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息 [shù xī]
1. 静修方法之一。数鼻息的出入,使心恬静专一。
数息 引证解释
⒈ 静修方法之一。数鼻息的出入,使心恬静专一。
引晋 葛洪 《抱朴子·论仙》:“安得掩翳聪明,歷藏数息,长斋久洁,躬亲炉火,夙兴夜寐,以飞八石哉?”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景林寺》:“浄行之僧,绳坐其内,飱风服道,结跏数息。”
隋 江总 《摄山栖霞寺山房夜坐》诗:“梵宇调心易,禪庭数息难。”
国语词典
数息 [shù xī]
⒈ 佛教用语。一种修习襌定的方法。修行者于打坐时,专心致意观察呼吸,默数呼出的鼻息,从一到十循环修习。
数息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亨会释义:嘉会,众美之会。 语本《易·乾》:“亨者,嘉之会也。”孔颖达 疏引 庄氏 曰:“嘉,美也。言天能通畅万物,使物嘉美之会聚,故云嘉之会也。”宋 沉作喆《寓简》卷六:“宴坐一室,数息寧神,隐忍无为,必逢亨会。”
- 2.
掩翳释义:遮蔽。 晋 葛洪《抱朴子·论仙》:“安得掩翳聪明,歷藏数息,长斋久洁,躬亲炉火,夙兴夜寐,以飞八石哉!”宋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酒楼》:“九桥门 街市酒店,綵楼相对,绣斾相招,掩翳天日。”
- 3.
积思释义:⒈专心思考;积久思考。《汉书·东方朔传》:“陛下富於春秋,方积思於六经,留神於王事。”晋 陆云《与兄平原书》之六:“方当积思,思有利钝,如兄所赋,恐不可须。”《隋书·经籍志二》:“故断自 高祖,终於 孝平、王莽 之诛,为十二纪、八表、十志、六十九传,潜心积思二十餘年。”明 谢榛《四溟诗话》卷四:“逊轩子 曰:‘……﹝ 贾岛 ﹞积思三年,局於声律,卒以“数息树边身”为对,不知反为前句之累。’”陈去病《丁未八月海上藏书楼夜坐杂感》诗:“最是委心任运好,不然积思要成痗。”⒉刻骨相思。南朝 齐 王融《奉和南海王殿
- 4.
锋犯释义:指近体诗中有些警句难作对仗。明 谢榛《四溟诗话》卷四:“逊轩子 曰:‘凡作诗贵识锋犯,而最忌偏执。偏执不惟有焦劳之患,且失诗人优柔之旨。如 贾岛“独行潭底影”……积思三年,局於声律,卒以“数息树边身”为对,不知反为前句之累。’”
- 5.
阿那波那释义:梵语译音。意译为数息观。佛教静修之法,数鼻息的出入,使心境恬静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