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身 [qián shēn]
1. 藏身隐居。
潜身 引证解释
⒈ 藏身隐居。
引《后汉书·袁閎传》:“潜身十八年…… 閎 诵经不移。”
明 马銮 《铜雀伎》诗:“得上高臺日已西,潜身一为故人啼。”
清 顾炎武 《赠于副将元剀》诗:“间道復西来,潜身入 吴 市。”
国语词典
潜身 [qián shēn]
⒈ 藏匿身躯。
引《后汉书·卷四五·袁安传》:「潜身十八年,黄巾贼起,攻没郡县,百姓惊散,闳诵经不移。」
《初刻拍案惊奇·卷九》:「拜住勒住了马,潜身在柳阴中。」
潜身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全身远害释义:远:离。保全生命,远离灾害、危害之地。亦作“远害全身”、“全身远祸”、“潜身远祸”。
- 2.
潜身释义:藏身隐居。《后汉书·袁閎传》:“潜身十八年…… 閎 诵经不移。”明 马銮《铜雀伎》诗:“得上高臺日已西,潜身一为故人啼。”清 顾炎武《赠于副将元剀》诗:“间道復西来,潜身入 吴 市。”
- 3.
臬使释义:即按察使。《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六回回目:“乾嫂子色笑代承欢,老捕役潜身拿臬使。”
- 4.
芦中人释义:汉 赵晔《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楚 之亡臣 伍子胥 奔 吴,至 江,渔夫渡之。见 子胥 有饥色,曰:‘为子取餉。’渔夫去后,子胥 疑之,乃潜身於深苇之中。有顷,渔夫来,呼之曰:‘芦中人,芦中人,岂非穷士乎!’”后因以指 伍子胥。
- 5.
豹成文释义:汉 刘向《列女传·陶答子妻》:“妾闻 南山 有玄豹,雾雨七日而不下食者,何也?欲以泽其毛而成文章也,故藏而远害。”后以“豹成文”喻潜身隐居,洁身自好。
- 6.
赭山释义:⒈谓伐尽山上的树木。 唐 柳宗元《吏商》:“虽赭山以为章,涸海以为盐,未有利大能若是者。”⒉指伐尽树木后光秃的山岭。唐 刘禹锡《君山怀古》诗:“千载威灵尽,赭山寒水中。”⒊山名。因土石呈赭色,故称。在 浙江 萧山 东北。古与 龛山 隔 钱塘江 对峙,东接 鳖子门,为江海门户,后江流北移,此山遂与 龛山 同处江南。明 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版荡凄凉》:“﹝ 浙西 安抚使 康允之 ﹞遂弃城遁,保 赭山。”清 顾炎武《赠于副将元剀》诗:“闻道復西来,潜身入 吴 市。崎嶇 赭山 渡,迫阨 三江 垒。”⒋山名。
- 7.
遗嗣释义:指死后留下的子孙。 亦泛指后裔;后代。汉 邹阳《上书吴王》:“臣恐 周 鼎復起於 汉,新垣过计於朝,则我 吴 遗嗣,不可期於世矣。”北周 庾信《周大将军司马裔墓志铭》:“父 悦,再牧 荆 河,威风千里,而身遭祸机,遂为 季布 所哭,获存遗嗣,实赖 程婴 之忠。”《明史·外国传二·安南》:“今有遗嗣 暠,潜身 老挝 二十年,本国人民不忘先王遗泽,已访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