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作声 作声的意思
zuòshēng

作声

简体作声
繁体作聲
拼音zuò shēng
注音ㄗㄨㄛˋ ㄕㄥ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zuò zuō,(1) 起,兴起,现在起。【组词】:振作。枪声大作。(2) 从事,做工。【组词】:工作。作息。作业。(3) 举行,进行。【例句】:作别(分别)。作乱。作案。作战。作报告。(4) 干出,做出,表现出,制造出。【例句】:作恶(è)。作弊。作梗。作祟。作态。作色。作为。作难。作奸犯科(为非作歹,触犯法令)。(5) 当成,充当。【组词】:作罢。作保。作伐(做媒人)。作壁上观(人家交战,自己站在营垒上看,喻坐观别人成败)。(6) 创造。【组词】:创作。写作。作曲。作者。(7) 文艺方面的成品。【组词】:作品。不朽之作。(8) 同“做”。(9) 旧时手工业制造加工的场所。【组词】:作坊。(10) 从事某种活动。【组词】:作揖。作弄。作死。

shēng,(1) 物体振动时所产生的能引起听觉的波。【组词】:声音。声带。(2) 消息,音讯。【组词】:声息。不通声气。(3) 说出来让人知道,扬言,宣称。【组词】:声明。声辩(公开辩白)。声泪俱下。声嘶力竭。(4) 名誉。【组词】:名声。(5) 音乐歌舞。【例句】:声伎(女乐,古代的歌姬舞女)。声色。

基本含义

指发出声音或表达意见。

作声的意思

作声 [zuò shēng]

1. 谓开口说话。发出声响。

作声 引证解释

⒈ 谓开口说话。

《南齐书·王敬则传》:“敬则 谓众曰:‘卿诸人欲令我作何计?’莫敢先答。防閤 丁兴怀 曰:‘官秖应作耳。’ 敬则 不作声。”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满生 见説,心下吃惊,半晌作声不得。”
沈从文 《从文自传·我上许多课仍然不放下那一本大书》:“不必作声告饶,也不必恶声相骂。”

⒉ 发出声响。

晋 葛洪 《神仙传·葛玄》:“口中饭尽成大蜂数百头,飞行作声。”


国语词典

作声 [zuò shēng]

⒈ 出声。

如:「啧啧作声」、「闷不作声」。

沉默


作声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出声释义:发出声响。
    • 2.
      发言释义:⒈发表意见(多指在会议上):发言权。 积极发言。他已经发过言了。⒉发表的意见(多指在会议上):他在大会上的发言很中肯。
    • 3.
      多言释义:⒈犹言好讲闲话;多说。⒉犹常说。
    • 4.
      讲话释义:⒈说话;发言:他很会讲话。 这次座谈会没有一个不讲话的。来宾也都讲了话。⒉指责;非议:你这样搞特殊,难怪人家要讲话了。⒊讲演的话:他的讲话代表了多数人的要求。⒋一种普及性的著作体裁(多用于书名):《形式逻辑讲话》。
    • 5.
      说话释义:⒈用语言表达意思:不要说话。 感动得说不出话来。⒉闲谈:找他说话儿去。说了半天话儿。⒊指责;非议:要把事情做好,否则人家要说话了。⒋说话的一会儿时间,指时间相当短:你稍等一等,我说话就来。⒌唐宋时代的一种民间技艺,以讲述故事为主,跟现在的说书相同。

作声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沉默释义:⒈不爱说笑:沉默寡言。⒉不说话:他沉默了一会儿又继续说下去。

