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路 [shì lù]
1. 指人世的经历。
例世路风波。
英[in one's life;]
世路 引证解释
⒈ 人世间的道路。指人们一生处世行事的历程。
引《后汉书·张衡传》:“吾子性德体道,篤信安仁,约己博蓺,无坚不钻,以思世路,斯何远矣!”
唐 杜甫 《春归》诗:“世路虽多梗,吾生亦有涯。”
宁调元 《燕京杂诗》之五:“人情叶叶都如此,世路悠悠古所难。”
⒉ 指宦途。
引《后汉书·崔骃传》:“子苟欲勉我以世路,不知其跌而失吾之度也。”
明 屠隆 《綵毫记·颁诏云梦》:“但权臣女謁,方布列於要津;野性疎才,恐不宜於世路,为之奈何?”
⒊ 犹世道,指社会状况。
引《晋书·庾珉传》:“初, 洛阳 之未陷也, 珉 为侍中,直于省内,谓同僚 许遐 曰:‘世路如此,祸难将及,吾当死乎此屋耳!’”
《周书·黎景熙传》:“﹝ 景熙 ﹞客於 潁川,以世路未清,欲优游卒岁。”
《南史·隐逸传下·阮孝绪》:“陈郡 袁峻 谓曰:‘往者天地闭,贤人隐。今世路已清,而子犹遁,可乎?’”
⒋ 世情;世事。
引唐 张乔 《赠头陀僧》诗:“已知世路皆虚幻,不觉空门是寂寥。”
《红楼梦》第四八回:“这么大人了,若只管怕他不知世路,出不得门,干不得事,今年关在家里,明年还是这个样儿。”
⒌ 世俗。
引《红楼梦》第一一五回:“不意视弟为蠢物,所以将世路的话来酬应。”
国语词典
世路 [shì lù]
⒈ 社会的状况。唐·白居易〈迂叟〉诗:「冷暖俗情谙世路,是非闲论任交亲。」也作「世道」。
引《红楼梦·第四回》:「外甥年轻,不知世路,在外住著,恐有人生事。」
世路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百八盘释义:本形容山路弯曲险阻,后亦以喻世路崎岖。 宋 黄庭坚《新喻道中寄元明用觞字韵》:“一百八盘擕手上,至今犹梦绕羊肠。”宋 陆游《入蜀记》:“二十四日早抵 巫山县 ……隔江 南陵山 极高大,有路如綫,盘屈至絶顶,谓之一百八盘。”宋 辛弃疾《水调歌头·元日投宿博山寺》词:“四十九年前事,一百八盘狭路,柱杖倚墙东。”
- 2.
世路荣枯释义:世路:生活道路。 世间人事经历的兴盛和衰败。
- 3.
世路风波释义:世路:生活道路;风波:各种矛盾。指生活中充满各种矛盾。
- 4.
口采释义:亦作“口彩”。吉利的话。清 梁绍壬《两般秋雨盦随笔·口采》:“口采,吉语也。”《文明小史》第十五回:“三人初出茅庐,於世路上一切事情,都是见所未见,听了这个,甚是希奇。但是听了他的口彩,心上也就高兴,一齐伸手接了过来。”《新民晚报》16:“邢老伯 又是老思想的人,岁末年初要讨‘口彩’。”
- 5.
呫哔释义:亦作“呫毕”。犹佔毕。后泛称诵读。明 李贽《王龙谿先生告文》:“先生以言教天下,而学者每呫嗶其语言,以为先生之妙若斯也,而不知其糟粕也,先生不贵也。”清 乐宫谱《毛生》:“公等穷年呫毕,足跡不出三里外,宁知世路之嶮巇哉。”田北湖《论文章源流》:“汉 兴试士,呫嗶之徒,相率应制,以博禄位。”
- 6.
平处释义:⒈平坦的地方,坦途。 唐 曹松《赠镜湖处士方干》诗:“世路不妨平处少,才人惟是屈声多。”⒉平常之处。《新唐书·孟郊传》:“李观 亦论其诗,曰‘高处在古无上,平处下顾二 谢’云。”⒊平等相处。《醒世姻缘传》第八三回:“题了钦差出去,凭他巡抚、巡按都是平处。”⒋评判裁决。《汉书·杜周传》:“吏民上书言便宜,有异,輒下 延年 平处復奏。”颜师古 注:“先平处其可否,然后奏言。”《后汉书·史弼传》:“乞露臣奏,宣示百僚,使臣得於清朝明言其失,然后詔公卿平处其法。”
- 7.
