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命 [pì mìng]
1. 征召,任命。
辟命 引证解释
⒈ 征召,任命。
引《后汉书·贾逵传》:“均 字 少宾,安贫好学,隐居教授,不应辟命。”
《后汉书·文苑传下·边让》:“大将军 何进 闻 让 才名,欲辟命之,恐不至,诡以军事徵召。”
唐 李颀 《赠别高三十五》诗:“忽然辟命下,众谓趋丹墀。”
宋 王禹偁 《赠别鲍秀才序》:“刺史二千石,絶辟命之路,公卿大夫,无资廕之恩;虽九品下僚,一邑小吏,必由乡举而后进。”
国语词典
辟命 [pì mìng]
⒈ 古代朝廷征召人作官的命令。。
引《后汉书·卷三六·贾逵传》:「隐居教授,不应辟命。」
《三国演义·第三三回》:「我生受其辟命,亡而不哭,非义也。」
辟命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命释义:⒈周 代分官爵为九等,称九命。三命为公侯伯之卿。命,爵命。见《周礼·春官·典命》、《礼记·王制》。《左传·昭公十二年》:“及 平子 伐 莒,克之,更受三命。”杜预 注:“十年,平子 伐 莒,以功加三命。”《荀子·大略》:“三命,族人虽七十不敢先。”王先谦 集解:“三命,卿也。”⒉称任州府官的辟命。《后汉书·李陈庞陈等传论》:“任棠 姜岐,世著其清,结瓮牖而辞三命。”李贤 注:“谓 任 姜 辞太守之辟也。”南朝 宋 颜延之《陶徵士诔序》:“初辞州府三命,后为 彭泽 令,道不偶物,弃官从好。”⒊术数家以受命
- 2.
孤櫂释义:亦作“孤棹”。独桨。借指孤舟。唐 长孙佐辅《杭州秋日别故友》诗:“独随孤櫂去,何处更同衾。”宋 徐铉《送黄秀才姑熟辟命》诗:“水云孤棹去,风雨暮春寒。”明 姚潜《叶南屏田梅岑携樽过访同家舒恭侄赋》诗:“孤棹愁中去,清歌醉后听。”柳亚子《为香凝先生题画》诗:“缘溪孤櫂夷犹去,人与归鸦共渺绵。”
- 3.
庐墓释义:⒈古人于父母或师长死后,服丧期间在墓旁搭盖小屋居住,守护坟墓,谓之庐墓。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泗水》:“今 泗水 南有夫子冢……即 子贡 庐墓处也。”唐 张说《唐故广州都督甄公碑》:“天后临朝,再加辟命,皆辞以亲老,不赴。逮疾革,易簀,骨立庐墓。”《明史·刘珝传》:“珝 初遭母丧,庐墓三年。”⒉指服丧期间居住的墓旁小屋。《后汉书·申屠蟠传》:“玉 之节义,足以感无耻之孙,激忍辱之子。不遭明时,尚当表旌庐墓,况在清听,而不加哀矜!”⒊房舍和祖墓。《清史稿·循吏传四·牛树梅》:“有父母兄弟妻子之仇,有田园庐
- 4.
府命释义:公府辟命。借指公府委任的属官。
- 5.
灌园释义:⒈浇灌园圃。 汉 杨恽《报孙会宗书》:“是故身率妻子,勠力耕桑,灌园治产,以给公上。”《醒世恒言·张孝基陈留认舅》:“你可会灌园么?”许地山《空山灵雨·落花生》:“买种的买种,动土的动土,灌园的灌园,过不了几个月,居然收获了。”⒉从事田园劳动。后谓退隐家居。《史记·商君列传》:“君之危若朝露,尚将欲延年益寿乎?则何不归十五都,灌园於鄙。”《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是以 孙叔敖 三去相而不悔,於陵子仲 辞三公为人灌园。”三国 魏 阮籍《辞蒋太尉辟命奏记》:“仲子 守志,楚王 不夺其灌园。”唐 陈子昂《感遇
- 6.
鼎科释义:谓科举考试中的甲科。 五代 殷文圭《贺同年第三人刘先辈咸辟命》诗:“甲门才子鼎科人,拂地蓝衫榜下新。”参见“鼎元”、“鼎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