徼幸 [jiǎo xìng]
1. 同“侥幸”。作非分企求;希望得到意外的成功;由于偶然的原因得到成功或免去灾害。
英[lucky;]
徼幸 引证解释
⒈ 见“徼幸”。
⒉ 徼,通“侥”。作非分企求。
引《国语·晋语二》:“人实有之,我以徼倖,人孰信我?”
汉 刘向 《说苑·敬慎》:“夫徼幸者,伐性之斧也;嗜欲者,逐祸之马也。”
唐 卢照邻 《对蜀父老问》:“盖闻智者不背时而徼幸,明者不违道以干非。”
⒊ 徼,通“侥”。希望获得意外成功;由于偶然的原因而得到成功或免去灾害。
引《左传·哀公十六年》:“以险徼幸者,其求无饜。”
宋 司马光 《乞去新法之病民伤国者疏》:“行险徼倖,大言面欺。”
清 刘大櫆 《方桤林墓表》:“病篤,则又刲股和药,以徼幸於万一之生。”
鲁迅 《而已集·通信》:“逃掉了五色旗下的‘铁窗斧钺风味’,而在青天白日之下又有‘缧绁之忧’了。 孔子 曰:‘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怕未必有这样徼幸的事罢。”
国语词典
徼幸 [jiǎo xìng]
⒈ 非分的贪求。
引《礼记·中庸》:「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
⒈ 获得意外的成功或幸运的免于灾难。汉·赵充国〈条上屯田便宜十二事状〉:「兵出,乘危徼幸;不出,令反畔之虏,窜于风寒之地。」也作「侥幸@@@侥幸@@@儌幸」。
例如:「他徼幸逃过一劫。」
徼幸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居易释义:⒈犹平安,平易。 《礼记·中庸》:“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郑玄 注:“易,犹平安也。”《晋书·刘颂传》:“今人主能恆居易执要以御其下,然后人臣功罪形于成败之徵,无逃其诛赏。”⒉处于平常情况。唐 元稹《与史馆韩侍郎书》:“且夫辨所从於居易之时,坚直操於利仁之世,而犹褊浅选懦者之所不为。”⒊方言。犹简单。周立波《山乡巨变》上二十:“我看也算了,难得的是他并不挑精,年纪轻,气力足,性子真,人口又居易,上无大,下无小,一过门就当家立户。”
- 2.
无餍释义:同“无厌”。 不能满足。《左传·哀公十六年》:“吾闻之,以险徼幸者,其求无饜,偏重必离。”《汉书·贾山传》:“学问至於芻蕘者,求善无饜也。”《晋书·谢石传》:“﹝ 石 ﹞聚敛无饜,取讥当世。”方志敏《可爱的中国》:“一方面痛恨 日本 帝国主义无餍的侵略,另一方面更痛恨 曹 章 等卖国贼的狗肺狼心。”
- 3.
煮饼释义:⒈亦作“煑饼”。 犹汤面。《后汉书·李固传》:“帝尚能言曰:‘食煮饼,今腹中闷,得水尚可活。’”《资治通鉴·汉质帝本初元年》:“冀(梁冀)使左右置毒於煑饼而进之。”胡三省 注:“煮饼,今汤饼也。”⒉指煮面。宋 黄庭坚《次韵答晁无咎见赠》:“煮饼卧北窗,保此已徼幸。”
- 4.
稽诛释义:稽延讨伐。 语出《韩非子·难四》:“稽罪而不诛,使 渠弥 含憎惧死以徼幸。”南朝 陈 徐陵《陈公九锡文》:“频岁稽诛,实惟劲虏。”唐 刘禹锡《唐故相国赠司空令狐公集纪》:“会 淮 右稽诛,上遣丞相即戎以督战。”宋 曾巩《请西北择将东南益兵疏》:“至於 廖思 之鼠窃,而能稽诛於时月者,盖由追讨之兵不足。”
- 5.
行崄侥幸释义:指冒险行事以求利。同“行险徼幸”。
- 6.
邀赏释义:求取赏赐。《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九年》:“太子 建成、齐王 元吉 之党散亡在民间,虽更赦令,犹不自安,徼幸者争告捕以邀赏。”清 叶廷琯《鸥陂渔话·雪鳗》:“岁或间遇,以是甚郑重视之,得则必献官邀赏。”
- 7.
阽身释义:谓身近危境。语本《楚辞·离骚》:“阽余身而危死兮。览余初其犹未悔。”《后汉书·张衡传》:“阽身以徼幸,固贪夫之所为,未得豫丧也。”李贤 注:“阽,危也。”
- 8.
高庙释义:死后庙号为“高”的君主。具体所指随文而定。(1)指 汉高祖 刘邦。《史记·袁盎晁错列传》:“文帝 从 霸陵 上,欲西驰下峻阪。袁盎 骑,并车擥轡。上曰:‘将军怯邪?’盎 曰:‘臣闻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百金之子不骑衡,圣主不乘危而徼幸。今陛下骋六騑,驰下峻山,如有马惊车败,陛下纵自轻,柰 高庙、太后何?’”(2)指 清高宗 爱新觉罗·弘历(年号 乾隆)。清 俞樾《春在堂随笔》卷六:“杭州 徐文穆 公,本为国朝贤相,乾隆 九年,引疾去位。高庙 赐诗,以宠其行云。”康有为《将至桂林望诸石峰》诗:“倪迂 狮林 少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