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考订 考订的意思
kǎodìng

考订

简体考订
繁体考訂
拼音kǎo dìng
注音ㄎㄠˇ ㄉㄧㄥ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kǎo,(1) 试验,测验。【组词】:考试。考查。(2) 检查,查核。【组词】:考察。考勤。稽考。考核。(3) 推求,研究。【组词】:考古。考据。考订。考证。(4) 老,年纪大。【组词】:寿考。(5) 原指父亲,后多指已死的父亲。【组词】:先考。如丧考妣。(6) 击,敲。【例句】:“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

dìng,(1) 改正,修改。【组词】:订正。考订。校(jiào )订。修订。(2) 约定,立(契约)。【组词】:订立。订购。订约。(3) 用线、铁丝、书钉把书页、纸张连在一起。【组词】:装订。(4) 制定。【组词】:订计划。(5) 评议。【例句】:“两刃相割,利钝乃知;二论相订,是非乃见”。

基本含义

校对核实,修正错误

考订的意思

考订 [kǎo dìng]

1. 参见:攷订,考订。

考订 引证解释

⒈ 考核订正。

宋 秦观 《谋主》:“将有天下之事,未尝不先於谋。故考订卿士之议,参酌庶人之言,所以谋之於明也。”
元 揭傒斯 《孔氏谱序》:“拜 曲阜 林庙,且因以考订其谱谍,而收其所未续者。”
清 沉复 《浮生六记·闺房记乐》:“若必考订其文法,是责明於垢鉴矣。”
刘师培 《论近世文学之变迁》:“昔 阳湖 孙氏,分著述与考据为二:以考订经史者为考据,抒写性灵者为著作。”
考据订正。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绍兴御府书画式》:“其源委、授受、岁月攷订,邈不可求。”
清 姚鼐 《<泰山道里记>序》:“比有 岱宗 之游,过 聂君 山居,迺索其书读之。其攷订古今,皆详覈可喜。”


国语词典

考订 [kǎo dìng]

⒈ 考校订正。

如:「他从事古籍的考订工作已经有好多年了。」

校订


考订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校对释义:⒈核对是否符合标准:一切计量器都必需校对合格才可以发售。⒉按原稿核对抄件或付印样张,看有没有错误。⒊做校对工作的人:他在印刷厂当校对。
    • 2.
      校正释义:校对改正:校正错字。 重新校正炮位。
    • 3.
      校订释义:对照可靠的材料改正书籍、文件中的错误:校订文稿。
    • 4.
      校阅释义:⒈审阅校订(书刊内容)。 ⒉检阅:校阅三军。校阅阵法。
    • 5.
      订正释义:改正(文字中的错误):书中的错误都一一订正了。

