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改良 改良的意思
gǎiliáng

改良

简体改良
繁体
拼音gǎi liáng
注音ㄍㄞˇ ㄌㄧㄤ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gǎi,(1) 变更,更换。【组词】:改变。更(gēng )改。改革。改造。改善。改弦更张。朝令夕改。改编。改写。纂改。(2) 姓。

liáng,(1) 好。【组词】:良好。善良。良辰美景。消化不良。良莠不齐。(2) 善良的人。【组词】:除暴安良。(3) 很。【组词】:良久。获益良多。用心良苦。(4) 姓。

基本含义

[释义]
(1) (动)去掉事物的个别缺点;使它达到要求。改良品种。(作谓语)
(2) (动)改善。
[构成]
动补式:改〈良
[反义]
革命

改良的意思

改良 [gǎi liáng]

1. 去掉事物的某些缺点,使之更适合要求。

看来研磨色料的方法得讲求改良。——《景泰蓝的制作》

[ improve; ]

2. 改善。

改良工人、职员、教员和抗日军人的待遇。——毛泽东《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

[ reform; ]

改良 引证解释

⒈ 去掉事物的某些缺点,使它更适合要求。

康有为 《大同书》辛部第十三章:“其时学校所教,时时公议改良,固非今日所能预议。”
吴玉章 《论辛亥革命》:“中国 最早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如 康有为 和 梁启超 等曾经认为这种改革也可以用革命以外的其他方式,例如 日本 的方式,即依靠政府采取一些改良的方式来完成。”
茅盾 《清明前后》第三幕:“她主张节约材料,减低成本,加精技术,改良出品。”

⒉ 改正过错,转为良善。

徐特立 《致张敬尧的公开信》:“鄙意以为稍事警告即可,令其改良。”

⒊ 改善。参见“改善”。

徐特立 《公园设立管见》:“市中多设公园,可以改良市中的空气。”
毛泽东 《论政策》:“必须改良工人的生活,才能发动工人的抗 日 积极性。”


国语词典

改良 [gǎi liáng]

⒈ 改变事物使其更加优良。

《文明小史·第三一回》:「我看照这样做下去,是决计不讨好的,总要大大的改良才是。」

改革 改进 改正 改善

保守


改良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改革释义:改掉事物中陈旧的、不合理的 部分,使之合理、完善,更加适合需要:改革教育。文字改革。
    • 2.
      改善释义:改变原有情况使好一些:改善生活。改善投资环境。劳动条件日益改善。
    • 3.
      改进释义:改变旧有情况,使有所进步:改进工作。操作方法有待改进。
    • 4.
      变革释义:改变事物的本质(多指社会制度而言):变革社会。 伟大的历史变革。
    • 5.
      改正释义:把错误的改为正确的:改正缺点。改正错别字。
    • 6.
      革新释义:革除旧的,创造新的:技术革新。革新变法。

改良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保守释义:⒈保持使不失去:保守秘密。⒉维持原状,不求改进;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多指思想):思想保守。计划定得有些保守,要重新制定。
    • 2.
      守旧释义:拘泥于过时的看法或做法而不愿改变:守旧思想。办法过于守旧。

