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失 [jiù shī]
1. 补救失误。
救失 引证解释
⒈ 补救失误。
引《礼记·学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孔颖达 疏:“救失唯善,教者能知之。”
《新唐书·陆贽传》:“劳於服远,莫若脩近;多方以救失,莫若改行。”
《朱子语类》卷八:“长善救失,不特教者当如此,人自为学亦当如此。”
救失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将顺匡救释义:将:随;匡:匡正。顺应好事,匡正挽救失误。
- 2.
康生释义:康生(1898-1975):山东诸城大台乡(今属胶南)人。 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后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中央审查委员,追随王明,推行“左”倾冒险主义。1937年后,历任中共中央党校校长,中央社会部、情报部部长,中央书记处书记。在延安整风运动期间,以“抢救失足者”为名,采用逼供信手段,制造多起冤案。建国后,长期养病。“文化大革命”中,任中央文化革命小组顾问、中共中央副主席,与林彪、江青相勾结,直接参与篡夺党和国家最高权力的阴谋活动。1975年病死。1980年,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向全党公布了他
- 3.
弼违释义:语出《书·益稷》:“予违,汝弼。 ”孔 传:“我违道,汝当以义辅正我。”后因称纠正过失为“弼违”。晋 葛洪《抱朴子·疾谬》:“汉 之末世则异於兹……朋友之集,类味之游,莫切切进德,誾誾修业,攻过弼违,讲道精义。”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铭箴》:“昔 帝轩 刻舆几以弼违,大禹 勒笋簴而招諫。”唐 白居易《除武元衡门下侍郎平章事制》:“弼违救失,不以尤悔为虑;进善惩恶,不以亲讎自嫌。”《续资治通鉴·宋真宗景德三年》:“其或尸利无惭,弼违有闕,务引腹非之咎,多致面从之諛,则请行降黜以励众焉。”
- 4.
救失释义:补救失误。
- 5.
桑榆补释义:《后汉书·冯异传》:“始虽垂翅 回谿,终能奋翼 黽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后以“桑榆补”谓善于补救失误。
- 6.
综合治理释义: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以政法机关为骨干,依靠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分工合作,综合运用法律、政治、经济、行政、教育、文化等各种手段,惩罚犯罪,改造罪犯,教育挽救失足者,预防犯罪,达到维护社会治安,保障人民幸福生活,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