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就义 就义的意思
jiù

就义

简体就义
繁体就義
拼音jiù yì
注音ㄐ一ㄡˋ 一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jiù,(1) 凑近,靠近。【组词】:避难就易。就着灯看书。(2) 到,从事,开始进入。【组词】:就位。就业。就寝。就任。就绪。就医。高就。(3) 依照现有情况或趁着当前的便利,顺便。【组词】:就近。就便。就事论事。

yì,(1) 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组词】:正义。义不容辞。义无反顾。仗义直言。(2) 合乎正义或公益的。【组词】:义举。义务。义愤。义演。见义勇为。(3) 情谊。【组词】:义气。恩义。义重如山。(4) 意思,人对事物认识到的内容。【组词】:意义。含义。释义。微言大义。(5) 指认为亲属的。【组词】:义父。(6) 人工制造的(人体的部分)。【组词】:义齿。义肢。(7) 姓。

基本含义

指为了正义、原则或信念而甘愿牺牲生命,主动承受死亡。表示义无反顾地为了正义而献出生命。

就义的意思

就义 [jiù yì]

1. 为正义事业而被敌人残杀。

就义之日。——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be executed for championing a just cause;]

就义 引证解释

⒈ 趋求道义。

《庄子·列御寇》:“故其就义若渴者,其去义若热。”
《后汉书·隗嚣传》:“夷吾 束缚而相 齐,黥布 杖剑以归 汉,去愚就义,功名并著。”

⒉ 为正义而死。

宋 文天祥 《<临江军>诗跋语》:“今使命不达,委身荒江,谁知之者。盍少须臾以就义乎?”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皁隶叶云》:“王先生 被执至 武陵,九月七日就义。”
陈毅 《纪念李大钊同志殉难三十周年》诗:“就义从容甚,大节凛不辱。”


国语词典

就义 [jiù yì]

⒈ 归向正义。

《庄子·列御寇》:「故其就义若渴者,其去义若热。」

⒉ 为义而死。

《宋史·卷四五〇·忠义传五·尹谷传》:「尹务实,男子也,先我就义矣。」

牺牲 殉国 阵亡


就义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捐躯释义:(为崇高的事业)牺牲生命:为国捐躯。
    • 2.
      断送释义:丧失;毁灭(生命、前途等):断送了性命。
    • 3.
      殉国释义:为国家的利益而牺牲生命:壮烈殉国。
    • 4.
      殉难释义:(为国家或正义事业)遇难牺牲生命:他是在抗战中殉难的。
    • 5.
      牺牲释义:⒈古指为祭祀宰杀的牲畜。 ⒉为正义事业舍弃自己的生命:他为人民的利益牺牲了。⒊放弃或损害一方的利益:他经常为了工作牺牲个人的休息时间。
    • 6.
      舍弃释义:丢开;抛弃;放弃:舍弃舒适的生活,主动要求到边远地区工作。
    • 7.
      阵亡释义:在作战中牺牲。

