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实 [gù shí]
1. 以往的有历史意义的事实。出处;典故。
故实 引证解释
⒈ 有参考或借鉴意义的旧事。
引《国语·周语上》:“赋事行刑,必问於遗训而咨於故实。”
韦昭 注:“故实,故事之是者。”
唐 皎然 《奉同颜使君真卿开元寺经藏院会观树文殊碑》诗:“故实刊 周 典,新声播 鲁 诗。”
鲁迅 《<准风月谈>前记》:“这一种办法,是比 日本 大有进步的,我现在提出来,以存 中国 文网史上极有价值的故实。”
⒉ 出处;典故。
引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书证》:“或问:‘俗名傀儡子为 郭秃,有故实乎?’”
宋 何薳 《春渚纪闻·著述详考故实》:“每有赋咏及著譔,所用故实,虽目前烂熟事,必令 秦 与 叔党 诸人检视而后出。”
清 捧花生 《画舫馀谈》:“‘偶凭杨柳藏春色,为忆 钱唐 是故乡’二句,皆用 苏小 故实。”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二篇:“其最为世间所知,常引为故实者,有 崑崙山 与 西王母。”
国语词典
故实 [gù shí]
⒈ 往日的事实。
引《国语·周语上》:「赋事行刑,必问于遗训而咨于故实。」
《文选·吴质·在元城与魏太子牋》:「赋事行刑,资于故实。」
故实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绝释义:⒈指 三国 魏《受禅碑》的 王朗 文、梁鹄 书、钟繇 刻字。 唐 李绰《尚书故实》:“魏《受禪碑》,王郎 文、梁鵠 书,钟繇 鐫字,谓之三絶。”⒉三国 吴 主 赵夫人 的织锦、刺绣、丝幔被称为“机绝”、“针绝”、“丝绝”,人谓“吴 有三絶,四海无儔其妙。”见 晋 王嘉《拾遗记·吴》。⒊指 晋 顾恺之 的才、画、痴。《晋书·文苑传·顾恺之》:“俗传 愷之 有三絶:才絶、画絶、痴絶。”⒋指 晋 袁山松 之《行路难》辞、羊昙 唱乐、桓伊 挽歌。《晋书·袁山松传》:“山松 善音乐,旧歌有《行路难》曲,辞颇疎质
- 2.
乡故释义:⒈故乡。元 睢景臣《哨遍·高祖还乡》套曲:“又言是车驾,都説是鸞舆,今日还乡故。”《警世通言·王娇鸾百年长恨》:“公子不如暂回乡故,且覲双亲。”⒉家乡故实。明 王世贞《题娄东卷》诗:“见尔谈乡故,闻音疑是非。”
- 3.
书帖释义:⒈书写简帖。唐 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序:“昔者 吴 人 张旭 善草书书帖,数尝於 鄴县 见 公孙大娘 舞西河剑器,自此草书长进。”⒉指书札、柬帖。唐 温庭筠《洞户二十二韵》:“画图惊走兽,书帖得来禽。”曾益 等注:“唐 李绰《尚书故实》:‘王内史 书帖中有与 蜀郡 太守书,求樱桃来禽,日给藤子。’”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三:“元丰 中,王荆公 居 半山,好观佛书,每以故金漆版代书帖与朋儕往来者。”《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那同年偶翻桌上书帖,看见了这封家书,写得好笑,故意朗诵起来。”梁斌《
- 4.
事对释义:用相似或相反的人物故实,构成对偶句的修辞方法。
- 5.
事类释义:⒈事情的类似性;同类之事。 ⒉指文章中引用古事故实以类比事理。
- 6.
作骁释义:《西京杂记》卷五:“古之投壶,取中而不求还,故实小豆,恶其矢跃而出也。
- 7.
僻事释义:⒈邪僻之事。⒉不习见常用的故实;僻典。
- 8.
写貌释义:⒈描绘形象,写生。唐 李绰《尚书故实》:“﹝ 顾况 ﹞尝求知 新亭 监,人或詰之,谓曰:‘余要写貌海中山耳。’”宋 邓椿《画继》:“天宝 中,上忽思 嘉陵江 山水,遂假 吴生 驛递,令往写貌。”⒉指画像。唐 白居易《题旧写真图》诗:“我昔三十六,写貌在丹青。”宋 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二:“宋艺,蜀郡 人,工写貌。”清 俞樾《茶香室续钞·蜀中写像》:“蜀 自炎 汉 至於巨 唐,将相理 蜀,皆有遗爱,民怀其德,多写真容。年代既远,穨损皆尽,惟 唐 杜相国 及圣朝 吕侍郎 二十二处见存,六处有写貌人名,一十六
- 9.
双凫释义:⒈两只水鸟;两只野鸭。汉 扬雄《解嘲》:“譬若江湖之崖,渤澥之岛,乘雁集不为之多,双鳧飞不为之少。”宋 黄庭坚《次韵清水岩》:“双鳧能来游,俗子跡可扫。”元 虞集《苏武慢》词:“乘雁双鳧,断芦漂苇,身在画图秋晚。”⒉《后汉书·方术传上·王乔》:“王乔 者,河 东人也。显宗 世,为 叶 令。乔 有神术,每月朔望,常自县诣臺朝。帝怪其来数,而不见车骑,密令太史伺望之。言其临至,輒有双鳧从东南飞来。於是候鳧至,举罗张之,但得一隻舃焉。乃詔尚方诊视,则四年中所赐尚书官属履也。”后用为地方官的故实。唐 徐凝《送李补
- 10.
