谗谤 [chán bàng]
1. 谗毁诽谤。
谗谤 引证解释
⒈ 谗毁诽谤。
引《三国志·魏志·王烈传》“未至,卒於海表” 裴松之 注引 李氏 《先贤行状》:“时衰世弊,识真者少,朋党之人,互相谗谤。”
宋 苏轼 《和孙莘老次韵》:“虽去友朋亲吏卒,却辞谗谤得风謡。”
鲁迅 《而已集·谈所谓“大内档案”》:“结果是办事的人成为众矢之的,谣言和谗谤,百口也分不清。”
谗谤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訾释义:⒈亦作“ 不貲 ”。不可比量;不可计数。《管子·七臣七主》:“百姓之不田,贫富之不訾,皆用此作。”《史记·货殖列传》:“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数世,家亦不訾。” 司马贞 索隐:“谓其多,不可訾量。”《新唐书·康承训传》:“获器鎧不貲。” 宋 李纲 《辞免知枢院事札子》:“乏昔人之功业,而有不貲之谗谤。” 郭沫若 《归去来·达夫的来访》:“事后 文求堂 的主人才对我说,因分量太大,出版经费不貲,故未实现。”⒉形容十分贵重。《汉书·盖宽饶传》:“用不訾之躯,临不测之险,窃为君痛之。”《后汉书·冯勤传》:“人臣放
- 2.
拔舌地狱释义:佛教所说地狱之一。谓凡生前喜欢毁谤别人的人,死后要堕入拔舌地狱,被鬼使把其舌头拔出来,用钉钉住,以示惩戒。《法苑珠林》卷八七:“又缘其妄语,便致两舌,今身言无慈爱,谗谤毁辱,恶口离乱,死即当堕拔舌、烊铜、犂耕地狱。”《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回:“我不是迷信了那因果报应的话,説甚么谈人闺閫,要下拔舌地狱。”梁启超《新罗马》第三出 扪虱谈虎客 批注:“吾独怪作者锦心绣口、尔雅温文,何苦造此口孽,不畏拔舌地狱留卿一席耶?”
- 3.
由趣释义:⒈来由。 南朝 宋 谢灵运《诣阙上表》:“夫自古谗谤,圣贤不免。然致谤之来,要有由趣:或轻死重气,结党聚羣;或勇冠乡邦,剑客驰逐。”⒉来源和意向。《后汉书·刘隆传》:“帝见 陈留 吏牘上有书,视之,云‘潁川、弘农 可问,河南、南阳 不可问’。帝詰吏由趣,吏不肯服,抵言於 长寿街 上得之。”《资治通鉴·汉光武帝建武十五年》引此文,胡三省 注曰:“由,从也,问是书之所从来也;趣,向也,问是书之意,其所向为何如也。”明 王志坚《表异录·刑法》“詰吏由趣”自注:“问是书从来与意所向也。”
- 4.
讥谗释义:讥议和谗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