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马法 马法的意思

马法

简体马法
繁体馬法
拼音mǎ fǎ
注音ㄇㄚˇ ㄈㄚ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mǎ,(1) 哺乳动物,颈上有鬃,尾生长毛,四肢强健,善跑,供人骑或拉东西。【组词】:马匹。骏马。马到成功。马首是瞻(喻跟随别人行动)。(2) 大。【组词】:马蜂。马勺。(3) 姓。

fǎ,(1) 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国家制定和颁布的公民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组词】:法办。法典。法官。法规。法律。法令。法定。法场。法理。法纪。法盲。法人(“自然人”的对称。指依法成立并能以自己的名义独立参与民事活动,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法律义务的社会组织)。法制。法治。犯法。守法。合法。宪法(国家的根本大法)。政法。奉公守法。逍遥法外。(2) 处理事物的手段。【组词】:办法。设法。手法。写法。(3) 仿效。【组词】:效法。(4) 标准,规范,可仿效的。【组词】:法式。法帖。(5) 佛家的道理。【组词】:佛法。法号。法轮。法像。法门。(6) 道家佛家的所谓拿妖捉怪的技术。【组词】:法师。法器。法事。(7) 指“法国”。【组词】:法文。法式大菜。(8) 姓。

基本含义

指马的法度,比喻严格要求,严厉纪律。

马法的意思

马法 [mǎ fǎ]

1. 即司马穰苴兵法。

马法 引证解释

⒈ 即 司马穰苴 兵法。

《文选·扬雄<剧秦美新>》:“方《甫刑》,匡《马法》。”
李善 注:“《马法》, 司马穰苴 之法也。”
唐 韩愈 李正封 《晚秋郾城夜会联句》:“农书乍讨论,《马法》长悬格。”


