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谋 [yǔ móu]
1. 参与谋划。
与谋 引证解释
⒈ 参与谋划。
引《左传·宣公七年》:“夏,公会 齐侯 伐 莱,不与谋也。凡师出,与谋曰及,不与谋曰会。”
杜预 注:“与谋者,谓同志之国,相与讲议利害,计成而行之,故以相连及为文。”
《史记·淮南衡山列传》:“尽诛所与谋者。于是乃遣 淮南王,载以輜车,令县以次传。”
鲁迅 《书信集·致曹靖华》:“对于新文艺,不久当有一种有组织的压迫和摧残,这事情是好象连几个书店也秘密与谋的。”
与谋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与谋释义:参与谋划。《左传·宣公七年》:“夏,公会 齐侯 伐 莱,不与谋也。凡师出,与谋曰及,不与谋曰会。”杜预 注:“与谋者,谓同志之国,相与讲议利害,计成而行之,故以相连及为文。”《史记·淮南衡山列传》:“尽诛所与谋者。于是乃遣 淮南王,载以輜车,令县以次传。”鲁迅《书信集·致曹靖华》:“对于新文艺,不久当有一种有组织的压迫和摧残,这事情是好象连几个书店也秘密与谋的。”
- 2.
功略释义:功绩与谋略。
- 3.
功谋释义:功绩与谋略。
- 4.
南箕释义:星名。即箕宿。共四星,二星为踵,二星为舌。踵窄舌宽。夏秋之间见于南方,故称。古人观星象而附会人事,认为箕星主口舌,多以比喻谗佞。典出《诗·小雅·巷伯》:“哆兮侈兮,成是南箕。彼譖人者,谁适与谋?”郑玄 笺:“箕星哆然,踵狭而舌广。今谗人之因寺人之近嫌而成言其罪,犹因箕星之哆而侈大之。”《周书·文帝纪上》:“而 欢 威福自己,生是乱阶。缉构南箕,指鹿为马,包藏凶逆,伺我神器。”清 陈梦雷《东行口占》诗之三:“岂意上官专草藳,翻令巷伯叹南箕。”参见“南箕北斗”。
- 5.
原谋释义:原来参与谋划的人,主使者。
- 6.
参图释义:参与谋划。
- 7.
参画释义:参与谋划。
- 8.
参虑释义:参与谋划。
- 9.
参议释义:⒈参与谋议:参议国事。 ⒉官名。明代在布政使、通政使司下设参议一职,清代通政使司下也设参议。民国时期参议多为闲职。
- 10.
器谋释义:才能与谋略。
- 11.
帷幄近臣释义:侍从君主,参与谋画的重臣。
- 12.
干略释义:指治事的才能与谋略。《三国志·吴志·诸葛恪等传评》:“诸葛恪 才气干略,邦人所称。”《隋书·李密传》:“父 宽,驍勇善战,干略过人。”宋 陈亮《谢教授墓志铭》:“淳熙 三四年间,三山 林颖秀 实之 作邑 永康,强敏有干略,一邑不劳而办。”清 薛福成《庸盦笔记·枢廷忌满六人》:“设立军机以后,必以大学士尚书侍郎之干略优长,默契宸衷者为大臣。”
- 13.
忍人释义:⒈残忍的人;硬心肠的人。《左传·文公元年》:“且是人也,蠭目而豺声,忍人也,不可立也。”唐 裴铏《传奇·封陟》:“於戯!此子大是忍人!”明 方孝孺《条侯论》:“彼 景帝 者,私刻忍人也。”郭沫若《归去来·由日本回来了》:“我自己毕竟是一个忍人,但我除走这条絶路之外,实在无法忍耐了。”⒉谓对别人忍心。《韩非子·内储说上》:“夫人臣必仁而后可与谋,不忍人而后可近也。”
- 14.
有行释义:⒈出嫁。《诗·邶风·泉水》:“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晋 潘岳《寡妇赋》:“伊女子之有行兮,爰奉嬪於高族。”唐 王维《工部杨尚书夫人赠太原郡夫人京兆王氏墓志铭》:“及乎有行,嬪于君子。事姑至孝,旁穆六姻;为母深慈,均养七子。”⒉有所作为。《孟子·万章上》:“﹝ 虞公 ﹞时举於 秦,知 繆公 之可与有行也而相之,可谓不智乎?”⒊谓有所施行。明 沉德符《野获编·吏部一·吏部堂属》:“近日,冯琢菴 宗伯 琦 为左右少宰几三年,与 延津 李对泉 戴 相终始。李太宰 无事不与谋,至有行而为 冯 中止者。”⒋有德
- 15.
材猷释义:才能与谋略。
- 16.
材略释义:⒈才能与谋略。⒉指有才能谋略。
- 17.
知略释义:智慧与谋略。
- 18.
矫制释义:⒈指假托君命行事。制,制书。《汉书·终军传》:“元鼎 中,博士 徐偃 使行风俗。偃 矫制,使 胶东、鲁国 鼓铸盐铁。”颜师古 注:“矫,託也。託言受詔也。”《三国志·魏志·王肃传》“董遇 等,亦歷注经传”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魏略》:“﹝ 建安 ﹞二十二年,许 中百官矫制,遇 虽不与谋,犹被録诣 鄴,转为冗散。”《新唐书·王无竞传》:“﹝ 无竞 ﹞眨 广州,仇家矫制杀之。”清 李渔《奈何天·焚券》:“只要我行权市义心无忝,怕甚么矫制开仓蹟可疑。”⒉指假托君命之人。三国 魏 曹植《魏德论》:“荡鬼区
- 19.
竖子释义:⒈童仆。⒉小子(含轻蔑意):竖子不足与谋。
- 20.
老成谋国释义:指要用经过长期考验值得信赖、经历多、成熟稳重、年高有德者参与谋划商量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