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一隅 一隅的意思

一隅

简体一隅
繁体
拼音yī yú
注音ㄧˋ ㄩ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yī,(1) 数名,最小的正整数(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壹”代)。(2) 纯;专。【组词】:专一。一心一意。(3) 全;满。【组词】:一生。一地水。(4) 相同。【组词】:一样。颜色不一。(5) 另外的。【例句】:蟋蟀一名促织。(6) 表示动作短暂,或是一次,或具试探性。【组词】:算一算。试一试。(7) 乃;竞。【组词】:一至于此。(8) 部分联成整体。【组词】:统一。整齐划一。(9) 或者。【组词】:一胜一负。(10) 初次。【组词】:一见如故。(11) 中国古代乐谱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7”。

yú,(1) 角落。【组词】:城隅。墙隅。屋隅。隅隙(屋角的洞穴)。向隅而泣。(2) 〔隅中〕将近中午的时候。(3) 靠边的地方。【组词】:海隅。

基本含义

指一个小角落或一个狭小的空间。

一隅的意思

一隅 [yī yú]

1. 指一个角落。亦泛指事物的一个方面。引申为片面。见“一隅之见”、“一隅之说”。指一个狭小的地区。

一隅 引证解释

⒈ 指一个角落。亦泛指事物的一个方面。

《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復也。”
《吕氏春秋·士容》:“故火烛一隅,则室偏无光。”
《北齐书·酷吏传·宋游道》:“虽赃污未露,而姦诈如是。举此一隅,餘诈可验。”
郭沫若 《洪波曲》第三章三:“他俩在客厅的靠后一隅,替我安下了一尊床。”

⒉ 引申为片面。见“一隅之见”、“一隅之説”。

⒊ 指一个狭小的地区。

《汉书·赵充国传》:“今久转运烦费,倾我不虞之用以澹一隅,臣愚以为不便。”
明 何景明 《渡泸赋》:“伟雄并乎三分,耻偏安乎一隅。”
沈从文 《从文自传·辰州》:“单是 湘 西一隅,除客军一混成旅外,集中约十万人。”


国语词典

一隅 [yī yú]

⒈ 一个角落。

《文选·李陵·与苏武诗三首之一》:「风波一失所,各在天一隅。」
《文选·左思·三都赋序》:「聊举其一隅,摄其体统,归诸诂训焉。」


一隅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隅见释义:片面的识见。
    • 2.
      隅坐释义:⒈坐于席角旁。古无椅,布席共坐于地,尊者正席,卑者坐于旁位。⒉坐位的侧边。
    • 3.
      隅辟释义:边境,国境。辟,通“僻”。
    • 4.
      隅夷释义:古代神话传说中日出处。后多指 朝鲜、日本 等东方诸国。

