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抗章 抗章的意思
kàngzhāng

抗章

简体抗章
繁体
拼音kàng zhāng
注音ㄎㄤˋ ㄓㄤ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kàng,(1) 抵御。【组词】:抗击。抗争。抗拒。抵抗。顽抗。(2) 拒绝。【组词】:抗议。抗上。抗命。抗税。(3) 对等。【例句】:抗衡(力量不相上下的对抗)。

zhāng,(1) 歌曲诗文的段落。【组词】:章节。章句。乐章。章回体。顺理成章。断章取义。(2) 条目,规程。【组词】:章程。章法。简章。党章。约法三章。(3) 修理。【组词】:杂乱无章。(4) 花纹,文采。【例句】:黑质而白章。(5) 戳记。【组词】:图章。盖章。(6) 佩带的身上的标志。【组词】:袖章。领章。徽章。像章。(7) 奏本。【组词】:奏章。本章。(8) 同“彰”,彰明。(9) 姓。

基本含义

抵制不公正的待遇或对抗不公平的规定

抗章的意思

抗章 [kàng zhāng]

1. 向皇帝上奏章。

抗章 引证解释

⒈ 向皇帝上奏章。

宋 苏舜钦 《两浙路转运使王公墓表》:“每改秩,必抗章辞避,若不胜任。”
元 刘壎 《隐居通议·古赋一》:“今公三登於朝,再以直去,咫尺禁从,抗章固辞,岂汲汲富贵歟!”
明 宋濂 《雷府君墓志铭》:“‘母年耄矣,忍縻好爵而不归养乎!’即日抗章辞职。”
康有为 《东事战败》诗:“辽 臺膴膴割山河,抗章伏闕公车多。”


国语词典

抗章 [kàng zhāng]

⒈ 上书直言。

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九》:「昔奉春委辂逮策,犹止洛阳之都;张禹驿马抗章,尚返江陵之驾。」


抗章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僞冒释义:假冒;冒充。 宋 周煇《清波杂志》卷六:“时 归明 人观察使 黄璘,措置 广西 边事,招徠 大理国 进奉。朝廷疑之,下本路帅臣究实。曾祖抗章言伪冒,忤 蔡京 意,乃落职宫祠。”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三编第八章第二节:“经检出的伪冒户籍,称为‘却籍’,要被罚充远戍。”
    • 2.
      悚息释义:⒈谓因惶惧而屏息。《三国志·吴志·周鲂传》:“谨拜表以闻,并呈牋草,惧於浅局,追用悚息。”《资治通鉴·唐武宗会昌三年》:“元逵、弘敬 得詔,悚息听命。”《明史·周冕传》:“举朝悚息,无敢復言,冕 独抗章争之。”鲁迅《野草·淡淡的血痕中》:“各各自称为‘天之僇民’,以作咀嚼着人我的渺茫的悲苦的辩解,而且悚息着静待新的悲苦的到来。”⒉用为书信中的套语。犹惶恐。宋 苏轼《扬州上吕相书》:“奬饰过分,悚息之至。”明 李东阳《再答镜川先生书》:“若不俯鉴此意,甚非不肖之望也。悚息,悚息。”
    • 3.
      抗章释义:向皇帝上奏章。宋 苏舜钦《两浙路转运使王公墓表》:“每改秩,必抗章辞避,若不胜任。”元 刘壎《隐居通议·古赋一》:“今公三登於朝,再以直去,咫尺禁从,抗章固辞,岂汲汲富贵歟!”明 宋濂《雷府君墓志铭》:“‘母年耄矣,忍縻好爵而不归养乎!’即日抗章辞职。”康有为《东事战败》诗:“辽 臺膴膴割山河,抗章伏闕公车多。”
    • 4.
      调膳释义:⒈亦作“调饍”。 司厨,烹调。汉 徐干《中论·覈辩》:“人心之於是非也,如口於味也。口者,非以己之调膳则独美,而与人调之则不美也。”明 汤显祖《邯郸记·生寤》:“万岁爷甚是悬掛,以前虽遣中使时常问安,还不放心,以此特差本监,领这御医视药调膳。”⒉指操持家务。喻赋闲家居。唐 罗隐《<谗书>重序》:“隐 次《谗书》之明年,以所试不如人,有司用公道落去。其夏,调饍於 江 东,不随岁贡。”宋 王安石《知制诰沉遘知杭州制》:“比抗章而请郡,期调膳以奉亲。”
抗章是什么意思 抗章读音 怎么读 抗章,拼音是kàng zhāng,抗章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抗章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