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散 [zhì sàn]
1. 安置在闲散的职业。多指任为散官。
置散 引证解释
⒈ 安置在闲散的职业。多指任为散官。
引唐 韩愈 《进学解》:“投闲置散,乃分之宜。”
宋 陆游 《霜草》诗:“微官虽置散,束带终自悯。”
宋 岳珂 《吁天辩诬通叙》:“李纲 虏所恶,置散可也。”
置散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囚山释义:唐 柳宗元 作《囚山赋》,有句云:“圣日以理兮,贤日以进,谁使吾山之囚吾兮滔滔?”孙汝听 注:“永贞 元年,公謫居 永州。元和 九年,有此赋。”王俦 补注引 晁补之 曰:“《语》云:‘仁者乐山。’自昔达人,有以朝市为樊笼者矣,未闻以山林为樊笼也。宗元 謫南海久,厌山不可得而出,怀朝市不可得而復,丘壑草木之可爱者,皆陷穽也,故赋《囚山》。”后多以赋“囚山”指抒发对投闲置散生活的感慨。金 元好问《桐川与仁卿饮》诗:“海内斯文君未老,不须辛苦赋《囚山》。”清 钱谦益《张藐姑太仆许饷名酒迭前韵奉简》:“官罢故人稀
- 2.
寄禄官释义:官阶名。宋 制,官分阶官和职事官,如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吏部尚书是阶官名,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是职事官名。阶官有名衔而无职事,只作为铨叙、升迁的依据,称为寄禄官。元丰 三年改行新官制,又以尚书、侍郎等为职事官,而以旧时所置散官为寄禄官。凡职事官,自尚书至给舍谏议,其职俸以寄禄官高下分行、守、试三等,以禄令为准。如 苏轼 以工部屯田员外郎知 湖州,罢官后又以朝奉郎知 惠州,知 湖州、惠州 为职事,而员外郎、朝奉郎为其寄禄。宋 陆游《尚书王公墓志铭》:“寄禄官,自承事郎积迁至正奉大夫。”元 黄溍《日损斋笔记
- 3.
樗散释义:⒈樗木材劣,多被闲置。 比喻不为世用,投闲置散。⒉用作谦词。
- 4.
猎郎释义:北魏 拓跋氏 起于 代 北,俗尚猎,故置猎郎,司宿卫侍从,以豪家子弟有才勇者任之,相当于 汉 代期门郎、羽林郎之类。《魏书·官氏志》:“﹝ 天赐 二年﹞置散骑郎、猎郎。”《魏书·周几传》:“几 少以善骑射为猎郎。”《北史·古弼传》:“古弼,代 人也。少忠谨,善骑射。初为猎郎,门下奏事,以敏正称。”
- 5.
疏慵释义:亦作“疎慵”。 亦作“疎庸”。亦作“踈慵”。疏懒;懒散。唐 元稹《台中鞫狱忆开元观旧事》诗:“疏慵日高卧,自谓轻人寰。”宋 梅尧臣《自咏》:“非同 叔夜 傲,切莫怪疎慵。”明 刘基《旅兴》诗之二六:“疎庸厌人事,疲病畏交游。”明 高启《东师寓廨》诗之三:“鼠跡尘凝帐,蛙声雨到池。踈慵堪置散,不敢怨名卑。”清 姚鼐《怀陈伯恩》诗:“壮年车马剧驰奔,晚节疏慵日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