一隅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斗絶一隅释义:孤悬边远之地;僻处边远之地。《魏书·西域传·焉耆》:“焉耆 爲國,斗絶一隅,不亂日久。”《旧五代史·唐书·李袭吉传》:“梁祖 覽之,至‘毒手尊拳’之句,怡然謂 敬翔 曰:‘李公 斗絶一隅,安得此文士,如吾之智算,得 襲吉 之筆才,虎傅翼矣!’”
    • 2.
      一曲释义:⒈水流弯曲处。⒉犹一弯。⒊犹一隅。曲,局部,片面。⒋犹一缕。⒌一首乐曲。
    • 3.
      一隅释义:⒈一个角落:一隅之地。偏安一隅。⒉偏于一方面的:一隅之见。
    • 4.
      举一反三释义:从一件事物的情况、道理类推而知道许多事物的情况、道理。形容善于类推,能由此及彼。《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宋朱熹《答胡伯逢书》:“夫告往知来,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者皆适。” 反:类推。
    • 5.
      举隅释义:举一端为例。 意在使人由此一端而推知其他。语出《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復也。”唐 杜甫《壮游》诗:“举隅见烦费,引古惜兴亡。”清 顾炎武《与友人论易书》:“夫子作《大象》,多於《卦》《爻》之辞之外,别起一义以示学者,使之触类而通,此即举隅之説也。”参见“举一反三”。
    • 6.
      偏安释义:指封建王朝失去国家的中心地带(多指中原)而苟安于仅存的部分领土:偏安一隅。
    • 7.
      偏据释义:谓据有一隅之地。
    • 8.
      偏隅释义:⒈一方之地;一隅之地。《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元年》:“张天锡 承祖父之资,藉百年之业,擅命 河 右,叛换偏隅。”清 曾国藩《送江小帆同年视学湖北序》:“其为我播告偏隅,咸使知之。”⒉指偏僻的地方。曹亚伯《保路运动》:“四川 僻处偏隅,情形不能外达。”⒊喻指整体中的一部分,一个方面。明 王廷相《石龙集序》:“其为志也,得其偏隅而迷其综括,欲周天下之变难矣。”
    • 9.
      割据政权释义:历史学名词,通常指在某国固有版图内占领一隅,但未列入中央政权有效管辖范围的地方势力。
    • 10.
      厘捐释义:⒈即厘税。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五编第一章第三节:“1853年刑部侍郎 雷以諴 在 扬州 帮办军务,为筹措 江 北大营的军饷,在 仙女庙 等地创办厘捐。”⒉又称厘金、厘金税。晚 清 实行的一种行商税。在水陆要隘设立关卡,征收过往商品百分之一的捐税,百分之一为厘,故名。《清史稿·食货志六》:“釐金抽捐,创始 扬州 一隅,后遂推行全国。咸丰 三年,刑部右侍郎 雷以諴 治军 扬州,始於 仙女庙 等镇创办釐捐。”《文明小史》第十五回:“国家不裁釐捐,这些弊病总不能除的。”郑观应《盛世危言·税则》:“迨后天下多事,始
    • 11.
      反隅释义:比喻类推。能由此而知彼。语本《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復也。”宋 程大昌《考古编·中庸论一》:“苟去圣日远,又不得天下英才以教,而徒执反隅故法,则恐微言由己而絶,故寧极书所得,以待知者。”
    • 12.
      吴下阿蒙释义:吴下:现江苏长江以南;阿蒙:指吕蒙。居处吴下一隅的吕蒙。比喻人学识尚浅。
    • 13.
      啓导释义:⒈开导;启发指导。 三国 魏 嵇康《声无哀乐论》:“今蒙启导,将言其一隅焉。”晋 葛洪《抱朴子·勖学》:“启导聪明,饰染质素。”徐特立《徐懋恂由巴黎致湘学界书》:“见我等学法语,音不合则殷勤启导。”⒉开道,引路。三国 魏 曹操《表论田畴功》:“王旅出塞,途由山中九百餘里,畴 帅兵五百,启导山谷,遂灭 乌丸,荡平塞表。”
    • 14.
      困处释义:⒈困难处境。⒉指困难地处于。如:困处一隅。
    • 15.
      固守一隅释义:一隅是本指四方形的一角。引申指一个角落或狭小的空间,固守是指保卫和防守得非常坚固,固守一隅是指某个地方保卫的很坚固。
    • 16.
      墟拘释义:《庄子·秋水》:“井鼃不可以语於海者,拘於虚也。”后以“墟拘”喻孤居一隅,见闻不广。
    • 17.
      天角释义:⒈谓天之一隅。⒉犹天涯。指遥远的地方。⒊谓前额之中央部位。
    • 18.
      安于一偶释义:安于一隅是一个成语,隅:角落。意思为安心在某一个角落。形容苟安一角,不求进取。
    • 19.
      小朝廷释义:⒈谓地方长官某一方面的规模、行动类似朝廷。 指罗致人才之多。⒉谓地方长官某一方面的规模、行动类似朝廷。指气焰权势之盛。⒊指偏安一隅的政权。
    • 20.
      挈缾释义:⒈亦作“挈瓶”。汲水用的小瓶。比喻才智浅小。《左传·昭公七年》:“虽有挈缾之知,守不假器,礼也。”《文选·陆机<文赋>》:“患挈瓶之屡空,病昌言之难属。”吕延济 注:“挈瓶,小器也,喻小智之人才思屡空也。”宋 李曾伯《代蜀总升大府少卿谢丞相》:“伏念某窥管材疎,挈瓶智小。”清 黄宗羲《玄若高公墓志铭》:“老臣以一隅为挈瓶之守,岂知其无益於天下之大数也。”⒉谓提瓶汲水。唐 陈子昂《感遇》诗之二四:“挈瓶者谁子?姣服当青春。”

