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黄钺 黄钺的意思
huángyuè

黄钺

简体黄钺
繁体黃鉞
拼音huáng yuè
注音ㄏㄨㄤˊ ㄩㄝ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huáng,(1) 像金子或向日葵花的颜色。【组词】:黄色。黄昏。牛黄。黄澄澄。信口雌黄。(2) 特指中国黄河。【组词】:黄灾。治黄。黄泛区。(3) 指“黄帝”(即“轩辕氏”,传说中原始社会部落联盟首领)。【例句】:黄老(黄帝和老子)。炎黄子孙。(4) 事情失败或计划不能实现。【组词】:事情黄了。(5) 姓。

yuè,(1) 古代兵器,青铜制,像斧,比斧大,圆刃可砍劈,中国商及西周盛行。又有玉石制的,供礼仪、殡葬用。(2) 古星名。

黄钺的意思

黄钺 [huáng yuè]

1. 饰以黄金的长柄斧子。天子仪仗,亦用以征伐。

黄钺 引证解释

⒈ 饰以黄金的长柄斧子。天子仪仗,亦用以征伐。

《书·牧誓》:“王左杖黄鉞,右秉白旄以麾。”
孔颖达 疏引《广雅》:“鉞,斧也。斧称黄鉞,故知以黄金饰斧也。”
唐 苏鹗 《苏氏演义》卷下:“金斧,黄鉞也。 三代 通制,用之以断斩,今以金斧黄鉞为乘舆之饰。 武王 以黄鉞斩 紂 头,故王者以为戒。大将军出征,特加黄鉞者,以铜为之,以黄金涂刃及柄,不得纯金也。得赐黄鉞,则斩持节将也。”
元 耶律楚材 《和李世荣韵》:“翠华来北闕,黄鉞讨南疆。”
郭沫若 《长春集·纪念“七七”》:“盟刑白马挥黄鉞,誓缚苍龙树赤旗。”


国语词典

黄钺 [huáng yuè]

⒈ 天子的仪仗。

《文选·班固·典引》:「乘其命,赐彤弧、黄钺之威,用讨韦顾、黎崇之不恪。」


黄钺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举释义:⒈不举起。 《孟子·梁惠王上》:“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汉 王充《论衡·效力》:“火之光也,不举不明。”⒉指不升起。汉 蔡邕《黄钺铭》:“羌戎 受首于西彊,百固 冰散于东邻,鲜卑 收迹,烽燧不举。”⒊不能举;举不起。《韩非子·说林下》:“夫踶马也者,举后而任前,肿膝不可任也,故后不举。”《水浒传》第一一五回:“众人看 张横 时,四肢不举,两眼朦朧。”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堪舆》:“舁夫凡十易肩,困惫不举,相与委柩路侧。”⒋不举办;不进行。《韩非子·备内》:“是故明王不举不参之事,不食非常之食。”《
    • 2.
      仗钺释义:手持黄钺,表示将帅的权威。 引申指统帅军队。
    • 3.
      假黄钺释义:魏 晋 南北朝 当位高权重之大臣出征时,往住加以“假黄钺”的称号,即代表皇帝亲征的意思。 《周书·静帝纪》:“上柱国、扬州 总管、随国公 杨坚 为假黄鉞、左大丞相。”《资治通鉴·晋武帝咸宁五年》:“冬十一月,大举伐 吴 ……命 贾充 为使持节、假黄鉞、大都督,以冠军将军 杨济 副之。”胡三省 注:“黄鉞,天子之器,非人臣所得专用,故曰假。”清 钱大昕《廿二史考异·南史一》:“晋 宋 之制,使持节得杀二千石以下,假黄鉞则可专戮节将矣。”后亦省作“假鉞”。宋 陆游《上殿札子二》:“一旦或有非常,陛下择羣臣,使
    • 4.
      扞御释义:防御;抵抗。《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其怀柔天下也,犹惧有外侮;扞御侮者,莫如亲亲,故以亲屏 周。召穆公 亦云。”汉 蔡邕《黄钺铭》:“始受旄鉞金鼓之任,扞御三垂。”《旧五代史·唐书·武皇纪下》:“李嗣昭 与 李嗣源 夜入 汴 军,斩将搴旗,敌人扞御不暇,自相惊扰。”明 宋濂《故朝列大夫苏公墓志铭》:“煦嫗扞御一以恩,设心不让 汉 吏循。”
    • 5.
      旄钺释义:白旄和黄钺。借指军权。语本《书·牧誓》:“王左杖黄鉞,右秉白旄以麾。”蔡沉 集传:“鉞,斧也,以黄金为饰……旄,军中指麾,白则见远。”《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臣以弱才,叨窃非据,亲秉旄鉞以厉三军。”《旧唐书·王珂传》:“天子以 珂 为 河中 节度,授以旄鉞。”宋 苏轼《上皇帝书》:“是时四方豪杰,不能以科举自达者,皆争为之,往往积功以取旄鉞。”清 唐孙华《次韵酬宫恕堂》:“君家门阀高,哲兄拥旄鉞。”
    • 6.
      桥公钺释义:指《黄钺铭》。
    • 7.
      秉旄仗钺释义:秉、仗:拿着;旄:古代军旗的一种;钺:古兵器,象斧。手执指挥全军的旗帜和受命出征的黄钺。比喻掌握着军事大权。
    • 8.
      齐斧释义:⒈利斧。 齐,通“资”。⒉借指象征帝王权力的黄钺。

黄钺(huangyue)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黄钺是什么意思 黄钺读音 怎么读 黄钺,拼音是huáng yuè,黄钺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黄钺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