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报 [yè bào]
1. 佛教语。业因与果报。谓一切行为都有果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业报 引证解释
⒈ 佛教语。业因与果报。谓一切行为都有果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引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迦毕试国》:“王若杀我,我之与王俱堕恶道,王有断命之罪,我怀怨讎之心,业报皎然,善恶明矣。”
宋 王谠 《唐语林·方正》:“代宗 惑释氏业报轻重之説,政事多託於宰相。”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是宜阳有明刑,阴有业报耳。”
国语词典
业报 [yè bào]
⒈ 佛教用语。善恶业因的苦乐果报。
引《大宝积经·卷九六》:「汝自作罪今自来,业报自招无代者。」
《唐语林·卷三·方正》:「代宗惑释氏业报轻重之说,政事多托于宰相。」
业报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业满释义:谓因果业报已经完结。
- 2.
孤辰释义:古代卜者的术语。 天干为日,地支为辰,六甲中无天干相配之地支称孤辰。如甲子旬中无戌亥,戌亥即为孤辰;甲戌旬中无申酉,申酉即为孤辰。余类推。迷信认为人的生辰八字犯孤辰即主不吉利。明 汤显祖《牡丹亭·闹殇》:“夫人,不是你坐孤辰把子宿嚣,则是我坐公堂寃业报。”《醒世恒言·陈多寿生死夫妻》:“命犯孤辰恶疾缠,好姻缘是恶姻缘。今朝撒手红丝去,莫误他人美少年。”《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四:“姑娘命中犯着孤辰,若许了人家时,这病一发了不得。”参阅《后汉书·方术传序》“孤虚之术”唐 李贤 注。参见“孤虚”。
- 3.
宿负释义:⒈旧欠的债务。旧时常指拖欠的赋税。《汉书·张敞传》:“敞 皆召见责问,因貰其罪,把其宿负,令致诸偷以自赎。”《晋书·武帝纪》:“復天下租赋及关市之税一年,逋债宿负皆勿收。”清 唐孙华《忆颐儿时就婚外家》诗:“念当毕婚娶,譬如偿宿负。”⒉指前世的欠债。宋 郭彖《睽车志》卷四:“汝知库耶?业报如此,当随吾还寺,鬼磑作麵供众,以偿宿负。”
- 4.
汙潴释义:亦作“污潴”。亦作“污瀦”。亦作“汚瀦”。积水的洼地。唐 薛能《秋雨》诗:“有形皆霢霂,无地不污瀦。”宋 洪迈《夷坚支志甲·钱塘老僧》:“吾乡羣蛙之受钓,发端自汝。今污瀦所产,万计皆空,暴殄天物如此,将招业报。”郭沫若《文艺论集·文学的本质》:“有的又跑到碧绿的汚潴边上去考察,就说水是色清而有臭。”亦作“污潴”。亦作“污瀦”。亦作“汚瀦”。即污池。古代一种严厉的刑罚。《晋书·刑法志》:“至於谋反大逆,临时捕之,或污瀦,或梟葅,夷其三族。”《宋书·二凶传·始兴王濬》:“毁 劭 东宫所住斋,污瀦其处。”唐 陆
- 5.
牛头阿旁释义:亦作“牛头阿傍”。亦作“牛首阿旁”。佛教谓地狱中的鬼卒。语本《五苦经》:“狱卒名阿帝,牛头人手,两脚牛蹄,力壮排山。”《法苑珠林》卷八四引《罪业报应教化地狱经》:“牛头阿傍,以三股铁叉,叉人内著鑊汤中,煮之令烂。”宋洪迈《夷坚乙志·李孝寿》:“贵人就坐,女妓环列左右,忽拊掌一声,悉变为牛头阿旁之属,奇形丑貌,可怖可愕。”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阎罗薨》:“﹝魏经歷﹞言一出,即有牛首阿旁执公父至,即以利叉刺入油鼎。”吕湛恩注:“牛首阿旁,恶鬼名。”鲁迅《朝花夕拾·无常》:“我也没有研究过小乘佛教的经典,但据耳食
- 6.
观音灵签释义:民间流传的,在佛前占卦的一种求签签种,(佛法当中,有地藏菩萨亲宣的“占察善恶业报经”,只要诚心,皆可根据经文求问各种事情。
- 7.
贪恡释义:同“贪吝”。 汉 王充《论衡·定贤》:“使穀食如水火,虽贪恡之人,越境而布施矣。”《周书·达奚武传》:“武 性贪恡,其为大司寇也,在库有万钉金带,当时宝之,武 因入库,乃取以归。”明 屠隆《昙花记·众生业报》:“自家 晋 朝 王戎 是也,一生贪恡,不捨一个钱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