一隅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斗絶一隅释义:孤悬边远之地;僻处边远之地。《魏书·西域传·焉耆》:“焉耆 爲國,斗絶一隅,不亂日久。”《旧五代史·唐书·李袭吉传》:“梁祖 覽之,至‘毒手尊拳’之句,怡然謂 敬翔 曰:‘李公 斗絶一隅,安得此文士,如吾之智算,得 襲吉 之筆才,虎傅翼矣!’”
    • 2.
      一曲释义:⒈水流弯曲处。⒉犹一弯。⒊犹一隅。曲,局部,片面。⒋犹一缕。⒌一首乐曲。
    • 3.
      一隅释义:⒈一个角落:一隅之地。偏安一隅。⒉偏于一方面的:一隅之见。
    • 4.
      举一反三释义:从一件事物的情况、道理类推而知道许多事物的情况、道理。形容善于类推,能由此及彼。《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宋朱熹《答胡伯逢书》:“夫告往知来,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者皆适。” 反:类推。
    • 5.
      举隅释义:举一端为例。 意在使人由此一端而推知其他。语出《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復也。”唐 杜甫《壮游》诗:“举隅见烦费,引古惜兴亡。”清 顾炎武《与友人论易书》:“夫子作《大象》,多於《卦》《爻》之辞之外,别起一义以示学者,使之触类而通,此即举隅之説也。”参见“举一反三”。
    • 6.
      偏安释义:指封建王朝失去国家的中心地带(多指中原)而苟安于仅存的部分领土:偏安一隅。
    • 7.
      偏据释义:谓据有一隅之地。
    • 8.
      偏隅释义:⒈一方之地;一隅之地。《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元年》:“张天锡 承祖父之资,藉百年之业,擅命 河 右,叛换偏隅。”清 曾国藩《送江小帆同年视学湖北序》:“其为我播告偏隅,咸使知之。”⒉指偏僻的地方。曹亚伯《保路运动》:“四川 僻处偏隅,情形不能外达。”⒊喻指整体中的一部分,一个方面。明 王廷相《石龙集序》:“其为志也,得其偏隅而迷其综括,欲周天下之变难矣。”
    • 9.
      割据政权释义:历史学名词,通常指在某国固有版图内占领一隅,但未列入中央政权有效管辖范围的地方势力。
    • 10.
      厘捐释义:⒈即厘税。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五编第一章第三节:“1853年刑部侍郎 雷以諴 在 扬州 帮办军务,为筹措 江 北大营的军饷,在 仙女庙 等地创办厘捐。”⒉又称厘金、厘金税。晚 清 实行的一种行商税。在水陆要隘设立关卡,征收过往商品百分之一的捐税,百分之一为厘,故名。《清史稿·食货志六》:“釐金抽捐,创始 扬州 一隅,后遂推行全国。咸丰 三年,刑部右侍郎 雷以諴 治军 扬州,始於 仙女庙 等镇创办釐捐。”《文明小史》第十五回:“国家不裁釐捐,这些弊病总不能除的。”郑观应《盛世危言·税则》:“迨后天下多事,始
    • 11.
      反隅释义:比喻类推。能由此而知彼。语本《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復也。”宋 程大昌《考古编·中庸论一》:“苟去圣日远,又不得天下英才以教,而徒执反隅故法,则恐微言由己而絶,故寧极书所得,以待知者。”
    • 12.
      吴下阿蒙释义:吴下:现江苏长江以南;阿蒙:指吕蒙。居处吴下一隅的吕蒙。比喻人学识尚浅。
    • 13.
      啓导释义:⒈开导;启发指导。 三国 魏 嵇康《声无哀乐论》:“今蒙启导,将言其一隅焉。”晋 葛洪《抱朴子·勖学》:“启导聪明,饰染质素。”徐特立《徐懋恂由巴黎致湘学界书》:“见我等学法语,音不合则殷勤启导。”⒉开道,引路。三国 魏 曹操《表论田畴功》:“王旅出塞,途由山中九百餘里,畴 帅兵五百,启导山谷,遂灭 乌丸,荡平塞表。”
    • 14.
      困处释义:⒈困难处境。⒉指困难地处于。如:困处一隅。
    • 15.
      固守一隅释义:一隅是本指四方形的一角。引申指一个角落或狭小的空间,固守是指保卫和防守得非常坚固,固守一隅是指某个地方保卫的很坚固。
    • 16.
      墟拘释义:《庄子·秋水》:“井鼃不可以语於海者,拘於虚也。”后以“墟拘”喻孤居一隅,见闻不广。
    • 17.
      天角释义:⒈谓天之一隅。⒉犹天涯。指遥远的地方。⒊谓前额之中央部位。
    • 18.
      安于一偶释义:安于一隅是一个成语,隅:角落。意思为安心在某一个角落。形容苟安一角,不求进取。
    • 19.
      小朝廷释义:⒈谓地方长官某一方面的规模、行动类似朝廷。 指罗致人才之多。⒉谓地方长官某一方面的规模、行动类似朝廷。指气焰权势之盛。⒊指偏安一隅的政权。
    • 20.
      挈缾释义:⒈亦作“挈瓶”。汲水用的小瓶。比喻才智浅小。《左传·昭公七年》:“虽有挈缾之知,守不假器,礼也。”《文选·陆机<文赋>》:“患挈瓶之屡空,病昌言之难属。”吕延济 注:“挈瓶,小器也,喻小智之人才思屡空也。”宋 李曾伯《代蜀总升大府少卿谢丞相》:“伏念某窥管材疎,挈瓶智小。”清 黄宗羲《玄若高公墓志铭》:“老臣以一隅为挈瓶之守,岂知其无益於天下之大数也。”⒉谓提瓶汲水。唐 陈子昂《感遇》诗之二四:“挈瓶者谁子?姣服当青春。”

