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赏 [xíng shǎng]
1. 刑罚与奖赏。
刑赏 引证解释
⒈ 刑罚与奖赏。
引《周礼·天官·大宰》:“七曰刑赏,以驭其威。”
贾公彦 疏:“谓有罪刑之,有功赏之。”
《北史·杜弼传》:“天下大务,莫过刑赏二端。”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三》:“帝王以刑赏劝人善。”
国语词典
刑赏 [xíng shǎng]
⒈ 刑罚与功赏。
引《周礼·天官·大宰》:「七曰刑赏,以驭其威。」
《韩非子·饰邪》:「刑赏不察,则民无功而求得,有罪而幸免。」
刑赏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严断释义:⒈谓严厉断处,不予宽宥。《左传·昭公六年》:“严断刑罚,以威其淫。”孔颖达 疏:“严断,言其不放舍也。”⒉严厉禁止。《南史·齐纪上·武帝》:“自今公私皆不得出家为道,及起立塔寺,以宅为精舍,竝严断之。”⒊谓决断严明。《魏书·世祖纪下》:“兼甚严断,明於刑赏,功者赏不遗贼,罪者刑不避亲。”《北齐书·神武娄后传》:“后高明严断,雅遵俭约,往来外舍,侍从不过十人。”
- 2.
乖中释义:同“乖衷”。《周书·武帝纪上》:“岂朕德薄,刑赏乖中歟?”
- 3.
作奸犯科释义:为非作歹,触犯法令。 指干违法乱纪的事。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作奸:做坏事。科:科条,法令。
- 4.
威恩释义:⒈声威和恩泽。《后汉书·邓训传》:“鲜卑 闻其威恩,皆不敢南近塞下。”《后汉书·应奉传》:“延熹 中,武陵蛮 復寇乱 荆州,车骑将军 冯緄 以 奉 有威恩,为蛮夷所服,上请与俱征。”《资治通鉴·梁元帝承圣三年》:“迥 明赏罚,布威恩,绥辑新民,经略未附,华夷怀之。”⒉犹刑赏。《三国志·魏志·臧洪传》:“闻弟为郡守,政教威恩不由己出。”
- 5.
威赏释义:犹刑赏。
- 6.
忠善释义:忠诚善良。《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后汉书·张酺传》:“臣伏见 夏阳侯 瓌,每存忠善,前与臣言,常有尽节之心。”三国 蜀 诸葛亮《出师表》:“若有作姦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 7.
愧畏释义:惭愧和畏惧。 语出《诗·小雅·何人斯》:“不愧于人,不畏于天。”南朝 梁 沉约《弹王源》:“明目腆颜,曾无愧畏。”唐 孙樵《刻武侯碑阴》:“洎受社稷寄,擅刑赏柄,曾心不愧畏。”
- 8.
政教释义:指刑赏与教化。
- 9.
禁劝释义:谓禁止与勉励。《列子·杨朱》:“而美厚復不可常猒足,声色不可常翫闻,乃復为刑赏之所禁劝,名法之所进退。”《魏书·释老志》:“永平 元年秋,詔曰:緇素既殊,法律亦异,故道教彰於玄显,禁劝各有所宜。”
- 10.
索瘢释义:寻求瑕疵。《新唐书·魏徵传》:“今之刑赏,或由喜怒,或出好恶……好则钻皮出羽,恶则洗垢索瘢。”明 杨慎《丹铅总录·人品·王导》:“后世猥儒,曲好议论,虽 诸葛孔明、宋 岳武穆 犹加索瘢,而无片语疵 导,谁谓公论百年而定哉!”
- 11.
请谒释义:⒈请求;干求。《左传·隐公十一年》:“无寧兹 许公 復奉其社稷,唯我 郑国 之有请謁焉,和旧昏媾,其能降以相从也。”杜预 注:“謁,告也。”汉 荀悦《汉纪·武帝纪一》:“请謁无所行,货赂无所用,民志定矣。”《晋书·慕容熙载记》:“二 苻 并美而艷……请謁必从,刑赏大政无不由之。”清 龚自珍《论私》:“朝大夫有受朋友之请謁,翌晨,訐其友於朝,获直声者,矜其同官曰:某甲可谓大公无私也已。”⒉请求谒告。《列子·力命》:“在家熙然有弃朕之心,在朝諤然有敖朕之色;请謁不相及,遨游不同行。”《史记·张仪列传》:“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