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体 [kàng tǐ]
1. 机体在抗原刺激下所形成的一类能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球蛋白,参与中和毒素、杀菌和溶菌。
英[antibody;]
国语词典
抗体 [kàng tǐ]
⒈ 人或动物的血清中,由于病毒或病菌的侵入而产生的具有抵抗或杀死病毒、病菌作用的蛋白性物质。抗体只能与相应的抗原结合,使其丧失毒性,以保护机体,并行使正常功能。
抗体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丙种球蛋白释义:一种被动免疫制剂。含多种抗体,主要含免疫球蛋白g。用于先天性丙种球蛋白缺乏症以及麻疹、甲型肝炎密切接触者的预防,也有用作增加抵抗力和作为病毒性感冒的预防。本品注射后可有体温升高、不适感,但可自行消失,个别特异体质者可导致过敏反应。应冷藏保存,若有沉淀则不可再用。
- 2.
人工免疫释义:用人工的方法使机体产生免疫力。接种疫苗使人自动地产生对相应疾病的免疫力,叫人工自动免疫;注射免疫血清使人被动地获得抗体而产生相应的免疫力,叫人工被动免疫。
- 3.
体液免疫释义:以B细胞产生抗体来达到保护目的的免疫机制。
- 4.
免疫组化释义:是应用免疫学基本原理——抗原抗体反应,即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通过化学反应使标记抗体的显色剂(荧光素、酶、金属离子、同位素)显色来确定组织细胞内抗原(多肽和蛋白质),对其进行定位、定性及相对定量的研究,称为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或免疫细胞化学技术。
- 5.
免疫麻痹释义:在一定限度内,抗体的产量随抗原的用量而增加;但抗原量过多,超过一定的限度,抗体的形成反而受到抑制,这种现象称为“免疫麻痹”。
- 6.
抗体释义:人和动物的血清中,由于病菌或病毒的侵入而产生的具有免疫功能的蛋白质。抗体只能跟相应的抗原起作用,如伤寒患者体内所产生的抗体只能对伤寒杆菌起作用。
- 7.
抗原释义:进入人和动物体的血液中能使血清产生抗体并与抗体发生化学反应的有机物质。 一定种类的抗原只能促使血清中产生相应的抗体。
- 8.
母体抗体释义:胎儿通过胎盘或新生儿通过初乳获得来自母体的抗体。
- 9.
淋巴细胞释义:白细胞的一种,产生于脾脏、淋巴结等器官,有产生和储存抗体的作用。
- 10.
溶血释义:红细胞破裂,血红蛋白从细胞内逸出的现象。在人体外,如果红细胞处于渗透压过低的溶液中,则水分进入红细胞,引起膨胀以致破裂,造成溶血。人体内溶血,主要因红细胞的内在缺陷,或因血浆中存在自身抗体、化学药品、蛇毒等因素的作用,使红细胞过度破坏。
- 11.
生物制品释义:应用微生物或其代谢产品、寄生虫和动物的毒素、人或动物的血液及组织等制成的产品。含抗原(如疫苗、类毒素)或含抗体(如抗毒素)。用于防治、诊断某些特定的疾病。应用于人体的主要有:疫苗(如乙型脑炎疫苗、狂犬疫苗、小儿麻痹疫苗、麻疹疫苗);菌苗(如百日咳菌苗、哮喘菌苗);类毒素(如破伤风类毒素、白喉类毒素);免疫血清(如破伤风抗毒素、白喉抗毒素);人血液制品(如人血白蛋白、人血丙种球蛋白);诊断用品(如结核菌素)。
- 12.
解离释义: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分开为游离抗原和抗体。
- 13.
靶细胞释义:某种细胞成为另外的细胞或抗体的攻击目标时,前者就叫做后者的靶细胞。 例如带有表面抗原的细胞受到免疫细胞或特异性抗体的攻击,它就是免疫细胞或特异性抗体的靶细胞;又如免疫细胞受到某抗原的攻击,它就是该抗原的靶细胞。
- 14.
预防接种释义:预防和消灭传染病的积极措施之一。可使人体产生“抗体”,抵抗相应病原体对人体的侵袭,使人不发病或使症状减轻。方法是注射或接种菌苗、疫苗、毒素、类毒素或血清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