考订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僞孔传释义:《古文尚书》东汉 时已亡佚,至 东晋 元帝 时,梅赜(一作“梅颐”、“枚颐”)献 孔安国 作传的《古文尚书》五十九篇。 唐 孔颖达 作《尚书注疏》即以此为底本。自 宋 吴棫 朱熹 以来已怀疑其为伪造,至 清 阎若璩 惠栋 更详予考订,遂成定论。后即称此伪造的 孔安国《尚书传》为“伪 孔 传”,以明非真出于 孔安国 之手。亦省称“伪孔”、“伪传”。清 陈澧《东塾读书记·尚书》:“郑 义与伪 孔 不同,有伪 孔 胜於 郑 者。”清 皮锡瑞《经学历史》七:“《书》主伪 孔,亦多空谈。孔 传 河 北不行,正义专取
    • 2.
      僞蔽释义:谓偏蔽而不正。清 姚莹《从祖惜抱先生行状》:“世之孤生,徒抱俗儒讲説,举 汉、唐 以来传註,屏弃不观,斯固可厌;陋而矫之者,乃专以考订、训詁、制度为实学,于身心性命之説,则斥为空疏无据;其文章之士,又喜逞才气,放蔑礼法,以讲学为迂拙:是皆不免於伪蔽。”
    • 3.
      入主释义:谓外族进入中原作统治者。 曹亚伯《武昌起义》:“此 满清 入主二百六十余年来,凡属旗籍,只知虐杀 汉 人,旗人杀人,亦无官府敢究,今始知天道之好还也。”鲁迅《华盖集续编·古书与白话》:“外来的事物,都要‘用夷变夏’,必须排除的,但待到这‘夷’入主中夏,却考订出来了,原来连这‘夷’也还是 黄帝 的子孙。”
    • 4.
      对文释义:⒈谓诗文中词句相对偶。 ⒉训诂学上指意义相反或关联的词句相对成文。对文对于辨析词义和考订文字有一定的作用。
    • 5.
      帖学释义:⒈研究考订法帖的源流和优劣、拓本的先后好坏以及书迹的真伪和文字内容等的一门学问。 ⒉以宗尚晋王羲之、王献之以下诸帖的书派,与“碑学”相对。
    • 6.
      校勘释义:用同一部书的不同版本和有关资料加以比较,考订文字的异同,目的在于确定原文的真相。
    • 7.
      校治释义:考订整理。
    • 8.
      校籍释义:考订典籍。
    • 9.
      校缀释义:考订编辑。
    • 10.
      校补释义:考订并补正。
    • 11.
      比校释义:⒈考核;考校。 ⒉比较、辨别两种以上同类事物的异同或高下。⒊考订校正。⒋比试;较量。
    • 12.
      碑学释义:⒈研究考订碑刻源流、时代、体制、拓本真伪和文字内容等的学问。也称碑版学。⒉崇尚碑刻的书派,与“帖学”相对。
    • 13.
      罚俸释义:旧时官吏因过误而停发薪俸若干时日的一种处分。 《旧唐书·张荐传》:“﹝ 逢吉 ﹞罢相,裴度 发其事,逢吉 坐罚俸。”明 沉德符《野获编·科场一·减场解元》:“御製文字,考订不差,洪模 妄肆詆毁,本当重治,姑罚俸三月。”《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六回:“失察在先,正办在后,顶多不过一个罚俸的处分罢了。”
    • 14.
      考列释义:⒈考订编排。 《后汉书·皇后纪序》:“故考列行跡,以为《皇后本纪》。”⒉经考核后列入。鲁迅《华盖集续编·马上支日记》:“但我总觉得不能因为他们这么吃,便将 中国 菜考列一等,正如去年虽然出了两三位‘高等华人’,而别的人们也还是‘下等’的一般。”
    • 15.
      考异释义:⒈考订书籍版本的文字或所记事实的异同。 清 叶廷琯《吹网录·附论周圣楷辑<楚宝>》:“新化 邓湘皋显鹤 重校刊於 道光 九年,别为攷异、增辑,附在各卷之后。”⒉谓考订书籍不同版本间文字或所记事实之异同。如: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考异》;宋 朱熹《韩文考异》;清 钱大昕《廿二史考异》。
    • 16.
      考文释义:⒈考订古代典籍中或金石上的文字。⒉原指考正书名。⒊考试辞章。
    • 17.
      考校释义:⒈亦作“攷较”。考试。《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八年》:“伏惟祖宗以来,得人不少,攷较文艺,固有规程,不须变更,以长浮薄,请并如旧制。”⒉考察比较。《红楼梦》第一回:“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攷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我之上。”清 薛福成《筹洋刍议·利器》:“非由驻洋明练之大员精心攷校,无从得其要领。”⒊考订,校对。清 张惠言《江安甫葬铭》:“受 郑 氏《礼记》,日夜诵习,旁及他 郑 氏书、先 汉 诸儒説,攷校推究,往往通大义。”⒋考查比较。《礼记·学记》:“比年入学,中年考校。”郑玄 注:“乡遂大夫
    • 18.
      考迹释义:⒈见“考迹”。⒉亦作“考跡”。考核事迹。⒊犹考订。
    • 19.
      订稽释义:稽考订定。
    • 20.
      诠订释义:评断考订。詮,通“銓”。

考订(kaodi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考订是什么意思 考订读音 怎么读 考订,拼音是kǎo dìng,考订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考订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