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刑杖 刑杖的意思
xíngzhàng

刑杖

简体刑杖
繁体
拼音xíng zhàng
注音ㄒ一ㄥˊ ㄓㄤ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xíng,(1) 对犯罪的处罚。【组词】:刑罚。刑法。刑律。刑事。执刑。服刑。(2) 特指对犯人的体罚。【组词】:刑讯。受刑。刑具。

zhàng,(1) 扶着走路的棍子。【组词】:手杖。拐杖。(2) 泛指棍棒。【组词】:擀面杖。禅杖。(3) 古代刑罚之一,用棍打。【组词】:杖脊。(4) 古同“仗”,恃,凭倚。

基本含义

指刑罚中的鞭打或杖责。

刑杖的意思

刑杖 [xíng zhàng]

1. 刑具,行刑用的棍棒。

刑杖 引证解释

⒈ 刑具,行刑用的棍棒。

《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新到囚犯,未经刑杖,莫教聚於一处,恐弄出些事来。”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用刑》:“刑杖夹桚之具,皆竹木为之。”
《天雨花》第七回:“扯下 如琴、若段 身,按倒阶前施刑杖,二爷无地可藏身。”


国语词典

刑杖 [xíng zhàng]

⒈ 责打犯人的棍棒。

《福惠全书·卷一一·刑名部·词讼》:「刑杖夹桚之具,皆竹木为之。」


刑杖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制仗释义:1、哀杖。2、刑杖。
    • 2.
      制杖释义:⒈哀杖。⒉刑杖。
    • 3.
      卫心仙丹释义:是一种药物,主治刑杖。
    • 4.
      带比释义:谓以刑杖催逼。 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莅任·详文赘说》:“况目下十年钱粮就在开徵,五六七八九年又经带比。正苦三空四尽,何能剜肉医疮?”《冷眼观》第十五回:“各州县接着这种严词限迫的檄文,只得斧头打钉钉入木,一层层的压下去,将承缉各捕快收禁的收禁,带比的带比,闹得县花厅上面一片数小板子的声音,终日不絶。”
    • 5.
      敲搒释义:⒈亦作“敲榜”。笞打。⒉指刑杖。
    • 6.
      朱木释义:⒈大名。 ⒉红色刑杖。
    • 7.
      杖制释义:对刑杖大小、长短的规定。 历代形制不一。《隋书·刑法志》:“杖皆用生荆,长六尺……大杖,大头围一寸三分,小头围八分半。”《宋史·刑法志一》:“常行官杖如 周 显德 五年制,长三尺五寸,大头阔不过二寸,厚及小头径不得过九分。”宋 高承《事物纪原·律令刑罚·杖制》:“旧制杖皆削节目,常行杖大头二分七釐,小头一分七釐,笞杖大头二分,小头一分半,皆长三尺五寸。”
    • 8.
      杖式释义:古代刑杖的规格、样式。
    • 9.
      杖架释义:度量刑杖长短的器具。
    • 10.
      株木释义:指刑杖。
    • 11.
      榜毒释义:刑杖的惨烈。明 冯梦龙《智囊补·察智·京师指挥》:“少年不胜榜毒,诬服。”
    • 12.
      牡荆释义:植物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广布于我国 长江 以南各省。果实和叶皆可入药。茎干坚劲,古以为刑杖。
    • 13.
      背花释义:⒈旧时刑杖之称。亦指杖刑的创伤。⒉持棒于背后回旋舞弄的各种花式。
    • 14.
      荆子释义:指刑杖。
    • 15.
      荆楚释义:⒈荆为楚之旧号,略当古荆州地区,在今湖北湖南一带。 ⒉木名。古时用为刑杖。
    • 16.
      问事杖释义:刑杖。《三国志·魏志·贾逵传》“充,咸熙 中为中护军”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魏略·李孚传》:“及到 梁淇,使从者斫问事杖三十枚,繫著马边。”《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九年》:“孚 斫问事杖,繫著马边。”胡三省 注:“问事杖,问事所执杖也。”
    • 17.
      除陌钱释义:唐德宗 时所征杂税名。建中 四年(公元783年),户部侍郎 赵赞 奏设除陌钱。凡公私买卖,由旧定每千钱官留二十文,增至五十文,物物交换,折钱计税。偷逃税款一百文者没收价款,至二千文则刑杖六十。税法实行后,民怨沸腾。兴元 二年正月罢停。《旧唐书·德宗纪上》:“﹝ 建中 四年﹞六月庚戌,初税屋间架、除陌钱。”亦省称“除陌”。《续资治通鉴·宋神宗熙宁七年》:“今市易之为虐,駸駸乎间架、除陌之事矣。”参阅《旧唐书·食货志下》、《文献通考·征榷六》。
    • 18.
      鞭楚释义:刑具。鞭子和刑杖。引申为鞭打。
    • 19.
      黄荆杖释义:用黄荆木条制的刑杖。

刑杖(xingzha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刑杖是什么意思 刑杖读音 怎么读 刑杖,拼音是xíng zhàng,刑杖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刑杖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