⒈失和得。指事之当否、成败、利弊、优劣等。《易·繫辞下》:“因贰以济民行,以明失得之报。”韩康伯 注:“得其会则吉,乖其理则凶。”孔颖达 疏:“失则报之以凶,得则报之以吉。”《后汉书·陈蕃传》:“陛下宜採求失得,择从忠善。”宋 曾巩《永安县君李氏墓志铭》:“性有能否,行有失得。一当於理,士有不克。”《醒世恒言·独孤生归途闹梦》:“遐叔 见了这般险路,叹道:‘万里投人,尚未知失得如何,却先受了许多惊恐!’”⒉特指弊病、失误。《后汉书·王符传》:“﹝ 王符 ﹞志意藴愤,乃隐居著书三十餘篇,以讥当时失得。”《资
    • 18.
      失惊倒怪释义:犹失惊打怪。惊恐;慌张。
    • 19.
      失魂丧魄释义:⒈形容心烦意乱,精神恍惚。 ⒉形容极度惊恐不安。
    • 20.
      如痴似醉释义:⒈形容因惊恐而发呆。 ⒉形容陶醉的精神状态。亦作“如醉如痴”。

惊恐造句

1.游击队的战术总是出没无常得让敌人时时惊恐

2.地震开始了,到处地裂山崩,人们惊恐万状。

3.听见不远处的雪崩巨声,令山谷中的居民惊恐万状,夜不成眠。

4.他在警察面前惊恐万状,不时侧目而视,像是等待着对他的最后处理。

5.王亚樵的一席话,令林若兰震动、惊恐,继而悔恨交加。

6.地震后又一次余震,灾民们惊恐万状,纷纷躲避。

7.郑成功慷慨激昂的讲话引起了敌人惊恐万状的样子。

8.他一番慷慨激昂的措辞引起了台下众人惊恐万状的摸样。

9.见到官兵冲上来,残匪惊恐万状,抱头鼠窜。

10.两声枪响后,一群大雁惊恐万状地向南飞去。

11.其他的学生们又一次惊恐万状起来。

12.当看到这场凶案的受害者时,大家都惊恐万状。

13.林惇泪下如注,带着一种痛苦的表情,将他那软弱无力的身子扑在地上:他仿佛由于一种剧烈的恐怖而惊恐万状。

14.温暖,就是冬天里的一束阳光,使人冰冷的心灵感受到温度;温暖,就是黑夜中的一盏明灯,使人呆滞的眼神闪烁出光芒;温暖,就是暴雨下的一位天使,使人惊恐的脸庞泛起了微笑。

15.大家定睛看时,原来是一群野雉,象是大敌袭来,惊恐万状地向南飞去。

16.许多投资者犯下了高买低卖的错误,高买是在股市大涨的时候买入,低卖是在人们都惊恐万状的时候卖出。

17.她一听这话,脸上露出惊恐的神色,两手似乎被烫着似的,使劲儿搓着。

18.但它的泪珠又化成刀子扎在一只小老鼠身上。那个小老鼠看起来惊恐万状。

19.人类起初不知梦境是假,做了噩梦就会惊恐万状,以祈祷进行化解。

20.惊恐地看着这只高大的狼狗。

惊恐(jingko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惊恐是什么意思 惊恐读音 怎么读 惊恐,拼音是jīng kǒng,惊恐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惊恐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