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ǔ,(1) 地面上的泥沙混合物。【组词】:土壤。黄土。(2) 疆域。【组词】:国土。领土。(3) 本地的,地方性的。【组词】:故土。(4) 民间生产的(区别于“洋”)。【例句】:土方(民间流传的药方,亦称“偏方”)。(5) 不合潮流。【组词】:土气。(6) 未熬制的鸦片。【组词】:烟土。(7)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8)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青海省。【组词】:土族。(9) 姓。
huī,(1) 物体燃烧后剩下的东西,经烧制后形成的产品。【组词】:纸灰。灰烬。洋灰。灰飞烟灭。(2) 尘土。【组词】:灰尘。(3) 特指“石灰”。【组词】:灰墙。灰膏。(4) 黑白之间的颜色。【组词】:灰色。灰质(脑和脊髓的灰色部分)。灰沉沉。(5) 志气消沉。【组词】:心灰意懒。
1. 灰和土。见“土炭”。
⒈ 灰和土。
引汉 王充 《论衡·自纪》:“惟人性命,长短有期。人亦虫物,生死一时……犹入黄泉,消为土灰。”
三国 魏 曹操 《步出夏门行·龟虽寿》:“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宋 梅尧臣 《西施》诗:“层宫有麋鹿,朱颜为土灰。”
⒉ 见“土炭”。
⒈ 石灰土。
引《续汉书志·第一·律历志一》:「夏至阴气应,则乐均浊,景短极,蕤宾通,土灰重而衡低。」
⒉ 尸骨入土成灰。
引汉·王充《论衡·自纪》:「人亦虫物,生死一时,年历但记,孰使留之?犹入黄泉,消为土灰。」
三国魏·阮籍〈咏怀诗〉八二首之三一:「军败华阳下,身竟为土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