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亡 [zhuī wáng]
1. 追赶逃亡者。
2. 秦末,楚汉相争,韩信弃楚归汉,未被重用而逃,汉相萧何赏识韩才,亲自把韩追回来,并劝说刘邦重用韩信,拜为大将。事见《史记·淮阴侯列传》。后因以“追亡”为典。
4. 追念死者。
追亡 引证解释
⒈ 追赶逃亡者。
引《南齐书·幸臣传论》:“捕叛追亡,长戍远謫。”
《清史稿·王杲传》:“万历 二年七月, 建州 奈儿秃 等四人款寨请降, 来力红 追亡至塞上。”
⒉ 秦 末, 楚 汉 相争, 韩信 弃 楚 归 汉,未被重用而逃, 汉 相 萧何 赏识 韩 才,亲自把 韩 追回来,并劝说 刘邦 重用 韩信,拜为大将。事见《史记·淮阴侯列传》。后因以“追亡”为典。
引宋 辛弃疾 《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词:“追亡事,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
元 黄庚 《题<漂母饭信图>》诗:“筑坛直待追亡后,不及溪边一妇人。”
康有为 《怀翁常熟去国》诗:“深惜追亡 萧相国,天心存 汉 果何如?”
⒊ 追念死者。
引三国 魏 吴质 《答魏太子笺》:“奉读手命,追亡虑存,恩哀之隆,形於文墨。”
《晋书·卞壸传》:“於父无追亡之善,於母无孝敬之道。”
明 汪道昆 《洛水悲》:“你看 宓妃 容色分明与 甄后 一般,教我追亡拊存,好生伤感人也。”
追亡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从时释义:顺从时宜;顺从时令。《左传·僖公二十年》:“二十年春,新作南门。书,不时也。凡啟塞,从时。”孔颖达 疏:“啟塞之事,犹得从宜而脩之。”《左传·昭公七年》:“故政不可不慎也。务三而已,一曰择人,二曰因民,三曰从时。”杜预 注:“顺四时之所务。”《国语·越语下》:“臣闻从时者,犹救火追亡人也,蹶而趋之,唯恐弗及。”《宋书·礼志一》:“古者从时脉土,以训农功,躬耕帝籍,敬供粢盛。”
- 2.
威陵释义:⒈犹侵犯。《汉书·五行志下之下》:“追亡逐北,东临海水,威陵京师,武折大 齐。”《穀梁传·僖公四年》“楚 屈完 来盟于师”晋 范宁 注:“邵 曰:齐桓 威陵 江 汉,楚 人大惧。”⒉声威超越。《艺文类聚》卷九四引 南朝 梁 刘孝威《辟厌青牛画赞》:“名震八区,威陵五都。”
- 3.
扶伤释义:谓扶助受伤的人。《后汉书·刘陶传》:“伏念 高祖 之起,始自布衣,拾暴 秦 之敝,追亡 周 之鹿,合散扶伤,克成帝业。”唐 柳宗元《封建论》:“汉 有天下,矫 秦 之枉,徇 周 之制……数年之间,奔命扶伤之不暇。”如:救死扶伤。
- 4.
柱彻释义:古代占卜灼龟甲所现的直贯裂纹。据之以定吉凶。《史记·龟策列传》:“命曰柱彻。卜病不死。繫者出。行者行。来者来。(而)市买不得。忧者毋忧。追亡人不得。”
- 5.
绸缪未雨释义:《诗·豳风·鸱鸮》:“迨天之未陰雨,徹彼桑土,綢繆牖户。 ”孔颖达 疏:“毛 以爲自説作巢至苦,言己及天之未陰雨之時,剥彼桑根以纏綿其牖户,乃得成此室巢。”后以“綢缪未雨”或“未雨綢繆”比喻事前作好准备工作。清 黄钧宰《金壶浪墨·水患诗》:“消遣殘冬易,綢繆未雨難。”康有为《请废八股试帖楷法试士改用策论折》:“當此綢繆未雨之時,爲興學育才之事,若追亡救火之急,猶恐其不能以立國也。”参见“未雨綢繆”。
- 6.
追亡释义:⒈追赶逃亡者。 《南齐书·幸臣传论》:“捕叛追亡,长戍远謫。”《清史稿·王杲传》:“万历 二年七月,建州 奈儿秃 等四人款寨请降,来力红 追亡至塞上。”⒉秦 末,楚 汉 相争,韩信 弃 楚 归 汉,未被重用而逃,汉 相 萧何 赏识 韩 才,亲自把 韩 追回来,并劝说 刘邦 重用 韩信,拜为大将。事见《史记·淮阴侯列传》。后因以“追亡”为典。宋 辛弃疾《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词:“追亡事,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元 黄庚《题<漂母饭信图>》诗:“筑坛直待追亡后,不及溪边一妇人。”康有为《怀翁常熟
- 7.
追亡逐北释义:追击败逃的敌人。 《史记·田单列传》:“燕军扰乱奔走,齐人追亡逐北。” 亡、北:战败时的逃兵。
- 8.
追亡逐遁释义:追击败逃的敌人。同“追亡逐北”。
- 9.
追奔逐北释义:追击败逃的敌军。也说追亡逐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