就义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临危蹈难释义:临:面对、靠近;蹈:用脚踩。 面对危险的局势,勇于赴汤蹈火,慷慨就义。
    • 2.
      义方释义:行事应该遵守的规范和道理。《逸周书·官人》:“省其居处,观其义方。”《左传·隐公三年》:“石碏 諫曰:‘臣闻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於邪。’”后因多指教子的正道,或曰家教。晋 葛洪《抱朴子·崇教》:“爱子欲教之义方,雕琢切磋,弗纳於邪伪。”宋 岳飞《辞男云特转恩命札子》:“臣男 云 始就义方,尚存乳臭。”《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五回:“迂奶奶 把他待得如同婆婆一般,万事都秉命而行,教子也极有义方。”
    • 3.
      二七大罢工释义:京汉铁路工 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压迫的政治大罢工。1923年2月1日京汉铁路工人在郑州 举行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大会,遭到军阀吴佩孚武力阻挠。4日全路举行总罢工。7日吴佩孚在郑州、江 岸、长辛店等地对工人实行血腥镇压,造成二七惨案。江岸铁路工人领袖林祥谦壮烈牺牲,罢工领导人 施洋慷慨就义。罢工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在共产党领导下的伟大力量,提高了工人阶级的政治觉悟和组 织能力。
    • 4.
      五人墓释义:明 代 苏州 反 魏忠贤 斗争殉难五义士之墓。天启 七年(1627年)宦官 魏忠贤 派禁卫吏役至 苏州 逮捕 东林党 人 周顺昌,群众愤而抗争。市民首领 颜佩韦、马杰、沉扬、杨念如、周文元 被捕,英勇就义。当地人士感其义,合葬于 虎丘山 旁,题曰“五人之墓”。见 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清 招广涛《粤东近事新乐府·义勇》:“昔闻五人墓,怀古尝心写。”参阅《明史·周顺昌传》。
    • 5.
      从容就义释义:就义:为正义而死。 无所畏惧地为正义事业而牺牲。
    • 6.
      从容释义:⒈不慌不忙;镇静;沉着:举止从容。从容不迫。从容就义(毫不畏缩地为正义而牺牲)。⒉(时间或经济)宽裕:时间很从容,可以仔仔细细地做。手头从容。
    • 7.
      取义释义:犹言求义。 谓就义而死。
    • 8.
      大沫崓释义:山名。一名 柱子崓。在 山东 费县 西南。金宣宗 贞祐 三年(公元1215年),红袄军首领 刘二祖 与 金 兵大战于 大沫崓,失败被俘,就义于此。见《金史·宣宗纪上》。
    • 9.
      就义释义:为正义事业而被敌人杀害:英勇就义。
    • 10.
      慷慨就义释义:慷慨:情绪激昂;就义:为正义而死。正气凛然,意气高昂地为正义而死。
    • 11.
      文天祥释义:(1236—1283)南宋将领,政治家、文学家。字履善,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1276年任右丞相。临安失守后,坚持抗元斗争,兵败被俘。在狱中作《正气歌》以明志,拒绝元朝的威逼利诱。1283年就义。有《文山先生全集》。
    • 12.
      方志敏释义:(1899— 1935)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和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的创建者。江西弋阳人。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国民党江西省党部农运部长。1927年11月发动弋横起义,创建赣东北革命 根据地,后开辟为闽浙赣革命根据地。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曾任中共闽浙赣省委书记、闽浙赣 省苏维埃政府主席、红十军政治委员等职。在党的六届五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1934年率领抗日先 遣队北上,1935年1月在与国民党军队作战中因叛徒告密被捕,在狱中坚贞不屈,8月在南昌英勇就义。著有《可爱的中
    • 13.
      方腊起义释义:北宋末浙 江一带的农民起义。 当时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异常尖锐,江浙地区更遭受花石纲的掠夺。1120年雇农出 身的方腊在睦州青溪(今浙江淳安)发动起义,自称圣公,年号永乐,置官吏将帅。起义队伍发展到近百 万人。北宋朝廷调兵前往镇压,方腊被俘就义。起义失败六年后,北宋灭亡。
    • 14.
      柴市释义:⒈木柴交易处。元 无名氏《渔樵记》第一折:“我那功名在翰林院出职,可则剗地着我在柴市里迁除。”⒉南宋 民族英雄 文天祥 就义处。其地当即今 北京市 宣武门 外 菜市口,菜市 为 柴市 音转;一说为 菜市口 以西的旧 柴炭市。清 黄遵宪《和平里行》:“公魂归天在 柴市,今日邻军犹设祭。”参阅 元 王恽《玉堂嘉话》卷五、明 刘侗 于奕正《帝京景物略·文丞相祠》、清 孙承泽《天府广记·庙记》。
    • 15.
      概愆释义:谓掩盖前愆。清 钱泳《履园丛话·杂记下·刘王氏》:“惟 王氏 虽烈,是已醮妇,於例不能请旌。乃赋一诗刻诸墓上云:‘分釵劈凤已联年,就义何妨晚概愆。’”
    • 16.
      清隽释义:⒈亦作“清俊”。亦作“清隽”。清高超群。汉 应劭《风俗通·十反·蜀郡太守颍川刘胜》:“刘胜 位故大夫……清雋就义,隐居篤学,时所不综,而 密 达之。”⒉清新隽永。《宋书·礼志一》:“儒者称 公羊高 亲受 子夏,立於 汉 朝,辞义清俊。”明 杨慎《词品·洪觉范梅辞》:“梅辞如此清俊,亦仅有者。”清 阮元《石渠随笔·明太祖仁宗宣宗三帝书卷》:“今晨览卿为余所改之诗,甚是丰采清雋,真有益于日新。”陈衍《<知稼轩诗>序》:“弢庵 意在学 韩,实似 荆公,於 韩 专学清隽一路。”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里面
    • 17.
      温序须释义:据《后汉书·独行传·温序》载,温序 为 隗嚣 将所拘劫,令使从己,序 不从,嚣 将赐之剑,使自裁。 “序 受劒,衔鬚於口,顾左右曰:‘既为贼所迫杀,无令鬚污土。’遂伏劒而死。”后以“温序鬚”为慷慨就义的典实。
    • 18.
      结缨伏剑释义:结缨:系好帽子上的带子。系好帽带,以身伏剑。比喻从容就义。
    • 19.
      结缨释义:⒈从容就义。⒉子路曰:君子死,冠不免,结缨而死。--《左传.哀公十五年》
    • 20.
      赴义释义:⒈犹仗义。 《三国志·魏志·袁绍传》“卓 遣执金吾 胡母班”裴松之 注引《汉末名士录》:“班 字 季皮,太山 人,少与 山阳 度尚、东平 张邈 等八人并轻财赴义,振济人士,世谓之八厨。”清 姚清华《石门马氏蠲粟赈饥纪事》诗:“当其举念初,赴义如箭疾。”⒉参加义举;参加义师。《宋书·武帝纪上》:“於是大开赏募,投身赴义者,一同登京城之科。”《北齐书·薛嘉族传》:“属 高祖 在 信都,嘉族 闻而赴义。”《南史·刘锺传》:“及义旗建,帝拔 钟 为郡主簿,曰:‘豫是 彭城 乡人赴义者,并可依 刘主簿。’”⒊就义