口敕释义:⒈亦作“口勅”。口宣诏敕。《南齐书·垣崇祖传》:“崇祖 去后,上復遣 荀伯玉 口敕,以边事受旨夜发,不得辞东宫。”唐 李绰《尚书故实》:“﹝ 河东公 ﹞镇 并州,上问有何事第言之。奏曰:‘臣有弟 嘉祐 远牧 方州,手足支离,常繫念虑。’上因口勑 张嘉祐 可 忻州 刺史。”⒉帝王口头的诏令。《北史·王劭传》:“劭 在著作,将二十年,专典国史,撰《隋书》八十卷。多録口敕。”唐 白居易《缭绫》诗:“去年中使宣口敕,天上取样人间织。”宋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十六日》:“楼上时传口勅,特令放罪。”
- 11.
周身具释义:指棺椁。 唐 李绰《尚书故实》:“主父死三日,方贫,未办周身之具。”宋 陈翥《桐谱·记志》:“吾今四十,以傒我数十年,当蘄尔为周身之具。”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布客》:“﹝某﹞归,告妻子作周身具。”
- 12.
响泉释义:古琴名。唐 李绰《尚书故实》:“李汧公 取桐孙之精者,杂缀为之,谓之百纳琴,用蜗壳为徽,其间三面尤絶异。通谓之响泉、韵磬,絃一上可十年不断。”宋 王谠《唐语林·补遗二》:“李汧公 镇 宣武,好琴、书。自造琴,取新旧桐材扣之,合律者裁而胶缀。所蓄二琴殊絶,其名‘响泉’、‘韵磬’者也。”宋 苏轼《破琴》诗叙:“度数形名本偶然,破琴今有十三絃。此生若遇 邢和璞,方信 秦 筝是响泉。”
- 13.
嘉名释义:⒈好名字;好名称。《楚辞·离骚》:“皇览揆余于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 正则 兮,字余曰 灵均。”三国 魏 何晏《景福殿赋》:“缀以万年,綷以紫榛,或以嘉名取宠,或以美材见珍。”《旧唐书·后妃传下·肃宗章敬皇后吴氏》:“伏以山陵贞兆,良吉有期,虞祔之仪,式资配享。率由故实,敬奉嘉名。”清 吴趼人《俏皮话·虫类嘉名》:“蒙大王锡以嘉名,不胜荣幸。”⒉好名声。汉 朱浮《为幽州牧与彭宠书》:“弃休令之嘉名,造梟鴟之逆谋。”唐 韩愈《贺徐州张仆射白兔书》:“不战而来之之道也,有安阜之嘉名焉。”
- 14.
固实释义:故实。指足以效法的旧事。
- 15.
徵聘释义:⒈谓征召诸侯聘问。《左传·宣公九年》:“春,王使来徵聘。夏,孟献子 聘于 周,王以为有礼,厚贿之。”杨伯峻 注:“徵聘者,示意 鲁 遣使往 周 聘问也。”⒉谓朝廷以礼招聘贤才。今亦泛指招聘人员。《后汉书·黄琼传》:“先是徵聘处士多不称望,李固 素慕於 琼,乃以书逆遗之。”《宋书·隐逸传·翟法赐》:“违避徵聘,遁跡幽深。”唐 李绰《尚书故实》:“八分书起於 汉 时 王次仲。次仲 有道,詔徵聘,於车中化为大舃飞去。”《醒世恒言·卢太学诗酒傲王侯》:“若知县肯来相请,便似朝廷徵聘一般。”康有为《上清帝第二书》:
- 16.
扬历释义:⒈显扬其所经历。 《三国志·魏志·管宁传》:“优贤扬歷,垂声千载。”裴松之 注:“《今文尚书》曰‘优贤扬歷’,谓扬其所歷试。”晋 左思《魏都赋》:“优贤著於扬歷,匪孽形於亲戚。”⒉谓显扬贤者居官的治绩。后多指仕宦的经历。唐 薛用弱《集异记·高元裕》:“是后出入中外,扬歷贵位。”宋 王禹偁《请撰大行皇帝实录表》:“然念臣 太平兴国 五年,徒步应举,再就御试,遂登文科,服勤州县,扬歷四考。”清 龚自珍《<阮尚书年谱>第一序》:“公扬歷清华,洊升卿士,熟於载笔之礼法,嫺於内庭之故实。”
- 17.
校迹释义:考察故实。
- 18.
梧叶题诗释义:唐 孟棨《本事诗·情感》:“顾况 在 洛,乘间与三诗友游於苑中,坐流水上,得大梧叶题诗上曰:‘一入深宫里,年年不见春。 聊题一片叶,寄与有情人。’况 明日於上游,亦题叶上,放於波中。诗曰:‘花落深宫鶯亦悲,上阳 宫女断肠时。帝城不禁东流水,叶上题诗欲寄谁?’后十餘日,有客来苑中寻春,又於叶上得诗,以示 况。诗曰:‘一叶题诗出禁城,谁人酬和独含情。自嗟不及波中叶,荡漾乘春取次行。’”后因以“梧叶题诗”为吟咏闺怨的故实。
- 19.
民典释义:民间的故实。
- 20.
深严释义:⒈深邃严密。唐 李绰《尚书故实》:“自柜而入,则别有幽房邃阁,詰曲深严。”宋 陈鹄《耆旧续闻》卷九:“贾黄中‘青纶辉映轻前古,丹地深严隔世尘’……灿然有贵气。”清 阮葵生《茶馀客话》卷二:“观此情形,必非内庭深严邃密之地。”⒉指深沉庄严。宋 苏轼《策略五》:“及至后世,坏先王之法,安於逸乐而恶闻其过,是以养尊而自高,务为深严,使天下拱手,以貌相承而心不服。”⒊谓极为严格。《金史·文艺传下·王庭筠》:“﹝ 庭筠 ﹞为文能道所欲言,暮年诗律深严,七言长篇尤工险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