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莱菔 莱菔的意思
lái

莱菔

简体莱菔
繁体萊菔
拼音lái fú
注音ㄌㄞˊ ㄈㄨ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lái,(1) 藜。(2) 〔莱菔〕萝卜的别称。(3) 古代指郊外轮休的田,亦指田废生草。【例句】:“政烦赋重,田莱多荒”。

fú,(1) 〔蘆菔〕蘿蔔。《説文•艸部》。【组词】:“菔,蘆菔,似蕪菁,實如小尗者。”《後漢書•劉盆子傳》:“掘庭中蘆菔根,捕池魚而食之。”(2) 兵器袋。《集韻•屋韻》。【组词】:“菔,刀劍衣。”

基本含义

指在困境中得到帮助或者有人相助。

莱菔的意思

莱菔 [lái fú]

1. 即萝卜。

莱菔 引证解释

⒈ 即萝卜。

宋 方岳 《春盘》诗:“莱菔根鬆缕氷玉,蔞蒿苗肥点寒緑。”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菜一·莱菔》:“莱菔乃根名,上古谓之芦萉,中古转为莱菔,后世讹为萝葡。”
清 方文 《中秋日张东图见枉小饮有作》诗:“相将延颈蟾蜍魄,何以充庖莱菔根。”


国语词典

莱菔 [lái fú]

⒈ 萝卜的别名。参见「萝卜」条。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二六·菜部·莱菔》:「释名:芦萉、萝卜。……上古谓之芦萉,中古转为莱菔,后世讹为萝卜。气味:根辛甘,叶辛苦。温,无毒。」


莱菔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昏瞶释义:⒈谓眼睛昏花。 清 李渔《凰求凤·先醋》:“我七旬已过,适当谢事之年,昏瞶双眸,不辨屏间雀影。”⒉糊涂;认识模糊。明 王守仁《传习录》卷上:“若戒惧之心稍有不存,不是昏瞶,便已流入恶念。”清 黄钧宰《金壶浪墨·医理》:“后检方书,明 有莱菔可解参毒之説,何昏瞶一至此耶!”⒊迷糊;昏迷。明 张敬修 等《文忠公行实》:“已而天子闻太师不粥,遣中使问太师天下大计。太师迷惑昏瞶。”清 东轩主人《述异记·托体复生》:“吾乃 嘉兴 北门外某姓之女,年十七,尚未适人,偶患病昏瞶,似一梦然,今始甦醒。”《狮子吼》第二回
    • 2.
      来服释义:⒈前来顺服。《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夫诸侯望信於 楚,是以来服。”汉 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既诛 袁谭,则 幽州 大将 焦触 攻逐 袁熙,举事来服。”晋 陆云《赠顾骠骑·有皇》诗:“思我懿范,万民来服。”⒉即莱菔。萝卜。
    • 3.
      神消散释义:名称:神消散 别名:神消散 组成:莱菔子4两,牙皂1两5钱(煨,去核),沉香5钱,枳壳4两(烧酒煮,切片),大黄1两,琥珀1两。
    • 4.
      芸台释义:⒈古时藏书的地方;或指掌管图书的官署,即秘书省。 《初学记》卷十二引 三国 魏 鱼豢《典略》:“芸臺香辟纸鱼蠹,故藏书臺称芸臺。”《宋史·外国传三·高丽》:“陛下以其万里辞家,十年观国,俾登名於桂籍,仍命秩於芸臺。”清 孙枝蔚《在豫章幕府求书不得而作》诗之一:“芸臺在何处,欲望救空疎。”⒉菜名。即油菜。《太平御览》卷九八○引 汉 服虔《通俗文》:“芸臺谓之胡菜。”明 宋应星《天工开物·稻宜》:“榨油枯饼(枯者以去膏而得名也。胡麻、莱菔子为上,芸臺次之,大眼桐又次之,樟桕、棉花又次之)。”清 阮葵生《茶馀客
    • 5.
      萝卜释义:⒈二年草本植物,叶子羽状分裂,花白色或淡紫色。主根肥大,圆柱形或近球形,皮的颜色因品种不同而异,是常见蔬菜。⒉这种植物的主根。‖也叫莱菔。
    • 6.
      蟾蜍魄释义:月色;月光。清 方文 《中秋日张东图见枉小饮有作》诗:“相将延颈蟾蜍魄,何以充庖莱菔根。”参见“ 蟾蜍 ”。
    • 7.
      鹅抱释义:草名。 附石而生,作蔓,叶似大豆,其根形似莱菔。可入药。参阅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七·鹅抱》。

莱菔(laif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莱菔是什么意思 莱菔读音 怎么读 莱菔,拼音是lái fú,莱菔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莱菔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