作声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介母释义:⒈大型贝类。⒉汉语注音符号衣、乌、基的别称。其用途有两种:作为独立元音,拼在声符之后;作为辅音,拼在某些韵符之前,表示齐齿、合口、撮口三呼之音。因其兼作声符,故名介母。后因其实际应用与他韵相拼为结合韵母,应归入韵符,介母之名遂废不用。
    • 2.
      倦响释义:倦于作声,不再发出声响。
    • 3.
      击馋释义:卖熟食者所敲的一种小木梆。 清 无名氏 《韵鹤轩杂著》卷上:“百工杂技,荷担上街,每持器作声,各为记号……卖熟食者所敲小木梆,曰‘击馋’。”
    • 4.
      击鼓释义:打鼓作声;用鼓声打出信号或表示愿望。
    • 5.
      化饭释义:⒈变饭为蜂,或一物变幻出他物。典出晋葛洪《神仙传·葛元》:“元方与客对食,食毕漱口,口中饭尽成大蜂数百头,飞行作声。良久张口,羣蜂还飞升入口中。⒉募化斋饭。
    • 6.
      博浪鼓释义:即不浪鼓。一种玩具。带柄的小鼓,来回转动时,两旁系在短绳上的鼓槌击鼓作声。
    • 7.
      卜浪鼓释义:带把的手鼓,鼓身两旁有短绳系槌,来回转动时,鼓槌击鼓作声。陈伯吹《小珍看蛟去》:“卖货郎一边揩着头上的汗,一边还摇着卜浪鼓。”杜鹏程《记一位年轻的朋友》:“王军 头摆得象摇卜浪鼓似的,很不满意自己。”
    • 8.
      吓噤释义:吓得闭口不作声。
    • 9.
      吧吧释义:嘴唇开合作声。 形容说话多而响。
    • 10.
      吹唇释义:亦作“吹脣”。吹口哨。《南齐书·魏虏传》:“竝有鼙角,吹脣沸地。”《资治通鉴·齐明帝建武四年》引此文,胡三省 注:“吹脣者,以齿啮脣作气吹之,其声如鹰隼;其下者以指夹脣吹之,然后有声,谓之啸指。”清 钱谦益《一年》诗:“吹唇沸地狐羣力,剺面呼风蜮鬼灵。”清 许叔平《里乘》卷六:“一日暮过峻岭,忽林中吹脣作声,健儿百数十人,持械骤至。”
    • 11.
      咂巴释义:以舌抵齿、两唇上下作声,表示赞叹等。 《花城》1981年第6期:“二妞儿 有生以来只吃过一次(栗子面窝头),还咂巴着小嘴说过:‘真香!真甜!’”《东海》1981年第6期:“宗辛辛 有滋味地咂巴一下嘴。”
    • 12.
      咤食释义:进食时口中作声。
    • 13.
      响抃释义:击掌作声以示热烈响应。
    • 14.
      哑揖释义:相揖而不作声。宋 叶梦得《石林燕语》卷六:“中丞、侍御史上事,臺属皆东西立于厅下,上事官拜听已,即与其属揖而不声喏,谓之‘哑揖’。”宋 文惟简《虏廷事实》卷八:“汉儿士大夫上位者,年时及久阔交友相见,则进退周旋,三出头,五折腰,相揖而不作声名曰‘哑揖’。”
    • 15.
      唤娇娘释义:旧时卖闺房杂货者手摇的响器。 以一小铜锣置于金属圈中,圈上系小锤,有柄,摇之丁丁作声。
    • 16.
      啧啧赞美释义:口里啧啧作声表示赞美。
    • 17.
      啸指释义:谓以指夹唇吹之作声。《资治通鉴·齐明帝建武四年》“吹脣沸地”元 胡三省 注:“吹脣者,以齿啮脣作气吹之,其声如鹰隼。其下者以指夹脣吹之,然后有声,谓之啸指。”
    • 18.
      噤若寒蝉释义:像晚秋时的蝉那样一声不响。形容受到压制不敢作声。
    • 19.
      噤如寒蝉释义:噤:闭口不作声;若:像;寒蝉:深秋的知了。不作声像深秋的知了一样。
    • 20.
      塞默释义:犹沉默,不作声。

