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仁 [lǐ rén]
1. 谓居住在仁者所居之里;与仁人为邻。
里仁 引证解释
⒈ 谓居住在仁者所居之里;与仁人为邻。
引《论语·里仁》:“里仁为美。”
何晏 集解引 郑玄 曰:“里者,仁之所居。居于仁者之里,是为美。”
陆德明 释文:“里,犹邻也。言君子择邻而居,居於仁者之里。”
晋 潘岳 《闲居赋》:“训若风行,应如草靡。此里仁所以为美, 孟母 所以三徙也。”
唐 元稹 《代曲江老人百韵》:“蛮貊同车轨,乡原尽里仁。”
里仁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则释义:⒈犹言一方面。多用于并列叙述两件事时。《论语·里仁》:“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汉 王充《论衡·量知》:“一则不能见是非,一则畏罚不敢直言。”毛泽东《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第四章:“保持较大一部分兵力于适当的机动地区,不要绝对地分散,一则便于应付可能的事变,一则使分散执行的任务有一个重心。”⒉与“二则”、“三则”等连用,列举原因或理由。《朱子语类》卷十六:“《大学》诚意,看来有三样:一则内全无好善恶恶之实,而专事掩覆於外者,此不诚之尤也。”《西游记》第一回:“﹝神仙﹞教我遇烦恼时,即
- 2.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释义:一方面因而高兴,一方面因而害怕。形容又喜又忧的复杂心情。《论语·里仁》:“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 3.
一唯释义:⒈语出《论语·里仁》:“子曰:‘参 乎!吾道一以贯之。 ’曾子 曰:‘唯。’”后因以“一唯”谓应诺迅速,全无疑问。《朱子语类》卷四一:“颜子 问目,却是初学时;曾子 一唯,年老成熟时也。”明 李贽《寄焦弱侯书》:“观自言 回 死则亡,未闻有好学者,则 参 虽一唯,亦不得谓之好学矣。”⒉谓完全听从。明 沉德符《野获编·内阁三·相公投刺司礼》:“冯保 势虽张,然一唯 江陵 指麾。”《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何消如此多疑!使得,使得。一唯尊命,只求快些。”
- 4.
不孤释义:⒈古时幼年丧父为孤,孤子受到长辈父亲般的照顾称为不孤。宋 邵伯温《闻见前录》卷二十:“康节 先公既捐馆,二 程 先生于 伯温 有不孤之意,所以教载甚厚。”⒉不孤单,不单独。《论语·里仁》:“德不孤,必有邻。”沉兼士《<积微居小学金石论丛>序》:“今读此编,深幸吾道之不孤。”
- 5.
仁里释义:仁者居住的地方。 语本《论语·里仁》:“里仁为美。”何晏 集解引 郑玄 曰:“里者,民之所居,居於仁者之里,是为美。”后泛称风俗淳美的乡里。汉 张衡《思玄赋》:“匪仁里其焉宅兮,匪义迹其焉追?”南朝 梁 萧统《诒明山宾》诗:“筑室非道傍,置宅归仁里。”清 方文《赠赵止安先生》诗:“今年过仁里,二公皆已逝。”
- 6.
何有释义:⒈有什么。《诗·邶风·谷风》:“何有何亡,黽勉求之。”郑玄 笺:“君子何所有乎?何所亡乎?”晋 潘尼《赠陆机出为吴王郎中令》诗:“崐山 何有?有瑶有珉。”⒉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难。《论语·里仁》:“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何晏 集解:“何有者,言不难。”《孟子·梁惠王下》:“王如好货,与百姓同之,於王何有?”汉 袁康《越绝书·计倪内经》:“王审用臣之议,大则可以王,小则可以霸,於何有哉?”晋 陶潜《拟古》诗之一:“意气倾人命,离隔復何有?”⒊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怜惜、不爱重等。《左传·僖公二十四年》:“除君
- 7.