就义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临危蹈难释义:临:面对、靠近;蹈:用脚踩。 面对危险的局势,勇于赴汤蹈火,慷慨就义。
    • 2.
      义方释义:行事应该遵守的规范和道理。《逸周书·官人》:“省其居处,观其义方。”《左传·隐公三年》:“石碏 諫曰:‘臣闻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於邪。’”后因多指教子的正道,或曰家教。晋 葛洪《抱朴子·崇教》:“爱子欲教之义方,雕琢切磋,弗纳於邪伪。”宋 岳飞《辞男云特转恩命札子》:“臣男 云 始就义方,尚存乳臭。”《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五回:“迂奶奶 把他待得如同婆婆一般,万事都秉命而行,教子也极有义方。”
    • 3.
      二七大罢工释义:京汉铁路工 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压迫的政治大罢工。1923年2月1日京汉铁路工人在郑州 举行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大会,遭到军阀吴佩孚武力阻挠。4日全路举行总罢工。7日吴佩孚在郑州、江 岸、长辛店等地对工人实行血腥镇压,造成二七惨案。江岸铁路工人领袖林祥谦壮烈牺牲,罢工领导人 施洋慷慨就义。罢工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在共产党领导下的伟大力量,提高了工人阶级的政治觉悟和组 织能力。
    • 4.
      五人墓释义:明 代 苏州 反 魏忠贤 斗争殉难五义士之墓。天启 七年(1627年)宦官 魏忠贤 派禁卫吏役至 苏州 逮捕 东林党 人 周顺昌,群众愤而抗争。市民首领 颜佩韦、马杰、沉扬、杨念如、周文元 被捕,英勇就义。当地人士感其义,合葬于 虎丘山 旁,题曰“五人之墓”。见 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清 招广涛《粤东近事新乐府·义勇》:“昔闻五人墓,怀古尝心写。”参阅《明史·周顺昌传》。
    • 5.
      从容就义释义:就义:为正义而死。 无所畏惧地为正义事业而牺牲。
    • 6.
      从容释义:⒈不慌不忙;镇静;沉着:举止从容。从容不迫。从容就义(毫不畏缩地为正义而牺牲)。⒉(时间或经济)宽裕:时间很从容,可以仔仔细细地做。手头从容。
    • 7.
      取义释义:犹言求义。 谓就义而死。
    • 8.
      大沫崓释义:山名。一名 柱子崓。在 山东 费县 西南。金宣宗 贞祐 三年(公元1215年),红袄军首领 刘二祖 与 金 兵大战于 大沫崓,失败被俘,就义于此。见《金史·宣宗纪上》。
    • 9.
      就义释义:为正义事业而被敌人杀害:英勇就义。
    • 10.
      慷慨就义释义:慷慨:情绪激昂;就义:为正义而死。正气凛然,意气高昂地为正义而死。
    • 11.
      文天祥释义:(1236—1283)南宋将领,政治家、文学家。字履善,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1276年任右丞相。临安失守后,坚持抗元斗争,兵败被俘。在狱中作《正气歌》以明志,拒绝元朝的威逼利诱。1283年就义。有《文山先生全集》。
    • 12.
      方志敏释义:(1899— 1935)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和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的创建者。江西弋阳人。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国民党江西省党部农运部长。1927年11月发动弋横起义,创建赣东北革命 根据地,后开辟为闽浙赣革命根据地。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曾任中共闽浙赣省委书记、闽浙赣 省苏维埃政府主席、红十军政治委员等职。在党的六届五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1934年率领抗日先 遣队北上,1935年1月在与国民党军队作战中因叛徒告密被捕,在狱中坚贞不屈,8月在南昌英勇就义。著有《可爱的中
    • 13.
      方腊起义释义:北宋末浙 江一带的农民起义。 当时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异常尖锐,江浙地区更遭受花石纲的掠夺。1120年雇农出 身的方腊在睦州青溪(今浙江淳安)发动起义,自称圣公,年号永乐,置官吏将帅。起义队伍发展到近百 万人。北宋朝廷调兵前往镇压,方腊被俘就义。起义失败六年后,北宋灭亡。
    • 14.
      柴市释义:⒈木柴交易处。元 无名氏《渔樵记》第一折:“我那功名在翰林院出职,可则剗地着我在柴市里迁除。”⒉南宋 民族英雄 文天祥 就义处。其地当即今 北京市 宣武门 外 菜市口,菜市 为 柴市 音转;一说为 菜市口 以西的旧 柴炭市。清 黄遵宪《和平里行》:“公魂归天在 柴市,今日邻军犹设祭。”参阅 元 王恽《玉堂嘉话》卷五、明 刘侗 于奕正《帝京景物略·文丞相祠》、清 孙承泽《天府广记·庙记》。
    • 15.
      概愆释义:谓掩盖前愆。清 钱泳《履园丛话·杂记下·刘王氏》:“惟 王氏 虽烈,是已醮妇,於例不能请旌。乃赋一诗刻诸墓上云:‘分釵劈凤已联年,就义何妨晚概愆。’”
    • 16.
      清隽释义:⒈亦作“清俊”。亦作“清隽”。清高超群。汉 应劭《风俗通·十反·蜀郡太守颍川刘胜》:“刘胜 位故大夫……清雋就义,隐居篤学,时所不综,而 密 达之。”⒉清新隽永。《宋书·礼志一》:“儒者称 公羊高 亲受 子夏,立於 汉 朝,辞义清俊。”明 杨慎《词品·洪觉范梅辞》:“梅辞如此清俊,亦仅有者。”清 阮元《石渠随笔·明太祖仁宗宣宗三帝书卷》:“今晨览卿为余所改之诗,甚是丰采清雋,真有益于日新。”陈衍《<知稼轩诗>序》:“弢庵 意在学 韩,实似 荆公,於 韩 专学清隽一路。”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里面
    • 17.
      温序须释义:据《后汉书·独行传·温序》载,温序 为 隗嚣 将所拘劫,令使从己,序 不从,嚣 将赐之剑,使自裁。 “序 受劒,衔鬚於口,顾左右曰:‘既为贼所迫杀,无令鬚污土。’遂伏劒而死。”后以“温序鬚”为慷慨就义的典实。
    • 18.
      结缨伏剑释义:结缨:系好帽子上的带子。系好帽带,以身伏剑。比喻从容就义。
    • 19.
      结缨释义:⒈从容就义。⒉子路曰:君子死,冠不免,结缨而死。--《左传.哀公十五年》
    • 20.
      赴义释义:⒈犹仗义。 《三国志·魏志·袁绍传》“卓 遣执金吾 胡母班”裴松之 注引《汉末名士录》:“班 字 季皮,太山 人,少与 山阳 度尚、东平 张邈 等八人并轻财赴义,振济人士,世谓之八厨。”清 姚清华《石门马氏蠲粟赈饥纪事》诗:“当其举念初,赴义如箭疾。”⒉参加义举;参加义师。《宋书·武帝纪上》:“於是大开赏募,投身赴义者,一同登京城之科。”《北齐书·薛嘉族传》:“属 高祖 在 信都,嘉族 闻而赴义。”《南史·刘锺传》:“及义旗建,帝拔 钟 为郡主簿,曰:‘豫是 彭城 乡人赴义者,并可依 刘主簿。’”⒊就义

