骈文 [pián wén]
1. 文体名,与散文相对称。也叫骈体文。因其字句皆成对偶而得名,其以四字六字与四字六字相对为基本句法者,别称四六文。并讲究声律的调谐、用字的绮丽、辞汇的对偶和用典。
英[rhythmical prose characterized by parallelism and ornateness;]
骈文 引证解释
⒈ 文体名。指用骈体写成的文章,别于散文而言。起源于 汉 魏。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和声律,易于讽诵。迨 南北朝,专尚骈俪,以藻绘相饰,文格遂趋卑靡。 唐 代以来,有以四字六字相间定句者,称四六文,即骈文的一种。
引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三编第十章第二节:“南北朝 时期,骈文盛行。这种文体讲求对偶和声律,使用很多典故,堆砌词藻,意少词多,在表达思想内容方面受到很多限制。”
国语词典
骈文 [pián wén]
⒈ 文体名。对散文而言,字句骈俪,注重声色藻绘,盛行于六朝及初唐,为当时文章正格。参见「骈体文」条。
骈文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上梁文释义:文体名。建屋上梁时用以表示颂祝的一种骈文。
- 2.
与陈伯之书释义:骈文篇名。南朝梁丘迟作。陈伯之是投降北魏的梁将,梁军北伐时,作者替梁军主帅写信招降陈伯之。信中陈说归降与否的利害关系,宣扬梁朝的宽宏,最后用“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故国景物打动对方,尤为后人传诵。陈接信后,即率部复归梁朝。
- 3.
俪事释义:属对之事。指写作骈文。
- 4.
俪辞释义:对偶的文辞;或指骈文。也作丽辞。
- 5.
八大家释义:⒈对唐、宋八位著名古文作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的合称。详“唐宋八大家”。⒉清曹尔堪、宋琬、沉荃、施闰章、王士禄、王士禛、汪琬、程可则皆工诗,称“海内八大家”。见清李元度《国朝先正事略·程可则》。⒊清袁枚、邵齐焘、刘星炜、吴锡麟、曾燠、洪亮吉、孙星衍、孔广森俱工骈文,亦号“八大家”。见清吴鼒编《八家四六文钞》。
- 6.
八家四六文钞释义:书名。 清吴鼒编,九卷。辑录袁枚、邵齐焘、刘星炜、孔广森、吴锡麒、孙星衍及洪亮吉八人的骈文。
- 7.
四六释义:文体名。 骈文的一体。因以四字六字为对偶,故名。骈文以四六对偶者,形成于 南朝,盛行于 唐 宋。唐 以来,格式完全定型,遂称“四六”,也称四六文或四六体。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章句》:“若夫笔句无常,而字有条数,四字密而不促,六字格而非缓。或变之以三五,盖应机之权节也。”唐 李商隐《<樊南甲集>序》:“作二十卷,唤曰《樊南四六》。”骈文以“四六”为称,盖始见于此。宋 邵博《闻见后录》卷十六:“本朝四六以 刘筠、杨大年 为体,必谨四字六字律令,故曰四六。”参见“駢文”。
- 8.
宋代文释义:宋代的散文和骈文,都有显著的成就和重要的特色。
- 9.
散行释义:⒈犹散发。 《管子·国蓄》:“敛积之以轻,散行之以重,故君必有什倍之利。”⒉随意闲走。清 东轩主人《述异记·抹脸儿术》:“其人衣服言语,与人无异,或数十人同入城市,或数人散行郊野,时隐时现,去来莫测。”⒊指散体文,对骈文而言。清 袁枚《随园诗话》卷七:“穉威(胡天游)駢体文,直掩 徐庾;散行,耻言 宋 代,一以 唐 人为归。”刘师培《文说》:“至 韩 柳 修词,欧 曾 循轨,以散行之体,立古文之名。”⒋指诗歌中不对偶的句子。清 沉德潜《说诗晬语》卷上:“三四语多流走,亦竟有散行者;然必有不得不散之势乃
- 10.
滕王阁序释义:骈文篇名。 唐代王勃作。相传是作者在南下探父途中,路经洪州(今江西南昌),参加都督阎伯屿举办的盛宴时所作。文中描绘了宴会的盛况和滕王阁周围的景观,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文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等名句,历来为人传诵。
- 11.
迭更释义:更代;替换。清 阮元《小沧浪笔谈》卷四:“惟其盛衰兴废,三古迭更,受命易姓,必有封禪以定之。”郑观应《盛世危言·税则》:“苟使任关道者,留心人才……我 华 人皆知奋勉,次第迭更,不十年,各关皆无外族矣。”刘师培《<骈文读本>序》:“虽文体周流,迭更匪一,抽引绪耑,简及 周 季。”
- 12.
陈维崧释义:(1625-1682)清代文学家。 字其年,号迦陵,宜兴(今属江苏)人。康熙年间举博学鸿词科,授翰林院检讨,参与编修《明史》。词作风格豪放。又善诗和骈文。有《湖海楼诗集》、《湖海楼文集》、《迦陵词》。
- 13.
骈文释义:中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开始于汉、魏,六朝最为盛行。后来有的骈文多用四字、六字成句,也叫四六文。这种体裁的文章通篇用骈偶句,即讲究上下句对仗,偏重形式,多堆砌辞藻典故。中唐以后古文运动兴起,骈文渐趋衰落。与“散文”相对。
- 14.
骈词释义:犹骈文。
- 15.
骈赋释义:指 汉 代以后向骈文方向发展的赋。
- 16.
骊体释义:骈体。骈文。驪,通“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