厘革 [lí gé]
1. 亦作“?革”。
3. 改革。
厘革 引证解释
⒈ 改革。
引《宋书·孔琳之传》:“然苟无关於情,而有愆礼度,存之未有所明,去之未有所失,固当式遵先典,釐革后谬。”
《旧唐书·文宗纪上》:“帝在藩邸,知两朝之积弊,此时釐革,并出宸衷,士民相庆,喜理道之復兴矣!”
《清史稿·高宗纪二》:“以 江苏 逋赋积至二百二十餘万,諭釐革催徵积弊。”
国语词典
厘革 [lí gé]
⒈ 整理改革。
引《北史·卷四〇·韩麒麟传》:「地理旧名,一皆厘革。」
厘革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变革释义:改变事物的本质(多指社会制度而言):变革社会。 伟大的历史变革。
- 2.
改变释义:⒈事物发生显著的差别:山区面貌大有改变。随着政治、经济关系的改变,人和人的关系也改变了。⒉改换;更动:改变样式。改变口气。改变计划。改变战略。
- 3.
改良释义:⒈去掉事物的缺点,使之良好:改良品种。改良土壤。⒉指不触动旧基础的局部的改进。
- 4.
改革释义:改掉事物中陈旧的、不合理的 部分,使之合理、完善,更加适合需要:改革教育。文字改革。
- 5.
改造释义:⒈就原有的事物加以修改或变更,使适合需要:改造低产田。 ⒉从根本上改变旧的、建立新的,使适应新的形势和需要:劳动能改造世界。
- 6.
革新释义:革除旧的,创造新的:技术革新。革新变法。
厘革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仁慈释义:仁爱慈善:仁慈的老人。
- 2.
和善释义:温和而善良;和蔼:态度和善。和善待人。
- 3.
和气释义:⒈态度温和:对人和气。⒉和睦:和和气气。他们彼此很和气。⒊和睦的感情:咱们别为小事儿伤了和气。
- 4.
和蔼释义:态度温和,容易接近:和蔼可亲。慈祥和蔼的笑容。
- 5.
善良释义:心地纯洁,没有恶意:心地善良。 善良的愿望。
- 6.
平和释义:⒈(性情或言行)温和:语气平和。 态度平和。⒉(药物)作用温和;不剧烈。⒊平静;安宁:气氛平和。⒋(纷扰)停息:这场争端终于平和下来。
- 7.
慈善释义:对人关怀,富有同情心:心地慈善。慈善事业。
- 8.
慈爱释义:(年长者对年幼者)仁慈而充满怜爱之情:慈爱的目光。 慈爱的母亲。
厘革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淹久释义:⒈长久。晋 葛洪《抱朴子·勤求》:“若值明智之师,且欲详观来者变态,试以淹久。”唐 刘肃《大唐新语·厘革》:“后日月淹久,选人滋多,案牘浅近,不足为準,乃採经籍古义以为问目。”《旧唐书·窦建德传》:“今顿兵 武牢 之下,日月淹久,徒为自苦,事恐无功。”章炳麟《訄书·订文》附《正名杂义》:“虽上自 周 孔,下逮 嬴 刘,其病已淹久矣。”⒉久留。《左传·宣公十二年》:“二三子无淹久。”《吴子·料敌》:“师既淹久,粮食无有。”《东周列国志》第四六回:“我放一条生路,汝速速回军,无得淹久于此。”⒊谓久未升迁。宋
- 2.
游好释义:⒈常相过从的友好。 晋 陶潜《与殷晋安别》诗:“游好非少长,一遇尽殷勤。”唐 刘肃《大唐新语·厘革》:“致使朋友游好,庆弔不通;卿士联官,请问斯絶。”⒉留心;爱好。晋 陶潜《饮酒》诗之十六:“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
- 3.
街鼓释义:设置在京城街道的警夜鼓。宵禁开始和终止时击鼓通报。始于 唐,宋 以后亦泛指“更鼓”。唐 刘肃《大唐新语·厘革》:“旧制,京城内金吾晓暝传呼,以戒行者。马周 献封章,始置街鼓,俗号鼕鼕,公私便焉。”唐 李益《汉宫少年行》:“君不见上宫警夜行八屯,鼕鼕街鼓朝朱轩。”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十:“京都街鼓今尚废,后生读 唐 诗文及街鼓者,往往茫然不能知。”《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九:“﹝ 幼谦 ﹞等到后半夜,街鼓将动,方才闷闷回来了。”《花月痕》第二八回:“冬山如睡,玉艷临醒,街鼓鼕鼕,夜光艷艷。”参阅《旧唐书·马
- 4.
进德冠释义:唐 时赏赐宠臣之冠。唐 刘肃《大唐新语·厘革》:“至 贞观 八年,太宗 初服翼善冠,赐贵官进德冠。”《新唐书·礼乐志十一》:“《承天乐》,舞四人,进德冠,紫袍,白袴。”
- 5.
问目释义:⒈试题。唐 刘肃《大唐新语·厘革》:“后日月淹久,选人滋多,案牘浅近,不足为准,乃採经籍古义次为问目。”宋 司马光《论诸科试官状》:“或离合句读,故相迷误,或取卷末经注字数以为问目,虽有善记诵之人,亦不能对。”⒉对罪犯的起诉文书。宋 明九万《东坡乌台诗案·中使皇甫遵到湖州勾至御史台》:“今年七月二十八日,中使 皇甫遵,到 湖州 勾摄 軾 前来,至六月十八日,赴御史臺出头,当日准问目,方知奉圣旨根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