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派 [wěi pài]
1. 委托安排。委任派遣。
委派 引证解释
⒈ 委托安排。
引《儿女英雄传》第十一回:“这个断不敢领,一则呢,是 十三妹 姑娘的委派;再我们头领也有话在头里。”
⒉ 委任派遣。
引《官场现形记》第二十回:“他却有一件好处,这些差缺并不安置自己的私人,先检着正途出身人员,按照次序委派。”
老舍 《四世同堂》五一:“日本 军部已委派许多 日本 的经济学家研究战时的经济。”
国语词典
委派 [wěi pài]
⒈ 委任、派遣。
引《官话指南·卷四·官话问答》:「今日我们领事官委派我来,和大人商量一件公事。」
近任用 委托
委派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任用释义:委派人员担任职务:任用贤能。任用得人。
- 2.
委托释义:请人或机构等代办:这事就委托你了。
委派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代办释义:⒈代行办理:代办托运。邮政代办所。⒉一国以外交部长名义派驻另一国的外交代表。⒊大使或公使不在职时,在使馆的高级人员中委派的临时负责人员,叫临时代办。
- 2.
任用释义:委派人员担任职务:任用贤能。任用得人。
- 3.
八府巡按释义:巡按之名,起于明代,非固定职官,临时由朝廷委派监察御史担任,分别巡视各省,考核吏治。“八府巡按”常见于戏曲、小说,民间多视为清廉而有权势的大官。
- 4.
到职释义:接受任命或委派,来到工作岗位:他一到职就去最贫困的乡村进行调查研究。
- 5.
勘灾释义:清 制,地方发生灾情,由督抚委派官员勘定受灾程度,六成以上的为成灾,五成以下的为不成灾。然后结报督抚,限期奏闻。夏灾限六月报完,秋灾限九月报完。
- 6.
县正堂释义:旧时知府、知州、知县均为地方长官,其正式办公处为衙署大堂,因此称为正堂。故亦以“县正堂”为知县的代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回:“我细看他的行李,除了衣箱之外,还有一个大帽盒,都黏着‘江苏即补县正堂’的封条。”《白族民间故事传说集·白蟒围营》:“他委派了自己的心腹 夏一松,作了 剑川县 的县正堂。”
- 7.
受职释义:接受上级委派的职务。
- 8.
国使释义:受国家委派、代表国家而出使他国的使者。
- 9.
外委释义:清 代武官名。 初为额外委派,后成定制。外委千总,正八品;外委把总,正九品;额外外委,从九品。
- 10.
大员释义:旧时指职位高的人员(多用于委派时):考察大员。接收大员。
- 11.
委员释义:⒈委员会的成员。⒉旧时被委派担任特定任务的人员。
- 12.
委署释义:⒈谓擅离职守。《三国志·蜀志·先主传》“与 先主 并力”裴松之 注引 晋 虞溥《江表传》:“备 遣人慰劳之。瑜 曰:‘有军任,不可得委署,儻能屈威,诚副其所望。’”《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引此文,胡三省 注云:“委,弃也。署,置也。”⒉官署缺员时,委派其他官员代理。清 蒋良骐《东华录》卷六:“又 江 右甫经兵燹,无贡生应考,学官乏人,武生杂流,夤缘委署,请命抚按学臣察革,择举人之文行兼优者充之。”《老残游记》第六回:“小的主人姓 申,新从省里出来,抚台委署 城武县 的。”
- 13.
宜差释义:南宋安抚使多奉诏便宜行事,未得皇帝命令而便宜委派官吏。
- 14.
宪委释义:旧时谓上司的委派。
- 15.
宪行释义:旧称上司委派之事。
- 16.
差委释义:派遣,委派。
- 17.
干办释义:⒈谓干练能办事。⒉经办;办理。⒊亦称“干办公事”。原名勾当公事,避宋高宗赵构名讳改。制置使、总领、安抚使、镇抚使、转运使、提点刑狱公事、都大提举茶马、都大提举坑冶、三衙长官等属官。由长官委派处置各种事务。
- 18.
摘印释义:清 制,地方官犯事,须即撤职者,即由督抚委派人员收取该官印信,限日离任,叫“摘印”。《清会典事例·吏部·外官参劾》:“特参贪酷拏问质审等犯,一面具题,一面摘印看守。”《儒林外史》第十七回:“那晓得百姓要留这官,鸣锣罢市,围住了摘印的官,要夺回印信。”
- 19.
改土归流释义:明清王朝在部分民族地区 废除土司、实行流官统治的政治措施。即改变过去以当地统治者为世袭官吏(土官)的制度,按照内地做 法,委派有一定任期的官吏(流官)实行统治。
- 20.
札委释义:旧时官府委派差使的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