千里仁风释义:千里仁风 参见政事部·治理“仁风动”。唐高湘《和李尚书命妓饯崔侍御》:“谢安春洛饯袁宏,千里仁风一扇清。”
- 8.
夕死释义:语出《论语·里仁》:“朝闻道,则夕死可矣。”后以“夕死”谓为追求真理,死亦无憾的精神。
- 9.
德邻释义:《论语·里仁》:“子曰:‘德不孤,必有邻。’”何晏 集解:“方以类聚,同志相求,故必有邻,是以不孤。”后指有德之人相聚为伴。
- 10.
志道释义:⒈有志于道。语出《论语·里仁》:“士志於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汉武内传》:“若其志道,将以身投饿虎,忘躯破灭,蹈火履水,固於一志,必无忧也。”北魏郦道元《水经注·鲍丘水》:“施主虑闕道业,故崇斯构,是以志道者多栖託焉。”⒉把道理记在心里。志,通“识”。
- 11.
怀惠释义:谓感念长上的恩惠。 《论语·里仁》:“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唐 吴兢《贞观政要·直谏》:“陛下功高矣,民未怀惠。”南唐 张绍《冲佑观》诗:“羣生怀惠,犹劳宵旰。”宋 孔平仲《续世说·直谏》:“今以立可汗为名,可汗未定,又往市马,彼以为意在市马,不为专立可汗,可汗得立,则不甚怀惠。”
- 12.
敏行释义:指勉力修身。语本《论语·里仁》:“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 13.
爱日释义:⒈珍惜时日。 《吕氏春秋·上农》:“敬时爱日,至老不休。”汉 王符《潜夫论·爱日》:“圣人深知,力者乃民之本也而国之基,故务省役而为民爱日。”宋 黄庭坚《寄耿令几父过新堂邑作迺几父旧治之地》诗:“勉哉思爱日,赠言同马檛。”清 梁章鉅《归田琐记·北东园日记诗》:“爱日且增初日学,望云兼慰看云情。”⒉汉 扬雄《法言·孝至》:“事父母自知不足者,其 舜 乎!不可得而久者,事亲之谓也,孝子爱日。”李轨 注:“无须臾懈於心。”后以指儿子供养父母的时日。《论语·里仁》“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宋 朱熹 集注:“常知父母之
- 14.
见贤思齐释义: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 《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15.
观过知仁释义:察看人的过失,即可辨别贤愚。《论语·里仁》:“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 16.
言讷释义:亦作“言纳”。说话迟钝不流畅。语出《论语·里仁》:“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邢昺 疏:“訥,迟钝也;敏,疾也,言君子但欲迟钝於言敏捷於行,恶时人行不副言也。”汉 严遵《道德指归论·天下谓我》:“容疏言纳,貌朴而鄙。”唐 韩愈《上考功崔虞部书》:“欲学为佞,则患言訥词直,卒事不成。”唐 柳宗元《上权德舆补阙温卷决进退启》:“色平气柔,言訥性鲁。”
- 17.
贯一释义:统贯于某一个基本观念。 语本《论语·里仁》:“吾道一以贯之。”杨伯峻 注:“贯,贯穿,统贯。”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然则博闻为馈贫之粮,贯一为拯乱之药。”唐 杨炯《<王勃集>序》:“仰贯一以知归,希体二而致远。”明 汤显祖《<蜀大藏经>序》:“象帝摽玄窍之观,似已涉其空实;素王 开贯一之宗,亦未消其所能。”
- 18.
闻道释义:⒈领会某种道理。 《论语·里仁》:“朝闻道,夕死可矣。”唐 韩愈《师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明 李贽《卓吾论略》:“吾父子儻亦闻道於此,虽万里可也。”⒉听说。唐 杜甫《秋兴》诗之四:“闻道 长安 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元 秦简夫《赵礼让肥》第二折:“岂不闻道是哀哀父母劬劳。”李木庵《东山吟》:“闻道时危党錮急,伤心不许问家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