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召 [hū zhào]
1. 呼唤;召唤。
呼召 引证解释
⒈ 呼唤;召唤。
引《三国志·魏志·袁绍传》“以大将军掾为侍御史” 裴松之 注引 汉 王粲 《英雄记》:“袁本初 坐作声价,不应呼召,而养死士,不知此儿欲何所为乎?”
宋 赵昇 《朝野类要·差除》:“欲见宰直者,具名刺门状……候呼召随引参见。”
元 邓玉宾 《粉蝶儿》套曲:“比着他有使命向门前呼召,諕的早吃丕丕的胆颤心摇。”
巴金 《秋》二十:“那是一种呼召,一种鼓舞。”
呼召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同官释义:⒈在同一官署任职的人,同僚。《左传·文公七年》:“同官为寮。”唐 韩翃《送山阴姚丞携妓之任兼寄苏少府》诗:“才子风流 苏伯玉,同官晓暮应相逐。”宋 辛弃疾《摸鱼儿》词序:“淳熙 己亥,自 湖北 漕移 湖南,同官 王正之 置酒 小山亭,为赋。”明 屠隆《綵毫记·脱靴捧砚》:“臣不知圣上呼召,与同官共醉酒楼,死罪!死罪!”《老残游记》第十五回:“我辈都是同官,不好得罪他的;补翁 是方外人,无须忌讳。”⒉官职名位相同。《左传·襄公二十一年》:“﹝ 欒盈 ﹞又与吾同官而专之。”杨伯峻 注:“同为公族大夫而专任其事
- 2.
啸聚山林释义:啸聚:互相呼召着聚合起来。指反抗反动统治而聚众起事。
- 3.
支诺皋释义:唐 段成式《酉阳杂俎》前集有《诺皋记》二卷,自谓“因览歷代怪书,偶疏所记”而成。续集有《支诺皋》三卷,意为《诺皋记》的分支、补充。诺皋,呼召鬼神之词。
- 4.
稽据释义:⒈犹根据。 宋 沉括《梦溪笔谈·象数一》:“六壬天十二辰之名,古释其义曰:‘正月阳气始建,呼召万物,故曰登明……十二月为酒醴以报百神,故曰神后。’此説极无稽据、义理。”胡道静 校注:“稽,弘治 本作‘根’。”⒉查考依据。《续资治通鉴·宋神宗元丰四年》:“朕欲集国朝以来至昨 代州 定地界文案,以类编次为书,使后来得以稽据。”明 李东阳《戴公墓志铭》:“已而礼部稽据典制以闻。”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钦定军次实录》:“若谓创天地事不知几千万年,无所稽据,此言亦是真实。”
- 5.
辄入释义:擅入;随便进去。宋 李上交《近事会元》卷二:“《翰林志》云:学士院南北厅外各有铃索,人不敢輒入也。”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内无应门五尺之童,年至十二三者,非呼召不敢輒入中堂。”《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童僕都居花外,无故不得輒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