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英灵 英灵的意思
yīnglíng

英灵

简体英灵
繁体英靈
拼音yīng líng
注音ㄧㄥ ㄌㄧㄥ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yīng,(1) 花。【组词】:落英缤纷。(2) 才能出众,才能出众的人。【组词】:英俊。群英荟萃。英才。英雄。英烈。(3) 精华,事物最精粹的部分。【组词】:精英。英华。含英咀华。(4) 用羽毛做的矛饰。【例句】:二矛重(chǒng )英。(5) 同“瑛”,似玉的美石。(6) 指“英国”。【组词】:英文。(7) 姓。

líng,(1) 有效验。【组词】:灵验。灵丹妙药。(2) 聪明,不呆滞。【组词】:灵巧。机灵。灵慧。(3) 敏捷的心理活动。【组词】:灵机。灵感。灵性。(4) 精神。【组词】:灵魂。心灵。英灵。(5) 旧时称神或关于神仙的。【组词】:神灵。精灵。(6) 反映敏捷,活动迅速。【组词】:灵活。灵犀。灵便(biàn )。(7) 关于死人的。【组词】:幽灵。灵魂。灵柩。

基本含义

英勇的灵魂;英雄的精神。

英灵的意思

英灵 [yīng líng]

1. 烈士的灵魂;受崇敬的人去世后的灵魂。也说“英魂”

[spirit of the brave departed; spirit of a martyr;]

英灵 引证解释

⒈ 英明灵秀(指资质)。

《后汉书·王刘张李等传论》:“观其智略,固无足以惮 汉祖,发其英灵者也。”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诗》:“方叔 祭 东坡 文云:‘皇天后土,实表平生忠义之心;名山大川,復收自古英灵之气’。”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三九:“遥怜 屈 贾 英灵地,朴学奇材张一军。”

⒉ 指杰出的人才。

南朝 齐 谢朓 《酬德赋》:“赖先德之龙兴,奉英灵之电举。”
唐 王维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诗:“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
清 孙枝蔚 《历阳怀古·楚霸王庙》诗:“将军多恐英灵尽,万古 长江 有战船。”

⒊ 精灵;神灵。

南朝 梁 沉约 《赤松涧》诗:“松子 排烟去,英灵眇难测。”
唐 高适 《三君咏·魏郑公》:“寂寞卧龙处,英灵千载魂。”
清 孙枝蔚 《谒金龙四大王庙》诗:“凤泗真人 坐战船,英灵助战 吕梁 边。”
曹禺 等《胆剑篇》第四幕:“拜倒,向钟声起处拜倒,朝那巍巍 大禹 闪英灵的庙。”

⒋ 犹英魂,对死者的美称。

唐 杨炯 《原州百泉县令李君神道碑》:“英灵不已,还当命代之期;将有后徵,克保承家之业。”
宋 司马光 《祭宠颖公文》:“心焉陨絶,言不成章,英灵有知,临此薄酹。”
明 刘基 《题乜先进德祖母徐氏节义传后》诗:“丈夫殉节殞烽矢,英灵在世何曾死。”
光未然 《英雄钻井队》诗:“为党献身为国捐躯的革命烈士啊,人民歌颂你不死的英灵!”


国语词典

英灵 [yīng líng]

⒈ 英华灵秀所凝聚的气。指才能出众的人。

《隋书·卷四二·李德林传》:「陈使江总目送之曰:『此即河朔之英灵也。』」
唐·王维〈送綦毌潜落第还乡〉诗:「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

⒉ 英烈的灵魂。

唐·杜甫〈陪诸公上白帝城宴越公堂之作〉诗:「英灵如过隙,宴衎愿投胶。」
《三国演义·第九一回》:「今凯歌欲还,献俘将及。汝等英灵尚在,祈祷必闻。随我旌旗,逐我部曲,同回上国,各认本乡。」


