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友 [shì yǒu]
1. 古代称在官僚知识阶层或普通读书人中的朋友。
士友 引证解释
⒈ 古代称在官僚知识阶层或普通读书人中的朋友。
引《后汉书·张奂传》:“奂 少立志节,尝与士友言曰:‘大丈夫处世,当为国家立功边境。’”
晋 葛洪 《抱朴子·酒诫》:“加枉酷於臣僕,用剡锋乎六畜,炽火烈於室庐,掊宝玩於渊流,迁威怒於路人,加暴害於士友。”
《北齐书·李璵传》:“行之 与兄弟深相友爱,又风素夷简,为士友所称。”
宋 苏舜钦 《答马永书》:“放废幽居,士友罕顾。足下昧于平昔,猥以长书见投,充然其来尽士君子相见之礼。”
士友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嘉平释义:⒈腊祭的别称。《史记·秦始皇本纪》:“三十一年十二月,更名腊曰‘嘉平’。”⒉为腊月的别称。元 方回《留丹阳三日苦寒戏为短歌》:“自从书云入嘉平,一月曾无三日晴。”清 钱谦益《王兆吉六十序》:“閼逢敦牂,嘉平之月,甲子一週,里之士友将往致祝,而请余为其词。”
- 2.
士友释义:士友是汉语词汇,意思是古代称在官僚知识阶层或普通读书人中的朋友出自后汉书张奂传》
- 3.
守臣释义:⒈诸侯对天子或大夫对诸侯的自称。《礼记·玉藻》:“凡自称,天子曰予一人,伯曰天子之力臣;诸侯之於天子,曰某土之守臣某。”《左传·宣公十年》:“凡诸侯之大夫违,告於诸侯曰:‘某氏之守臣某,失守宗庙,敢告。’”⒉镇守一方的地方长官。唐 权德舆《哭刘四尚书》诗:“士友惜贤人,天朝丧守臣。”宋 曾巩《明州拟辞高丽送遗状》:“州郡当其道途所出,迎劳燕饯,所以宣达陛下宠锡待遇之意,此守臣之职分也。”清 沉初《西清笔记·纪文献》:“《快雪堂帖》,即 涿州 冯 氏本,鬻於 闽 中,守臣得之以进。”
- 4.
淳诚释义:忠诚,诚挚。清 方苞《与黄玉圃同祭尹少宰文》:“慨余暮年所得士友,信道篤而务仔肩名教者,子最淳诚。”
- 5.
矜闵释义:同“矜悯”。宋 苏轼《与蔡景繁书》之一:“又念以重罪废斥,不敢復自比数於士友间,但愧缩而已,岂意仁人矜閔,尚赐记録,手书存问,不替畴昔。”宋 苏辙《辞门下侍郎札子》:“况臣久以愚拙,误蒙矜閔,幸今命出未下,势尚可回。”
- 6.
筑底释义:犹彻底。谓无所遗留。宋 陈郁《藏一话腴》:“今之登显仕者,其取媚贵要,则有郊劳,有祖送,水陆具陈,声妓交集……至于礼士友,待亲朋,则不过具草酌烦蓐食而已,曰真率也,曰亡具也,曰公帑筑底也,曰厨传萧条也。”元 方回《乙未岁除》诗:“盍簪列炬浑如梦,不似今年筑底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