马法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七书释义:宋 元丰 间颁行的武学生应试必读的七种兵书。即《孙子》、《吴子》、《六韬》、《司马法》、《黄石公三略》、《尉缭子》、《李卫公问对》,又称“武经七书”。
    • 2.
      井乘释义:古代按甸(六十四井)为单位来摊派军赋(包括车马、兵甲、人员)的制度。 《左传·成公元年》“作丘甲”孔颖达 疏引《司马法》曰:“甸,六十四井,出长轂一乘,马四匹,牛十二头,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戈楯具,谓之乘马。”梁启超《变法通议》:“井乘之法,变为府兵,府兵变为彍骑,彍骑变为禁军。”参阅《汉书·刑法志》、蓝永蔚《春秋时期的步兵》二。
    • 3.
      偏伍释义:春秋 战国 时车战编制单位。以二十五乘为偏,步兵五人为伍。参阅《左传·桓公五年》“先偏后伍”杜预 注引《司马法》。后亦泛指军队编制。《晋书·慕容暐载记》:“习兵教战,使偏伍有常。”《宋史·蔡挺传》:“偏伍鉦鼓之法甚备。”清 贝青乔《咄咄吟》:“新募余皇惯习流,分成偏伍聚江头。”
    • 4.
      偏卒释义:战车与兵卒。《管子·君臣下》:“虽有偏卒之大夫,不敢有幸心,则上无危矣。”郭沫若 等集校引 俞樾 云:“‘偏’者车数,‘卒’者人数,成 七年《左传》杜 注引《司马法》曰:‘百人为卒,车九乘为小偏,十五乘为大偏’是也。有偏卒之大夫,盖谓大夫之家有车徒者耳。”一说“偏卒”皆副佐之义。见集校引 丁士涵 说。
    • 5.
      公法释义:古罗马法学家提出并沿用至今的一种法的分类。一般认为,凡涉及到公共权力、公共关系、公共利益和上下级关系、管理关系、强制关系的法,即为公法;而凡属个人利益、个人权利、自由选择、平权关系的法,即为私法。
    • 6.
      分日释义:⒈半日。《司马法·严位》:“凡战,三军之戒,无过三日,一卒之警,无过分日。”⒉犹逐日。唐 王维《寒食城东即事》诗:“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
    • 7.
      勦取释义:抄取。 明 何良俊《四友斋丛说·经三》:“其门弟子又蹈袭其师説各立门户。深衷厚默,勦取道学之名以为进取之捷径。”清 姚鼐《读<司马法><六韬>》:“今《六韜》勦取兵家之説,附之 太公 而弥鄙陋。”清 周中孚《郑堂札记》卷二:“顾取 朱笠亭《明人诗钞》,以为读 明 诗之善本,孰知其所自为説大都勦取《静志居诗话》。”
    • 8.
      匹马丘牛释义:春秋 时 鲁国 交纳田赋,规定每丘出戎马一匹,牛三头,谓之“匹马丘牛”。《春秋·成公元年》“三月,作丘甲”唐 孔颖达 疏:“《司马法》:‘六尺为步,步百为亩,亩百为夫,夫三为屋,屋三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丘有戎马一匹,牛三头,是曰匹马丘牛。’”
    • 9.
      占用诉权释义:在罗马法中,占有人可以获得救济手段限制其他人干扰自己的占有,并且据以要求回复占有,排除他人对自己占有的侵犯,这些救济手段被称为占有令状。
    • 10.
      大偏释义:兵车十五乘。 《左传·成公七年》“舍偏两之一焉”晋 杜预 注:“《司马法》:百人为卒,二十五人为两。车九乘为小偏,十五乘为大偏。”
    • 11.
      小偏释义:兵车九乘。 《左传·成公七年》“舍偏两之一焉”晋 杜预 注:“《司马法》:‘百人为卒,二十五人为两。车九乘为小偏,十五乘为大偏。’”
    • 12.
      户马释义:宋 代官府派民户养马以供军用的制度。 庆历 间试行于 河北路。熙宁 五年,王安石 实行新法,遂行户马法、保马法。《宋史·兵志十二》:“户马者,庆历 中尝詔 河北 民户以物力养马,以备官买。熙寧 二年,河北 察访使 曾孝宽 以为言,始参考行之。”宋 俞文豹《吹剑录》:“弛户马、保马、宽青苗助役钱。”金 亦有户马制。宋 周煇《北辕录》:“马料供于民,谓之户马。”
    • 13.
      改意释义:改变心思。《司马法·定爵》:“容色积威,不过改意。”《后汉书·杨厚传》:“厚 母初与前妻子 博 不相安,厚 年九岁,思令和亲,乃託疾不言不食。母知其旨,惧然改意,恩养加篤。”
    • 14.
      旋毛释义:聚生作旋涡状的毛。《尔雅·释畜》“回毛在膺,宜乘”郭璞 注引 樊光 曰:“伯乐《相马法》,旋毛在腹下如乳者,千里马。”北魏 贾思勰《齐民要术·养牛马驴骡》:“若旋毛眼眶上,寿四十年。”
    • 15.
      晾鹰台释义:元 代游猎之所,猎者常携鹰休憩于此,故名。后为各朝皇家围猎、习武之地。其地在今 北京 市郊 南苑。明 刘侗 于奕正《帝京景物略·南海子》:“城南二十里,有囿,曰 南海子,方一百六十里。海中殿,瓦为之……殿傍 晾鹰臺,鹰扑逐以汗,而劳之,犯霜雨露以濡,而煦之也。”清 吴家骐《圣驾南苑大阅恭纪》诗:“虎旅自諳《司马法》,鵷班齐侍 晾鹰臺。”《新民晚报》13:“南苑,即 南海子,自 元 代起就是皇家围猎和演习武事的场所。清 初皇帝每年五月都要驾幸 南海子,登上 晾鹰台,观看赛马和斗虎,仪式十分隆重。”
    • 16.
      查士丁尼释义:东罗马帝国皇帝。在位时,多次发动对外战争,征服北非汪达尔王国、意大利东哥特王国,领土扩大。下令纂成《查士丁尼法典》等四部法典(总称《国法大全》),为罗马法的重要典籍,对后世法律影响很大。
    • 17.
      武经释义:⒈兵书。⒉宋时武试,选定《孙子》、《吴子》、《六韬》、《司马法》、《三略》、《尉缭子》、《李卫公问对》等七种兵书,供应武举者研习,名《武经七书》,简称《武经》。
    • 18.
      武经七书释义:也称《武学七书》。宋代官方颁行的中国第一部军事教科书。收录中国古代七部著名的军事著作,有《孙子》、《吴子》、《六韬》、《司马法》、《尉缭子》、《三略》、《李卫公问对》。
    • 19.
      死绥释义:⒈谓军队败退,;将领应当治罪。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司马法》‘将军死绥’……是古之将者,军破于外,而家受罪于内也。自命将征行,但赏功而不罚罪,非国典也。其令诸将出征,败军者抵罪,失利者免官爵。”《旧唐书·忠义传下·李源》:“《礼》著死绥,《传》称握节,捐生守位,取重人伦。”⒉效死沙场。唐 杜牧《闻庆州赵纵使君与党项战中箭身死长句》:“死绥却是古来有,驍将自惊今日无。”《资治通鉴·唐德宗兴元元年》:“上有掣肘之讥,下无死绥之志。”《明史·王元翰传》:“平居冻馁,脱巾可虞,有事怨愤,死绥无望。塞北之
    • 20.
      秋狝释义:国君秋季狩猎之称。 《左传·隐公五年》:“春蒐、夏苗、秋獮、冬狩,皆於农隙以讲事也。”《司马法·仁本》:“天下既平,天子大愷,春蒐秋獮,诸侯春振旅,秋治兵,所以不忘战也。”南朝 梁 沉约《均圣论》:“春蒐免其怀孕,夏苗取其害穀,秋獮冬狩,所害诚多。”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一:“乾隆 二十三年,巡幸 木兰,举秋獮之礼。”
马法是什么意思 马法读音 怎么读 马法,拼音是mǎ fǎ,马法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马法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