作声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介母释义:⒈大型贝类。⒉汉语注音符号衣、乌、基的别称。其用途有两种:作为独立元音,拼在声符之后;作为辅音,拼在某些韵符之前,表示齐齿、合口、撮口三呼之音。因其兼作声符,故名介母。后因其实际应用与他韵相拼为结合韵母,应归入韵符,介母之名遂废不用。
    • 2.
      倦响释义:倦于作声,不再发出声响。
    • 3.
      击馋释义:卖熟食者所敲的一种小木梆。 清 无名氏 《韵鹤轩杂著》卷上:“百工杂技,荷担上街,每持器作声,各为记号……卖熟食者所敲小木梆,曰‘击馋’。”
    • 4.
      击鼓释义:打鼓作声;用鼓声打出信号或表示愿望。
    • 5.
      化饭释义:⒈变饭为蜂,或一物变幻出他物。典出晋葛洪《神仙传·葛元》:“元方与客对食,食毕漱口,口中饭尽成大蜂数百头,飞行作声。良久张口,羣蜂还飞升入口中。⒉募化斋饭。
    • 6.
      博浪鼓释义:即不浪鼓。一种玩具。带柄的小鼓,来回转动时,两旁系在短绳上的鼓槌击鼓作声。
    • 7.
      卜浪鼓释义:带把的手鼓,鼓身两旁有短绳系槌,来回转动时,鼓槌击鼓作声。陈伯吹《小珍看蛟去》:“卖货郎一边揩着头上的汗,一边还摇着卜浪鼓。”杜鹏程《记一位年轻的朋友》:“王军 头摆得象摇卜浪鼓似的,很不满意自己。”
    • 8.
      吓噤释义:吓得闭口不作声。
    • 9.
      吧吧释义:嘴唇开合作声。 形容说话多而响。
    • 10.
      吹唇释义:亦作“吹脣”。吹口哨。《南齐书·魏虏传》:“竝有鼙角,吹脣沸地。”《资治通鉴·齐明帝建武四年》引此文,胡三省 注:“吹脣者,以齿啮脣作气吹之,其声如鹰隼;其下者以指夹脣吹之,然后有声,谓之啸指。”清 钱谦益《一年》诗:“吹唇沸地狐羣力,剺面呼风蜮鬼灵。”清 许叔平《里乘》卷六:“一日暮过峻岭,忽林中吹脣作声,健儿百数十人,持械骤至。”
    • 11.
      咂巴释义:以舌抵齿、两唇上下作声,表示赞叹等。 《花城》1981年第6期:“二妞儿 有生以来只吃过一次(栗子面窝头),还咂巴着小嘴说过:‘真香!真甜!’”《东海》1981年第6期:“宗辛辛 有滋味地咂巴一下嘴。”
    • 12.
      咤食释义:进食时口中作声。
    • 13.
      响抃释义:击掌作声以示热烈响应。
    • 14.
      哑揖释义:相揖而不作声。宋 叶梦得《石林燕语》卷六:“中丞、侍御史上事,臺属皆东西立于厅下,上事官拜听已,即与其属揖而不声喏,谓之‘哑揖’。”宋 文惟简《虏廷事实》卷八:“汉儿士大夫上位者,年时及久阔交友相见,则进退周旋,三出头,五折腰,相揖而不作声名曰‘哑揖’。”
    • 15.
      唤娇娘释义:旧时卖闺房杂货者手摇的响器。 以一小铜锣置于金属圈中,圈上系小锤,有柄,摇之丁丁作声。
    • 16.
      啧啧赞美释义:口里啧啧作声表示赞美。
    • 17.
      啸指释义:谓以指夹唇吹之作声。《资治通鉴·齐明帝建武四年》“吹脣沸地”元 胡三省 注:“吹脣者,以齿啮脣作气吹之,其声如鹰隼。其下者以指夹脣吹之,然后有声,谓之啸指。”
    • 18.
      噤若寒蝉释义:像晚秋时的蝉那样一声不响。形容受到压制不敢作声。
    • 19.
      噤如寒蝉释义:噤:闭口不作声;若:像;寒蝉:深秋的知了。不作声像深秋的知了一样。
    • 20.
      塞默释义:犹沉默,不作声。

作声造句

1.他低着头不作声,好像在想问题。

2.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

3.刘参谋不作声响,故意作出盘马弯弓的姿态,好逼七姑奶往深去谈。

4.讨论会上,大家都对提出的问题踊跃发表意见,而他却一直默不作声

5.他平时总是有说有笑,今天却一反常态,默不作声

作声(zuoshe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作声是什么意思 作声读音 怎么读 作声,拼音是zuò shēng,作声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作声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