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色 [zá sè]
1. 具有各种颜色的。
例杂色的大理石。
英[ varicolored; ]
2. 混杂不纯的颜色。
例穿着专为他们设计的杂色的奇异服装。
英[ motley; motle; ]
杂色 引证解释
⒈ 多种颜色。
引《后汉书·西域传·大秦国》:“刺金缕绣,织成金缕罽、杂色綾。”
北周 庾信 《谢明皇帝赐丝布等启》:“奉敕垂赐杂色丝布绵绢等三十段,银钱二百文。”
老舍 《二马》第四段:“街上的卖花女已经摆出水仙和一些杂色的春花,给灰暗的 伦敦 点缀上些有希望的彩色。”
⒉ 特指除正色外的颜色。
引震钧 《天咫偶闻》卷一:“见皆服天青褂,蓝色袍。杂色袍概不得服,羊皮亦不得服,恶其近丧服也。”
⒊ 各式各样。
引《北齐书·文宣帝纪》:“九月壬申,詔免诸伎作、屯、牧、杂色役隶之徒为白户。”
唐 陈子昂 《上军国机要事》:“即日 江 南、 淮 南诸州租船数千艘已至 巩 洛,其船夫多是客户,游手隳业无类杂色人。”
《儒林外史》第二回:“和尚捧出茶盘--云片糕、红枣,和些瓜子、豆腐乾、栗子、杂色糖,摆了两桌。”
茅盾 《子夜》四:“曾沧海 父子和押着他们的七八个人被围裹在一大群杂色的队伍里了。”
⒋ 古代铨选职官的一种制度。
引《新唐书·刘祥通传》:“臣谓应杂色进者,切责有司试判为四等:第一付吏部,二付兵部,三付主爵,四付司勋。”
宋 秦观 《官制下》:“盖入仕之门有制策、进士、明经诸科,任子、杂色之异。”
⒌ 古代戏曲中的角色名。指生、旦、净、末、丑以外的可以扮演任何人物的角色。
国语词典
杂色 [zá sè]
⒈ 混杂不纯或各种不同的颜色。
引《后汉书·卷八八·西域传·大秦传》:「刺金缕绣,织成金缕罽、杂色绫。」
反纯色
杂色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碧如洗释义:通常指天空的颜色,碧蓝得没有杂色,也就是形容晴空万里时天空的颜色。
- 2.
以郄视文释义:从缝隙里看杂色文采。 比喻见识浅陋狭隘。郄,通“隙”。
- 3.
参色释义:杂色。
- 4.
可见一斑释义:斑:杂色的花纹或斑点。比喻见到事物的一少部分也能推知事物的整体。
- 5.
品色衣释义:北周 侍卫官的礼服。 《周书·宣帝纪》:“﹝ 大象 二年三月丁亥﹞詔天臺侍衞之官,皆著五色及红紫緑衣,以杂色为缘,名曰品色衣。有大事,与公服间服之。”
- 6.
富贵衣释义:传统戏中扮演贫士、乞丐一类人物的衣饰。俗称海青,又名道袍。全身黑色,破褶,上缀很多杂色小三尖块、方块和圆块,表示破蔽不堪。剧中人穿着此衣,预示后必贵显,故称富贵衣。如《鸿鸾禧》中的 莫稽、《打侄上坟》中的 陈大官 等所服均是。
- 7.
尨奇释义:色驳杂而形怪异。 《左传·闵公二年》:“尨奇无常,金玦不復。虽復何为?君有心矣。”杜预 注:“杂色奇怪非常之服。”
- 8.
尨服释义:杂色的衣服。
- 9.
左藏释义:古代国库之一,以其在左方,故称左藏。晋 有左右藏令,属少府。北齐、隋 属太府寺。唐 代左藏掌钱帛、杂彩、天下赋调。宋 初诸州贡赋均输左藏。南宋 又设左藏南库。元 代禁中左藏掌收支常课和买纱罗布绢等物。宋 高承《事物纪原·东西使班·左藏》:“《通典》曰:汉 有中藏。晋 有左右藏…… 唐 有左藏库。《百官志》曰:左藏,晋 始有之也。《东京记》曰:国初止一库,兴国 二年分三库,曰钱币、金银、匹帛。淳化 三年,分置左右,右纳左给凡六库。四年废右,分左藏库为四库,曰钱金银,曰丝緜,曰生白匹帛,曰杂色匹帛。祥符 二年
- 10.
庞眉释义:眉毛黑白杂色。 形容老貌。
- 11.
庞眉白发释义:庞:通“尨”,杂色。眉毛头发都已花白。形容老人相貌。
- 12.
庞眉皓发释义:庞:杂色;皓:洁白。眉发花白。形容老人相貌。
- 13.
恶紫夺朱释义:紫:古人认为紫是杂色;夺:乱;朱:大红色,古人认为红是正色。 原指厌恶以邪代正。后以喻以邪胜正,以异端充正理。
- 14.
抹跄释义:宋 代谓百戏艺人以色粉涂面。 宋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驾登宝津楼诸军呈百戏》:“有一击小铜锣,引百餘人,或巾裹,或双髻,各着杂色半臂,围肚看带,以黄白粉涂其面,谓之‘抹蹌’。”《文物》1959年第10期:“其傅粉墨,则名为‘抹跄’。”
- 15.
招舞释义:⒈飘舞。宋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驾幸临水殿观争标锡宴》:“间列杂色小旗緋伞,左右招舞。”⒉即《韶舞》。相传为 虞舜 乐舞名。《汉书·礼乐志》:“高庙 奏《武德》、《文始》、《五行》之舞……《文始舞》者,曰本 舜《招舞》也,高祖 六年更名曰《文始》,以示不相袭也。”
- 16.
斑丝槊释义:亦作“斑丝矟”。柄上缠以杂色丝织品的长矛,一般长一丈八尺。
- 17.
斑丝释义:杂色丝的织成品。
- 18.
杂帛释义:⒈用色丝织就的丝织品。《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赐告治病,牛酒杂帛。”《汉书·孔光传》:“光 年七十,元始 五年薨。莽 白太后,使九卿策赠以太师 博山侯 印綬,赐乘舆秘器,金钱杂帛。”⒉古代旗帜上杂色的装饰物。《周礼·春官·司常》:“司常掌九旗之物,名各有属,以待国事。日月为常,交龙为旂,通帛为旜,杂帛为物,熊虎为旗。”孙诒让 正义:“杂帛者,縿斿异色,犹《士冠礼》之杂裳,皆取不专属一色之义。”
- 19.
杂彩释义:⒈见“杂綵”。⒉亦作“杂彩”。杂色丝织品。
- 20.
杂木释义:杂色木材;劣质木材。 《礼记·丧服大记》:“君松槨,大夫柏槨,士杂木槨。”孔颖达 疏:“士杂木槨者,士卑,不得同君,故用杂木也。”《后汉书·杨震传》:“身死之日,以杂木为棺。”《宋史·李昭遘传》:“幼时,杨亿 尝过其家,出拜,亿 命为赋,既成,亿 曰:‘桂林之下无杂木,非虚言也。’”《人民文学》1990年第5期:“只剩下两座荆棘丛生、乱藤杂木的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