就义造句

1.为了国家的利益,他从容就义了。

2.为了追求革命理想,他慷慨就义

3.回忆起儿子被地主杀害的事情,赵大娘就义愤填膺,泣不成声。

4.面对中华民族的危难,多少仁人志士慷慨就义前仆后继。

5.江姐换了身衣服,理了理头发,然后走向刑场,从容就义

6.面对敌人的屠刀,刘胡兰泰然自若,从容就义

7.许多革命先烈,在敌人的刑场上都是面不改色从容就义的。

8.刘胡兰的从容就义,是战士们学习的榜样。

9.大义灭亲之写书颜真卿之就义开卷有益。

10.小英雄王二小为了保护革命者慷慨就义了。

11.女英雄江姐为革命慷慨就义

12.君子英勇就义的动人场面久久地留在我的脑海里难以忘怀。

13.六君子英勇就义的动人场面久久地留在我的脑海里难以忘怀。

14.他非常勇敢,有坚韧不拔的意志,一旦确定目标,就义无返顾地向着目标前进,绝不退缩。

15.革命烈士慷慨激昂就义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16.文天祥慷慨就义,充满气壮山河的节操。

17.谭嗣同就义前的豪言壮语给了后来人以前进的动力。

18.李大钊同志为了革命事业,视死如归,从容就义

19.文天祥在就义前写下了气壮山河的诗篇。

20.方志敏烈士临危不惧,慷慨就义的英雄形象,永远留在中国人民的记忆里。

就义(jiuy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就义是什么意思 就义读音 怎么读 就义,拼音是jiù yì,就义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就义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