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 [liú hǎi]
1. 见“刘海蟾”。传说中的刘·海额前垂发,俗因称此发型为“刘海”。
刘海 引证解释
⒈ 见“刘海蟾”。
⒉ 传说中的 刘 海 额前垂发,俗因称此发型为“刘海”。
引《文明小史》第十九回:“众人举目看时只见一个个都是大脚皮鞋,上面前刘海,下面散腿袴。”
巴金 《秋》六:“略微高的前额上覆盖着刘海。”
国语词典
刘海 [liú hǎi]
⒈ 垂在额头上的短发。也作「留海」。
⒉ 人名。为一仙人。参见「刘海蟾」条。
⒊ 旧时针匠所祀的神明。
刘海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伊阳释义:古县名。 在今 河南省 汝阳县。《读史方舆纪要·河南·南阳》“汝州”:“伊阳县 …… 周 伊川 地,汉 为 陆浑县 地,唐 宋 为 伊阳县 地,明 初为 嵩县 地,成化 十二年,析 嵩县 汝州 地,置今县,属 汝州。”清 姚鼐《寄和刘海峰三丈游伊阙之作》诗:“闻去 梁园 超 广武,西登 闕塞 眺 黄河。伊阳 风雨从中出,洛 下山川向北多。”
- 2.
儁雄释义:杰出之人。 清 姚鼐《刘海峰先生八十寿序》:“夫 黄 舒 之间,天下奇山水也,鬱千餘年,一方无数十人名於史传者。独浮屠之儁雄,自 梁 陈 以来,不出二三百里,肩背交而声相应和也。”
- 3.
刘海蟾释义:⒈亦称“ 刘海 ”。 ⒉五代 燕山 人,名 操 ,字 昭远 ,以号行。道教全真道祖师。初事 燕 主 刘守光 为丞相。一日,道人 正阳子 来谒,说清静无为之法,并索鸡卵十枚,累金钱上。 海蟾 惊呼:“危哉!”道人说:“居荣禄,履忧患,其危殆甚!” 海蟾 悟,弃官归隐,后仙去。见《神仙通鉴》。民间多绘作仙童状,前额垂发,手舞钱串,骑蟾背上。俗称“刘海”。 清 王韬 《淞滨琐话·倪幼蓉》:“面同满月,眼若明星,双髻簪花,如世间所绘 刘海 状。”《秧歌剧选·十二把镰刀》:“ 桂兰 打铁手呀手儿软,腰儿闪几闪,越看
- 4.
刘海释义:⒈古代神话中的仙童。他前额垂短发,手舞钱串,骑在蟾上。⒉(刘海儿)。指旧时小孩或妇女垂在前额的一排平整的短发。
- 5.
刘海仙释义:指刘海蟾,五代时人。相传他在终南山修道,成了神仙,是八仙之一。民间流行的他的画像是披着长发,前有短发覆在额上的一个道士。
- 6.
发帘释义:刘海。
- 7.
毛髻释义:方言。即刘海。垂在前额的一溜剪短的头发。
- 8.
留海释义:即刘海。指妇女或儿童垂在额头上的短发。
- 9.
缗缗释义:昏昧无心的样子。《庄子·天地》:“喙鸣合,与天地为合。其合緡緡,若愚若昏,是谓玄德,同乎大顺。”清 姚鼐《祭刘海峰先生文》:“周 室世衰,末流岐分,或鸣为技,或以道陈,迄千餘年,其传緡緡。”
- 10.
英少释义:才华出众的青少年。清 姚鼐《刘海峰先生八十寿序》:“然先生穷居江上,无侍郎之名位交游,不足掖起世之英少。”
- 11.
跦跦释义:跳行貌。《左传·昭公二十五年》:“鸜鵒跦跦,公在 乾侯,徵褰与襦。”杜预 注:“跦跦,跳行貌。”清 袁枚《新齐谐·泥刘海仙行走》:“公初不信,视婢惊怖之状,乃出堂諦视,而泥 刘海 果跦跦而行。”清 黄遵宪《游箱根》诗:“跦跦上竹鮎,蠢蠢爬沙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