改良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上面释义:⒈位置较高的地方:小河上面跨着一座石桥。 ⒉次序靠前的部分;文章或讲话中前于现在所叙述的部分:上面列举了各种实例。⒊物体的表面:墙上面贴着标语。⒋方面:他在品种改良上面下了很多工夫。⒌指上级:上面派了两名干部到我们这儿帮助工作。⒍指家族中上一辈。
    • 2.
      丛怨释义:谓怨恨丛集。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政闻社宣言书》:“君主代政府负责任之结果,一方面使政府有所諉卸,而政治未从改良;一方面使君主丛怨于人民,而国内将生动摇。”梁启超《为国会期限问题敬告国人》一:“最近 滇 督 李 君……之封奏,其对於现政府之涂饰敷衍、瞀乱横恣、丛怨酿乱之实状,皆已痛切敷陈,不遗餘力。”
    • 3.
      中国教育会释义:清末资产阶级文化教育团体。1902年,蔡元培等成立于上海,蔡任会长。以“改良教育,以为恢复国权之基础”为宗旨。设爱国学社收容退学青年,又设立爱国女校,并办有《中国白话报》,宣传革命。1907年停止活动。
    • 4.
      人工授精释义:用人工方法使人或动物的卵子受精。多应用于家畜和鱼类繁殖。家畜人工授精,是利用假阴道取出公畜精液,经过检查、处理,再注入母畜生殖道内,使母畜怀孕。它有提高优良种公畜利用率、加速畜群改良等优点。
    • 5.
      作工释义:⒈劳动;做工。毛泽东《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问题》:“工人要求厂主改良待遇,同时积极作工以利抗 日。”⒉指工程。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五》:“用工百万,经年不就,石虎 亲閲作工,沉璧於河。”
    • 6.
      保皇会释义:清 末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政治团体。 戊戌政变后,康有为、梁启超 等以保皇为宗旨,一八九九年倡设保皇会于 加拿大,在 美洲、南洋、日本 建立组织。宣传君主立宪,反对革命。一九○七年 康有为 为响应 清 政府预备立宪的许诺,将各地保皇会改名为国民宪政会。
    • 7.
      八十天环游地球释义:长篇科幻小说。法国凡尔纳作于1873年。伦敦改良俱乐部会员福克与会友们打赌,要在八十天内环游地球一周。男仆和侦探陪同前往。他们经过欧、非、亚、美四洲,利用各种交通工具,历尽周折,终于获得胜利。虽然旅费与所赢赌注相当,但福克却与美丽的印度少女成就了姻缘。
    • 8.
      公种释义:供配种用的雄性牲畜。 马烽《三年早知道》:“前年秋收以后,饲养猪的 甄兰英 提出要改良猪的品种,大量繁殖 苏联 巴克夏猪,社务委员会也很赞成,可是当时巴克夏公种很缺,只有城关农业社有一头。”
    • 9.
      吴沃尧释义:(1866-1910)清末文学家。字趼人,广东南海人。因家居佛山,又称“我佛山人”。曾东游日本。后在上海编《月月小说》。政治上倾向改良派。所作小说对晚清社会上的黑暗腐败现象有所揭露,是清末谴责小说的代表作家。著有《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恨海》等。
    • 10.
      善俗释义:⒈改良风俗。⒉良好的风俗。
    • 11.
      土化释义:⒈指施肥使土壤熟化,以改良土壤。⒉化为泥土;埋在土中腐烂。
    • 12.
      地貌学释义:又称“地形学”。研究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及其演变规律的科学。包括构造地貌学、动力地貌学、气候地貌学和应用地貌学等。对于矿产的普查和勘探、工程建设、土壤改良、水土保持、地形测量、地质调查、国土整治、国防建设和旅游开发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 13.
      复社释义:明 末 江南 士大夫主张改良政治的文学结社之一。明 天启 时 江 南 张溥、陈贞慧 等初结应社,崇祯 六年又集合南北文社中人,会于 苏州 虎丘,取兴复绝学之义,成立复社,继东林党之后,以讲学批评时政。南明 弘光 时,屡受 马士英、阮大鋮 的迫害。清 军南下,复社主要人物 吴应箕、陈子龙 等参加抗 清,殉难。顺治 九年,复社被 清 政府取缔解散。
    • 14.
      嫁接释义:把要繁殖的植物的枝或芽接到另一种植物体上,使它们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独立生长的植株。 嫁接能保持植物原有的某些特性,是常用的改良品种的方法。
    • 15.
      孚惬释义:谓使满意。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清廷预备立宪·关于筹备立宪的谕旨与奏折》:“惟有恳恩立予罢斥,迅简贤能,另行组织完全内阁,改良政治,庶几挽回危局,孚愜舆情,使臣等罪戾亦得稍从末减。”
    • 16.
      客土释义:为改良本处土壤而从别处移来的土。
    • 17.
      工联主义释义:也称“工会主义”。 一种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19世纪中叶流行于西欧和美国。主张阶级合作,把增加工资、缩短劳动时间、改善劳动条件看成是工人运动的唯一目的,反对工人阶级进行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政治斗争。
    • 18.
      康有为释义:(1858—1927)戊戌变法时期资产阶级改良派代表人物。 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更生,广东南海(今广州)人。青年时曾向西方国家寻求救国真理。中日甲午战争后,联合在京会试的举人一千三百余名上“万言书”,要求拒签中日和约,迁都抗战,变法维新,改君主专制为君主立宪。后积极宣传变法维新思想。1898年光绪帝任用他和梁启超等人参与政事,实行变法,遭到顽固势力反对。变法失败,逃往日本。和梁启超等组织保皇党反对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1917年赞助张勋复辟。著有《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大同书》等。
    • 19.
      庸俗进化论释义:一种形而上学的发展观。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代表人物有英国的斯宾塞等。把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关于进化、发展的观念庸俗化,并引用到社会生活领域中。只承认事物发展中的量变,不承认事物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化。主张逐渐进化、点滴改良,否认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否认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是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理论基础之一。
    • 20.
      影戤释义:谓假冒别家牌号、商标,以伪乱真,从中谋利。清 史致谔《同治二年二月十三日禀左宗棠》:“各货釐税,自以丝茶为大宗,然洋人之影戤尤甚。”茅盾《孩子们要求新鲜》:“营业竞争的结果,理应是出品的改良,然而我们往往只看见影戤,只看见粗制滥造。”

改良(gailia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改良是什么意思 改良读音 怎么读 改良,拼音是gǎi liáng,改良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改良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