成阔释义:阔别。《三国志·蜀志·许靖传》:“世路戎夷,祸乱遂合,駑怯偷生,自窜蛮貊,成阔十年,吉凶礼废。”
- 8.
扪参历井释义:参、井,皆星宿名,分别为蜀秦分野。指自秦入蜀途中,山势高峻,可以摸到参、井两星宿。形容山势高峻,道路险阻。亦形容世路艰难。
- 9.
时路释义:⒈世路,世俗。 ⒉当代。⒊即玉路。天子所乘之车。路,同“輅”。
- 10.
村醪释义:村酒。醪,本指酒酿。引申为浊酒。唐 司空图《柏东》诗:“免教世路人相忌,逢著村醪亦不憎。”宋 陆游《今年立冬后菊方盛开小饮》诗:“野实似丹仍似漆,村醪如蜜復如齏。”郭沫若《行路难》诗:“在我并无奢求,若有村醪,何须醇酒。”
- 11.
相门洒埽释义:《史记·齐悼惠王世家》:“魏勃 少時,欲求見 齊 相 曹參,家貧無以自通,乃常獨早夜埽 齊 相舍人門外……於是舍人見 勃 曹參,因以爲舍人。”后因以“相門灑埽”形容干求有术。清 钱谦益《吉水公总宪诣阙》诗:“世路揶揄誠有鬼,相門灑埽豈無人。”
- 12.
虫臂释义:比喻微不足道之物。 唐 皎然《禅思》诗:“伤哉 子桑扈,虫臂徒虚言。”宋 陆游《行年》诗:“吾生一虫臂,世路几羊肠。”清 姚鼐《寄仲孚应宿》诗:“虫臂观生非有象,马肝持论故无亲。”参见“虫臂鼠肝”。
- 13.
行路难释义:⒈行路艰难。亦比喻处世不易。唐 杜甫《宿府》诗:“风尘荏苒音书絶,关塞萧条行路难。”唐 白居易《太行路》诗:“行路难,不在水,不在山,只在人情反覆间。”⒉乐府杂曲歌辞名。内容多写世路艰难和离情别意。原为民间歌谣,后经文人拟作,采入乐府。南朝 宋 鲍照《拟行路难》十九首及 唐 李白 所作《行路难》三首都较著名。《晋书·袁山松传》:“初,羊曇 善唱乐,桓伊 能挽歌,及 山松《行路难》继之,时人谓之‘三絶’。”陈去病《少年行》之三:“劝君莫诵《行路难》,劝君莫復居 长安。”
- 14.
风涛释义:⒈风浪。南朝 宋 颜延之《车驾幸京口侍游蒜山作》诗:“春江壮风涛,兰野茂荑英。”唐 杜甫《曲江三章章五句》诗:“曲江 萧条秋气高,菱荷枯折随风涛。”何其芳《树阴下的默想》:“但我却甘愿冒着风涛,带着渴望,独自在无涯的海上航行。”⒉比喻艰险的遭遇。唐 项斯《欲别》诗:“归期无岁月,客路有风涛。”元 刘因《人情》诗:“人情云雨 九疑山,世路风涛 八节滩。”明 唐顺之《与杨虞坡司马书》:“风涛兵戈倥偬中,因差人入京谢恩。”⒊比喻规模大而气势猛烈的事件或现象。鲁迅《二心集·“民族主义文学”的任务和运命》:“须到
- 15.
餐风宿露释义:也说风餐露宿、露宿风餐。 风里吃饭,露天下睡觉。宋陆游《宿野人家》诗:“老来世路浑谙尽,露宿风餐未觉非。” 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
- 16.
高张释义:⒈谓居高位而嚣张跋扈。《楚辞·卜居》:“谗人高张,贤士无名。”王逸 注:“高张,居朝堂也。”洪兴祖 补注:“张音帐,自侈大也。”《水浒传》第一○八回:“方今谗人高张,贤士无名,虽材怀 随和,行若 由 夷 的,终不能达九重。”⒉谓高涨。明 徐枋《送远诗》:“世路悲嶮巇,谗言何高张!”闻一多《文·画展》:“在这复古气焰高张的年代,自然正是你们扬眉吐气的时机。”⒊高高张挂。汉 司马相如《美人赋》:“芳香郁烈,黼帐高张。”《汉书·礼乐志》:“高张四县,乐充宫廷。”颜师古 注:“晋灼 曰:‘四县,乐四县也,天子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