英灵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丹陵释义:地名。传说为 尧 的诞生地。 晋 皇甫谧 《帝王世纪》:“﹝ 庆都 ﹞孕十四月,而生 尧 於 丹陵 。” 南朝 梁 江淹 《为建平王庆王太后正位章》:“ 丹陵 藴德, 玄丘 栖圣。” 唐 杨炯 《右将军魏哲神道碑》:“则有英灵间出, 丹陵 谐白兽之祥。”
    • 2.
      伟才释义:⒈卓越的才能。《后汉书·崔骃传》:“﹝ 駰 ﹞年十三能通《诗》、《易》、《春秋》,博学有伟才。”唐 殷璠《河岳英灵集上·李颀》:“惜其伟才,只到黄綬。”⒉具有卓越才能的人。《晋书·苻坚载记下》:“谢安、桓冲,江表 伟才,可谓 晋 有人焉。”
    • 3.
      佚气释义:逸气。 超脱世俗的气概、气度。唐 殷璠《河岳英灵集下·李嶷》:“嶷 诗鲜浄有规矩。其《少年行》三首,词虽不多,翩翩然佚气在目也。”
    • 4.
      俗体释义:⒈格调不高雅的文体。唐 殷璠 《<河岳英灵集>序》:“夫文有神来、气来、情来,有雅体、野体、鄙体、俗体。”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法》:“学诗先除五俗:一曰俗体,二曰俗意,三曰俗句,四曰俗字,五曰俗韵。” 郭绍虞 校释引 陶明濬 《诗说杂记》:“俗体者何?当是所盛行如应酬诸诗,毫无意味,腴词靡靡,若试帖等类。”⒉指俗体字。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其在中书,堂吏书牒尾,以俗体书宋为宋。公见之,不肯下笔。” 元 周伯琦 《六书正讹序》:“虽或辨其舛戾,而犹淆以俗体。”
    • 5.
      周雅释义:指《诗经》中的《大雅》和《小雅》。因《诗经》均为 周 诗,故称。唐 殷璠《<河岳英灵集>序》:“开元 十五年后,声律风骨始备矣,实由主上恶华好朴,去伪从真,使海内词场,翕然尊古;《南风》、《周雅》,称阐今日。”元 王恽《飞豹行》:“元戎兹猎似开先,我作《车攻》补《周雅》。”
    • 6.
      常体释义:⒈犹通例。 《荀子·荣辱》:“乐易者常寿长,忧险者常夭折,是安危利害之常体也。”《后汉书·邓张徐张胡传论》:“怀禄以图存者,仕子之恒情;审能而就列者,出身之常体。”《魏书·食货志》:“输京之时,听其即纳,不得杂合,违失常体。”⒉固定的格式。《南史·张邵传》:“夫文岂有常体,但以有体为常。”⒊平素的风格。唐 殷璠《河岳英灵集》卷中 崔颢 诗评语:“顥 年少为诗,名陷轻薄,晚节忽变常体,风骨凛然,一窥塞垣,説尽戎旅。”
    • 7.
      投胶释义:犹投漆。比喻情投意合。语本《古诗十九首·客从远方来》:“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唐 杜甫《陪诸公上白帝城头宴越公堂之作》诗:“英灵如过隙,宴衎愿投胶。”明 张居正《寄胡剑西太史》诗之二:“投胶约在终相忆,附驥才慳却自知。”
    • 8.
      早达释义:年少显达。南朝 陈 徐陵《与王吴郡僧智书》:“邓仲华 服袞之年,荀令则 拥麾之日,徒云早达,未可同功。”《梁书·张缵传》:“纘 时年二十三……俄为长史兼侍中,时人以为早达。”唐 殷璠《河岳英灵集·薛据》:“据 为人骨鯁有气魄,其文亦尔。自伤不早达,因著《古兴》诗。”
    • 9.
      毅魄释义:犹英灵。语出《楚辞·九歌·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清 黄景仁《东阿项羽墓》诗:“昔奠絮酒 乌江 头,知君毅魄羞江流。”清 丘逢甲《夏夜追话旧事》诗:“如闻 鹿耳 鯤身 畔,毅魄三更哭义旗。”郭沫若《由葛录亚想到夏完淳》:“束发从军,死为毅魄。”
    • 10.
      河岳英灵释义:黄河和五岳所孕育的杰出人材。泛指中华大地的优秀人物。英灵指才能出众的人。
    • 11.
      祖灵释义:祖宗英灵。
    • 12.
      神风释义:⒈比喻迅猛的军队。⒉指人死后的英灵。
    • 13.
      祭奠释义:为死去的人举行仪式,表示追念:祭奠英灵。
    • 14.
      英灵释义:⒈受崇敬的人去世后的灵魂:告慰先烈英灵。 ⒉指才能出众的人。
    • 15.
      英魂释义:英灵
    • 16.
      迁谢释义:⒈犹言衰退败落。《南齐书·武帝纪》:“宋 德将季,风轨陵迟,列宰庶邦,弥失其序,迁谢遄速,公私凋弊。”唐 骆宾王《夕次旧吴》诗:“文物俄迁谢,英灵有盛衰。”元 惟则《示友人》诗:“气运忽迁谢,一散无重期。”⒉谓时间迁移流逝。《百喻经·病人食雉肉喻》:“外道等执於常见,便谓过去未来现在唯是一识,无有迁谢。”宋 苏辙《赠景福顺长老》诗序:“岁月迁谢,今三十六年矣。”⒊谓身心衰老。唐 寒山《诗》之二○三:“只为主人不了絶,遂招迁谢逐迷邪。”《古尊宿语录·佛眼禅师》:“初生时渐长,至三岁五岁,乃至二十时,决定不
    • 17.
      鲜浄释义:亦作“鲜凈”。新鲜洁净。南朝 梁 陶弘景《冥通记》卷一:“容质鲜浄,不异於生。”唐 殷璠《河岳英灵集·李嶷》:“嶷 诗鲜浄有规矩。其《少年行》三首,词虽不多,翩翩然佚气在目也。”《敦煌变文集·燕子赋》:“见他宅舍鲜净,便即兀自占着。”宋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民俗》:“凡百所卖饮食之人,装鲜净盘合器皿,车檐动使奇巧。”

英灵(yingli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英灵是什么意思 英灵读音 怎么读 英灵,拼音是yīng líng,英灵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英灵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