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例 [xún lì]
1. 依照往例。
循例 引证解释
⒈ 依照往例。
引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一:“宋牧仲 尝言, 文康公 抚 遵化 日,苦旱,有司循例请禁屠沽。”
林学衡 《九日江亭同风持》诗:“破閒索共僧寮醉,循例穷秋合有诗。”
吴玉章 《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一:“一天总督考课,省城官员循例奉陪。”
国语词典
循例 [xún lì]
⒈ 依照惯例。
引清·阮葵生《茶余客话·卷一》:「宋牧仲尝言,文康公抚遵化日,苦旱,有司循例请禁屠沽。」
循例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例授释义:循例授官。
- 2.
例对释义:谓循例召臣下问对。《资治通鉴·唐德宗建中四年》:“虽復例对使臣,别延宰辅,既殊师锡,且异公言。”胡三省 注:“例对使臣,谓功臣节度及诸军使待制者,得随例以次对也。”
- 3.
例封释义:循例封官。 指朝廷推恩把官爵授给官员在世的父祖辈。详“例授”。
- 4.
例赠释义:循例赠予官爵。指朝廷推恩把官爵授给官员已去世的父祖辈。详“例授”。
- 5.
例转释义:循例迁转。
- 6.
例马释义:循例应配给的马匹。
- 7.
循例释义:依照常例:循例办理。
- 8.
瞻准释义:循例照办的制度。
- 9.
议准释义:审议核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六回:“原来前回那 江寧 藩臺升了 安徽 抚臺,未曾交卸之前数天,就把 继之 请补了 江都县,此时部覆回来议准了。”梁启超《读度支部奏定试办预算大概情形折及册式书后》:“而此自治预算,所最重要者为諮议局之决议,议准之后,循例报部,部若不驳,即生效力。”
- 10.
贺禀释义:祝贺的禀帖。《清史稿·邦交志二》:“每届年终,两部长必与驻 藏 大臣呈递贺稟,驻 藏 大臣循例优加赏犒。”
- 11.
道尹释义:官名。 民国 三年置,为一道之行政长官,管理所辖各县的行政事务。郭沫若《反正前后》第三篇:“赵尔丰 是有名的杀人狂,四川 人叫他是‘屠户’。他曾经做过 四川 的 永宁 道尹。”沈从文《新与旧》:“到霜降时节,道尹必循例验操,整顿部伍。”
- 12.
铨选释义:选才授官。 古代举士与选官相一致。士获选,即为官。至 唐,试士属礼部,试吏属吏部,以科目举士,以铨选举官。举官又分两途,吏部主文选,兵部主武选。唐 以后,铨政代有更易,然大抵不外集吏考试量人授官之义。清 中叶后,铨选又分为外补与部选两途,而选政遂成具文,但循例掣签而已。《南齐书·百官志》:“左僕射,领殿中主客二曹事,诸曹郊庙、园陵……改号格制、莅官銓选。”宋 沉辽《代人献利害书》:“结髮从仕,甫二十年,三遇銓选矣。”清 昭槤《啸亭杂录·盛京五部》:“其未设吏部者,以其地官员无多,仍由京中銓选,故不备。”孙
- 13.
门荫释义:亦作“门廕”。谓凭借祖先的功勋循例做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