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器 [guó qì]
1. 国家所需的器材用具。
2. 旧指可以治国的人材。
4. 国家的宝器,指钟鼎之类。
国器 引证解释
⒈ 国家所需的器材用具。
引《管子·山至数》:“皮革、筋角、羽毛、竹箭、器械、财物,苟合於国器君用者,皆有矩券於上。君实乡州藏焉,曰某月某日。”
尹知章 注:“矩券,常券……其有皮革之类堪於所用者,所在乡州有其数,若今官曹簿帐。”
⒉ 旧指可以治国的人材。
引《荀子·大略》:“口不能言,心能行之,国器也。”
《汉书·韩安国传》:“於 梁 举 壶遂、臧固,至它皆天下名士,士亦以此称慕之,唯天子以为国器。”
颜师古 注:“国器者,言其器用重大,可施於国政也。”
《晋书·庾冰传》:“顷皇家多难,衅故频仍,朝望国器,与时歼落,遂令天眷下坠,降及臣身。”
《新唐书·张九龄传》:“仲方,生歧秀,父友 高郢 见,异之,曰:‘是儿必为国器,使吾得位,将振起之。’”
⒊ 国家的宝器,指钟鼎之类。
引晋 葛洪 《抱朴子·任命》:“盖君子藏器以有待也,畜德以有为也……或运思於立言,或铭勋乎国器,殊途同归,其致一焉。”
国语词典
国器 [guó qì]
⒈ 才能足堪为国效劳的人。
引《史记·卷三九·晋世家》:「晋公子贤而困于外久,从者皆国器。」
⒉ 对别人儿子的敬称。
引《幼学琼林·卷二·祖孙父子类》:「国器掌珠,悉是称人之子。」
国器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富子释义:极有财产、势力的人。《左传·庄公二十三年》:“晋 桓、庄 之族偪,献公 患之。士蔿 曰:‘去富子,则羣公子可谋也已。’”杜预 注:“富子,二族之富强者。”一说 富 为氏族之称,富子 为人名。杨伯峻 注:“富子,为 桓 庄 之族中多智术能为谋画者。彞器有 富子 豋,方濬益《缀遗斋彞器考释》卷二十五引此文,又引 昭 二十六年《传》郑 之 富子,谓 富 为氏族之称,是也。但豋则不知何国器。”按,“昭 二十六年传”系“昭 十六年传”之误。
- 2.
昂霄释义:高入霄汉。形容出人头地或才能杰出。《新唐书·房玄龄传》:“僕观人多矣,未有如此郎者,当为国器,但恨不见其耸壑昂霄云。”宋 陆游《陵霄花》诗:“古来豪杰少人知,昂霄耸壑寧自期。”宋 陈亮《祭叶正则母夫人文》:“昔余识夫人之子於穉年,固已得其昂霄耸壑之气。”
- 3.
晚谬释义:年老昏愦。 《新唐书·萧至忠传》:“帝曰:‘至忠 诚国器,但其晚谬尔,其始不谓之贤哉?’”宋 陆游《连日大寒夜坐复苦饥戏作短歌》:“古来贤达多晚谬,千载遗笑 綺 与 园。”
- 4.
筋角释义:动物的筋与角。古时多用于制弓。《周礼·天官·兽人》:“皮毛筋角,入于玉府。”贾公彦 疏:“兽人所得禽兽,其中皮毛筋角,择取堪作器物者,送入于玉府,拟给百工饰作器物。”《管子·山至数》:“皮革筋角羽毛竹箭器械财物,苟合於国器君用者,皆有矩券於上。”《魏书·萧衍传》:“北风转劲,实筋角之时;沍寒方猛,正毡裘之利。”唐 鲍溶《塞上行》:“西风应时筋角坚,承露牧马水草冷。”《资治通鉴·魏元帝景元二年》:“今者筋角濡弱,水潦方降,废盛农之务,要难必利,此事之危者也。”
- 5.
见谓释义:被称为;被说成。 汉 贾谊《新书·修政语上》:“故言之者见谓智,学之者见谓贤。”《汉书·儿宽传》:“时 张汤 为廷尉,廷尉府尽用文史法律之吏,而 宽 以儒生在其间,见谓不习事,不署曹,除为从史,之 北地 视畜数年。”宋 黄庭坚《次韵奉送公定》:“从来国器重,见谓骨相奇。”
- 6.
赏拔释义:赏识提拔。 《后汉书·郎顗传》:“夫十室之邑,必有忠信,率土之人,岂无贞贤,未闻朝廷有所赏拔,非所以求善赞务,弘济元元。”唐 李德裕《停进士宴会题名疏》:“伏以国家设文学之科,求贞正之士,所宜行敦风俗,义本君亲,然后升於朝廷,必为国器,岂可怀赏拔之私惠,忘教化之根源。”《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三回:“师帅赏拔的人,自然是出色的。”
- 7.
鉴拔释义:亦作“鉴拔”。 谓识别选拔人才。《后汉书·郑玄传》:“玄 称 渊 为国器,嘏 有道德。其餘亦多所鉴拔,皆如其言。”《新唐书·李敬玄传》:“太玄 坐免官十年。敬玄 廉知之,擢为 郑州 司功参军,后至祕书少监、申王 师,以德行闻。其鉴拔率若此。”元 辛文房《唐才子传·独孤及》:“及 性孝友,喜鑑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