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亏 [lǐ kuī]
1. 理由不充足,没有道理。
例自知理亏。
英[unjustifiable; be in the wrong;]
理亏 引证解释
⒈ 理由不足;缺乏道理。
引《东周列国志》第五回:“彭城 百姓闻之,皆知 鱼石 理亏,开门以纳 晋 师。”
国语词典
理亏 [lǐ kuī]
⒈ 行为违背常规而于道理上有所亏欠。也作「理短」、「理曲」。
引《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太守又去拿姜秀才,姜秀才情知理亏,躲了不出见官。」
《儒林外史·第六回》:「如今自知理亏,还不过来向严老爷跟前磕头讨饶!」
理亏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正释义:⒈不端正;不正派;不正当。《论语·子路》:“身不正,虽令不从。”汉 刘向《列女传·赵悼倡后》:“倡后 淫佚不正,通於 春平君。”唐 韩愈《潮州谢孔大夫状》:“积之於室,非廉者所为;受之於官,名且不正。”《云笈七籤》卷三二:“目不欲视不正之色,耳不欲听丑秽之言。”茅盾《子夜》十四:“我听说这件事是 屠维岳 理亏,是他自己先做得不正。”⒉无政,谓政治混乱。《逸周书·武称》:“岠嶮伐夷,併小夺乱,﹝辟﹞强攻弱而袭不正,武之经也。”朱右曾 校释:“不正,犹言无政。”⒊犹不准确。唐 李白《青山独酌》诗:“青黛画眉
- 2.
嘴强释义:⒈能说会道。《金瓶梅词话》第四三回:“自古嘴强的争一步。六姐也亏你这个嘴头子,不然嘴钝些儿也成不的。”老舍《四世同堂》六五:“他本是嘴强身子弱的,敢拌嘴不敢打架的人;今天他可是要动手。”⒉自知理亏而口头上不肯认错或服输。《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十回:“辅成 听了笑道:‘我是立志鰥居以终的了。’雪舫 道:‘你莫嘴强,这是办不到的,纵使你伉儷情深,一时未忍,久后这中馈乏人,总不是事。’”吴唅《朱元璋传》第七章三:“元璋 被顶住了,无话可说,想了半天,才说:‘这老儿还这般嘴强,放掉罢。’”
- 3.
嘴硬释义:自知理亏而口头上不肯认错或服输:做错了事还嘴硬 。
- 4.
小屈释义:⒈稍受委屈。⒉稍稍理亏。
- 5.
心亏释义:因理亏而感到心虚。
- 6.
水鬼找城隍释义:是坏人或理亏的人抢先诉说或歪曲事实。
- 7.
獬豸释义:也作獬?(zhì)。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异兽,能用角顶理亏的人。
- 8.
理亏释义:理由不足;(行为)不合道理:他自知理亏,慢慢地低下了头。
- 9.
理屈释义:理亏:他觉得自己有点理屈,没再说下去。
- 10.
理短释义:理亏:他认为自己没有什么理短的地方。
- 11.
胆怯心虚释义:形容理亏气馁,胆小害怕。
- 12.
説事释义:⒈言事。汉 陆贾《新语·术事》:“故説事者上陈五帝之功,而思之於身;下列 桀 紂 之败,而戒之於己。”唐 刘知几《史通·浮词》:“欲云 司马安 四至九卿,而先以巧宦标目。所谓説事之端也。”⒉叙事。宋 王谠《唐语林·补遗四》:“故为记之体,贵其説事详雅,不为苟饰。”⒊说情。张之《<红楼梦>新补》第八六回:“那 孙绍祖 自知理亏,央了几个至近官员前来说事,无奈 贾琏 全不理睬。”
- 13.
语塞释义:由于激动、气愤或理亏等原因而一时说不出话:悲愤之下,一时语塞。
- 14.
辞穷释义:谓因理亏而无言可答。
- 15.
还嘴释义:受到指责时进行辩驳;挨骂时反过来骂对方:他自知理亏,无论你怎么说,都不还嘴。 也说还口。
- 16.
闭口无言释义:闭住嘴巴不言语。形容对事不置可否或事情弄僵,自己觉得理亏而无话可讲时的情态。参见“闭口不言”。
- 17.
鸡烂嘴巴硬释义:比喻自知理亏,还要强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