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棣 [cháng dì]
1. 木名。《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诗序:“常棣,燕兄弟也。”后因以常棣喻兄弟。《新唐书·吴兢传》:“伏愿陛下全常棣之恩,慰罔极之心。”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五:“'常棣之华',《小雅》第四篇,宴兄弟之诗也。'唐棣之华',逸诗也。今人论兄弟事,多引棠棣为言。而因常误唐,间有书唐棣者。及考《尔雅》诸书,乃知常棣,棣也,子如樱桃,可食;唐棣,栘也,似白杨,凡木之华,皆先合而后开,惟此花先开而后合,故曰偏其反,而反则不亲矣,岂可以比兄弟乎?”一说即郁李。参阅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三·郁李》。
常棣 引证解释
⒈ 木名。一说即郁李。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三·郁李》。
引《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诗序:“常棣,燕兄弟也。”
后因以常棣喻兄弟。 《新唐书·吴兢传》:“伏愿陛下全常棣之恩,慰罔极之心。”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五:“‘常棣之华’,《小雅》第四篇,宴兄弟之诗也。‘唐棣之华’,逸诗也。今人论兄弟事,多引棠棣为言。而因常误唐,间有书唐棣者。及攷《尔雅》诸书,乃知常棣,棣也,子如樱桃,可食;唐棣,栘也,似白杨,凡木之华,皆先合而后开,惟此花先开而后合,故曰偏其反,而反则不亲矣,岂可以比兄弟乎?”
国语词典
常棣 [cháng dì]
⒈ 郁李的别名。参见「郁李」条。
⒉ 《诗经·小雅》的篇名。共八章。根据诗序:「常棣,燕兄弟也」首章二句为:「常棣之华 ,鄂不韡韡。」常,棠之假借,常棣即棠棣,亦即唐棣也,马端临说。
⒊ 比喻兄弟。也作「棠棣」。
引《新唐书·卷一三二·吴兢传》:「伏愿陛下全常棣之恩,慰罔极之心,天下幸甚!」
常棣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傧豆释义:《诗·小雅·常棣》:“儐尔籩豆,饮酒之飫。兄弟既具,和乐且孺。”儐,陈列;豆,食器。后以“儐豆”表示兄弟友爱和睦。
- 2.
兄弟阋墙释义:兄弟在家争吵。 比喻内部不和。《诗经·小雅·常棣》:“兄弟阋于墙。” 阋(xì):争吵。
- 3.
内阋释义:指兄弟之间争闹不和。《诗·小雅·常棣》“兄弟鬩于墙,外御其务”汉 郑玄 笺:“兄弟虽内鬩,而外御侮也。”清 魏源《圣武记》卷六:“乾隆 五十有一年 郑栋 死,子 郑宗 郑干 内鬩。”
- 4.
华鄂释义:语本《诗·小雅·常棣》:“常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后因以“华鄂”喻兄弟友爱。
- 5.
原鸰释义:《诗·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 ”孔颖达 疏:“脊令者,当居於水,今乃在於高原之上,失其常处,以喻人当居平安之世,今在於急难之中,亦失常处也……以喻兄弟既在急难而相救。”脊令,即鶺鴒,水鸟名。后以“原鴒”喻兄弟友爱,急难相助。
- 6.
友生释义:⒈朋友。《诗·小雅·常棣》:“虽有兄弟,不如友生。”唐 李华《云母泉诗》:“共恨川路永,无由会友生。”清 昭槤《啸亭杂录·优容大臣》:“﹝ 仁皇 ﹞厚待儒臣,如 张文端 英,高江村 士奇 等,朝夕谈论,无异友生。”⒉师长对门生自称的谦词。明 朱国祯《涌幢小品·名帖》:“余乙卯年三月,过故 鄣 姚氏,乃大京兆 画溪公 之孙,出公座主 王槐野 先生单名帖,称友生字,仅蝇头细书。”清 袁枚《随园随笔·师称友生》:“今师与弟子帖称友生,不知所始……《孔丛子》孔子 云:‘自吾得 由 也,而恶言不入于耳;自吾得师也,
- 7.
