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鼓槌 鼓槌的意思
chuí

鼓槌

简体鼓槌
繁体
拼音gǔ chuí
注音ㄍㄨˇ ㄔㄨㄟ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gǔ,(1) 打击乐器,圆柱形,中空,两头蒙皮。【例句】:鼓乐(yuè)。鼓角(jiǎo)。大鼓。(2) 形状、声音、作用像鼓的。【组词】:耳鼓。石鼓。(3) 敲击或拍打使发出声音。【组词】:鼓吹。鼓噪。(4) 发动,使振作起来。【组词】:鼓励。鼓动。鼓舞。一鼓作气。(5) 高起,凸出。【组词】:鼓包。鼓胀。(6) 古代夜间击鼓以报时,一鼓即一更。

chuí,(1) 敲打用具。【组词】:槌儿。棒槌。鼓槌子。(2) 古同“捶”,敲打。(3) 古代架蚕箔的木柱。

基本含义

指在乐器演奏中用鼓槌敲击打击乐器,比喻用心努力,积极进取。

鼓槌的意思

鼓槌 [gǔ chuí]

1. 敲鼓用的棒。

[drumstick;]

鼓槌 引证解释

⒈ 击鼓的棒。

南朝 梁 吴均 《续齐谐记·笼歌小儿》:“二小儿入 建康县,至阁下,遂成双漆鼓槌。”
茅盾 《子夜》一:“这句话像鼓槌一般打得 吴老太爷 全身发抖。”


鼓槌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博浪鼓释义:即不浪鼓。一种玩具。带柄的小鼓,来回转动时,两旁系在短绳上的鼓槌击鼓作声。
    • 2.
      卜浪鼓释义:带把的手鼓,鼓身两旁有短绳系槌,来回转动时,鼓槌击鼓作声。陈伯吹《小珍看蛟去》:“卖货郎一边揩着头上的汗,一边还摇着卜浪鼓。”杜鹏程《记一位年轻的朋友》:“王军 头摆得象摇卜浪鼓似的,很不满意自己。”
    • 3.
      土桴释义:土制的鼓槌。 古乐器。
    • 4.
      太平鼓释义:⒈打击乐器,舞蹈时用,在一个带柄的铁圈上蒙上羊皮,用细长的鼓槌敲打,柄的头上有十多个大小铁环,打鼓时同时发出声响。⒉民间舞蹈,多为女子表演,一边敲鼓,一边跳舞并演唱。
    • 5.
      小军鼓释义:击奏膜鸣乐器。金属制,鼓框上下蒙皮。下层鼓皮绷有钢丝弹簧数条。演奏者用两根木质鼓槌击奏发声。多用于军乐队和管弦乐队。
    • 6.
      扬枹释义:亦作“扬桴”。举起鼓槌。
    • 7.
      拨浪鼓释义:玩具,带把儿的小鼓,来回转动时,两旁系在短绳上的鼓槌击鼓做声。也作波浪鼓。
    • 8.
      援枹释义:亦作“援桴”。手持鼓槌。谓随时可以指挥进军。古时以击鼓指挥军队进击。《左传·成公二年》:“左并轡,右援枹而鼓。”《吕氏春秋·执一》:“援桴一鼓,使三军之士乐死若生。”《资治通鉴·梁武帝太清元年》:“是以援枹秉麾之将,拔距投石之士,含怒作色,如赴私讎。”清 冯桂芬《赠骑都尉世职候选道刘君家传》:“一军喜跃,援桴而前,麾下无不一当十。”
    • 9.
      摇槌释义:唱莲花落用的鼓槌。
    • 10.
      枹止响腾释义:鼓槌停止了敲击,声音还在响。
    • 11.
      枹端释义:鼓槌的头。用以象征指挥之权。
    • 12.
      枹鼓释义:⒈鼓槌和鼓。《汉书·李寻传》:“故古之王者,尊天地,重阴阳,敬四时,严月令。顺之以善政,则和气可立致,犹枹鼓之相应也。”颜师古 注:“枹,击鼓之椎也。”⒉指战鼓。《国语·齐语》:“执枹鼓立於军门,使百姓皆加勇焉。”《史记·司马穰苴列传》:“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阵约束则忘其亲,援枹鼓之急则忘其身。”《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嘉祐六年》:“﹝ 王凯 ﹞至临阵援枹鼓,毅然不少假。”清 戴名世《崇祯癸未榆林城守纪略》:“受国厚恩,敢不执槖鞬援枹鼓以效死?”⒊指报警之鼓。《汉书·张敞传》:“﹝ 张敞 ﹞穷治所犯,或一
    • 13.
      桴止响腾释义:鼓槌停止了敲击,声音还在响。
    • 14.
      桴革释义:鼓槌与战甲。 犹兵革。桴,通“枹”。
    • 15.
      桴鼓释义:⒈鼓槌与鼓。 比喻相应迅速。⒉指战鼓。⒊指警鼓。用于报警告急。⒋乐鼓的一种。
    • 16.
      桴鼓相应释义:用鼓槌打鼓,鼓即发声。 比喻上呼下应,紧密配合。《汉书·李寻传》:“顺之以善政,则和气可立致,犹桴鼓之相 应也。” 桴:鼓槌。
    • 17.
      玉枹释义:鼓槌的美称。
    • 18.
      秉枹释义:执握鼓槌。
    • 19.
      蒉桴释义:用草和土抟成的鼓槌。
    • 20.
      颤杖释义:小鼓槌。

鼓槌(guchu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鼓槌是什么意思 鼓槌读音 怎么读 鼓槌,拼音是gǔ chuí,鼓槌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鼓槌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