一隅造句

1.虽然,雅典之于整个希腊世界,不过是其中的一隅之地。

2.人但各以其一隅之见认定,以为道止如此,所以不同。

3.稻作文化之区已从一隅之地而扩展到全国大部地方。

4.要不是他一隅之见,人们根本就不知她的用意。

5.本文执一隅之见,求教于大方之家。

6.在学习上我们要一隅三反,才能触类旁通。

7.梅花虽然独居一隅,但是它无时无刻不扬眉吐气。

8.成功是浸润鲜血的春花,明媚脱俗,傲然挺过寒冬的雨夜。成功是顶天立地的山岳,巍峨厚重,坚韧伫立苍茫的大地。成功是经久不灭的星辉,璀璨夺目,永恒装点星空的一隅

9.幸福是一朵美丽的奇葩,找到他的人都是快乐的;幸福是一幅美丽的画卷,看到他的人个个心满意足;幸福是空山一隅,见到他的人都驻足不前;幸福是一缕温暖的阳光,温暖寒日里的每个人。

10.成功是经久不灭的星辉,璀璨夺目,永恒装点星空的一隅

11.大多数文明古国,其农业均发生在自然条件单一的一隅之地。

12.科学的研究,要与国际一致,不能囿于一隅之见,不能自外于国际学术发展的大潮。

一隅(yiy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一隅是什么意思 一隅读音 怎么读 一隅,拼音是yī yú,一隅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一隅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