和孺释义:谓兄弟和好相亲。 孺,亲睦。语本《诗·小雅·常棣》:“兄弟既具,和乐且孺。”郑玄 笺:“九族会曰和;孺,属也。”孔颖达 疏:“九族会聚,和而甚忻乐,且復骨肉相亲属也。”明 宋濂《永丰刘府君墓志铭》:“府君性忠厚,遇异母兄 奇可,尤尽和孺之乐。”
- 8.
在原释义:《诗·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后因以“在原”指兄弟。《北齐书·元坦传》:“汝何肆其猜忌,忘在原之义?”《资治通鉴·宋明帝泰始七年》:“太宗 保字螟蛉,剿拉同气,既迷在原之天属,未识父子之自然。”宋 洪迈《容斋五笔·<汉书>多叙谷永》:“予亡弟 景何 ……尝见 梁弘夫 诵《汉书》,即云:‘唯 谷永 一人,无处不有。’弘夫 验之於史,乃服其説。今五十餘年矣,漫摭 永 诸所论建,以渫予在原之思。”
- 9.
常棣碑释义:唐 时 洛州 地方为 贾敦颐、贾敦实 兄弟先后所立碑,两碑并列,时人称“常棣碑”。 也称棠棣碑。
- 10.
无戎释义:⒈没有相助的人。《诗·小雅·常棣》:“每有良朋,烝也无戎。”毛 传:“戎,相也。”郑玄 笺:“犹无相助己者。”⒉没有战事。《左传·僖公五年》:“臣闻之,无丧而慼,忧必讎焉;无戎而城,讎必保焉;寇讎之保,又何慎焉。”
- 11.
棠棣之花释义:“棠棣之花”,“棠棣”出自《诗·小雅》有《常棣》一诗,代指兄弟情义。
- 12.
棣华释义:《诗·小雅·常棣》:“常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后因以“棣华”喻兄弟。
- 13.
瑟琴释义:⒈瑟与琴。 《诗·小雅·鹿鸣》:“我有嘉宾,鼓瑟鼓琴。”晋 成公绥《啸赋》:“清激切於竽笙,优润和於瑟琴。”《宋书·乐志二》:“庭列宫县,陛罗瑟琴。”元 张昱《留别姻家吴子道理问》诗:“明年不待梧桐雨,来听高堂鼓瑟琴。”⒉琴瑟之音和谐,因以喻和合友好。《诗·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瑟琴。”晋 潘岳《夏侯常侍诔》:“子之友悌,和如瑟琴。”⒊指夫妻和好。宋 罗烨《醉翁谈录·张氏夜奔吕星哥》:“虽未通币帛之仪,料必作瑟琴之眷。”
- 14.
脊令原释义:语出《诗·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脊令为水鸟,而今在原,则失其所。后以“脊令原”指兄弟急难不能相顾。
- 15.
跗蕚载韡释义:《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華,鄂不韡韡。”郑玄 笺:“鄂足得華之光明,則韡韡然盛興者,喻弟以敬事兄,兄以榮覆弟,恩義之顯亦韡韡然。”孔颖达 疏:“言兄弟和睦實强盛而有光暉也……言兄弟相親則致榮顯也。”因用以比喻兄弟均贵显荣耀。唐 萧颖士《有竹》诗之六:“友僚萃止,跗蕚載韡。”参见“跗萼”。
- 16.
连棣释义:《诗·小雅·常棣》:“常棣之华,鄂不韡韡。 凡今之人,莫如兄弟。”后遂以“棣华”喻兄弟,“连棣”指结为兄弟,结成至亲。
- 17.
鄂棣释义:语出《诗·小雅·常棣》:“常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后以“鄂棣”比喻兄弟。鄂,通“萼”。
- 18.
鸰原释义:《诗·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郑玄 笺:“水鸟,而今在原,失其常处,则飞则鸣,求其类,天性也。犹兄弟之於急难。”脊令,也写作“鶺鴒”。后因以“鴒原”谓兄弟友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