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敢问 敢问的意思
gǎnwèn

敢问

简体敢问
繁体敢問
拼音gǎn wèn
注音ㄍㄢˇ ㄨㄣ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gǎn,(1) 有勇气,有胆量。【组词】:勇敢。果敢。敢闯。敢死队。敢作敢为。敢怒而不敢言。(2) 谦辞,“不敢”的简称,冒昧的意思。【组词】:敢问。敢请。敢烦。(3) 方言,莫非。【组词】:敢许。敢怕。敢是哥哥回来了?

wèn,(1) 有不知道或不明白的事请人解答。【组词】:询问。问答。问题。问鼎(指图谋夺取政权)。问津。质问。过问。(2) 为表关切而询问。【组词】:慰问。问候。问长问短。(3) 审讯,追究。【组词】:审问。问案。唯你是问。(4) 管,干预。【组词】:概不过问。(5) 向某人或某方面要东西。【例句】:我问他借几本书。(6) 姓。

敢问的意思

敢问 [gǎn wèn]

1. 一种谦辞,表示向对方提出问题的同时,附带自谦和尊敬的姿态。尤其在讲究尊卑的场合,对方地位较高时提问用敢问比请问好。


敢问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乐释义:三种乐事。随文而异。《列子·天瑞》:“ 孔子 游於 泰山 ,见 荣启期 行乎 郕 之野,鹿裘带索,鼓琴而歌。 孔子 曰:‘先生何以为乐?’曰:‘天生万物,惟人为贵,吾得为人,一乐也;男贵女贱,吾得为男,二乐也;人生有不见日月,不免襁褓者,吾既已行年九十矣,是三乐也。’”《孟子·尽心上》:“ 孟子 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韩诗外传》卷九:“ 子夏 曰:‘敢问三乐?’ 曾子 曰‘有亲可畏,有君可事,有子可
    • 2.
      不哑不聋释义:同“不痴不聋”。《古尊宿语录·大慧普觉禅师》:“绍兴 二十八年:‘敢问大众,因甚不觉?岂不见道,不哑不聋,不做大家公。’”
    • 3.
      儒行释义:⒈儒家的道德规范或行为准则。《礼记·儒行》:“哀公 曰:‘敢问儒行?’”南朝 梁 刘峻《辨命论》:“瓛 则 关西 孔子,通涉六经,循循善诱,服膺儒行。”鲁迅《坟·寡妇主义》:“这种言动,自然也许是合于‘儒行’的罢。”⒉指合乎儒教的言行。唐 刘长卿《淮上送梁二恩命追赴上都》诗:“贾生 年最少,儒行 汉 庭闻。”⒊谓斯文地慢步行走。汉 班固《奕旨》:“逡巡儒行,保角依旁。”
    • 4.
      守道释义:⒈坚守某种道德规范。《左传·昭公二十年》:“守道不如守官,君子韙之。”《后汉书·桓帝纪》:“杜絶邪伪请托之原,令廉白守道者得信其操。”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省事》:“君子当守道崇德,蓄价待时。”唐 岑参《送费子归武昌》诗:“勿叹蹉跎白髮新,应须守道勿羞贫。”宋 王禹偁《殿中丞赠户部员外郎孙府君墓志铭》:“而公守道退默,未尝自陈,竟以列庶僚,典远郡而终身焉。”⒉防守之道。《墨子·备梯》:“禽子 再拜曰:‘敢问守道。’子墨子 曰:‘姑亡,姑亡。’”
    • 5.
      宫市释义:⒈宫廷内所设的市肆。春秋 齐桓公 有宫中七市。其后 东汉 灵帝、南朝 齐 东昏侯、唐中宗 都曾在宫中设市。参阅《战国策·东周策》、南朝 梁元帝《金楼子·箴戒》、《南齐书·东昏侯纪》、《旧唐书·中宗纪》等。⒉唐德宗 贞元 末年,宫中派宦官到民间市场强行买物,口称‘宫市’,实为掠夺。唐 韩愈《顺宗实录二》:“贞元 末,以宦者为使,抑买人物,稍不如本估。未年不復行文书,置白望数百人於两市并要闹坊,閲人所卖物,但称‘宫市’,即敛手付与,真伪不復可辨,无敢问所从来,其论价之高下者。率用百钱物买人直数千钱物,仍索进奉
    • 6.
      尊寿释义:对人年龄的敬称。《西游记》第九三回:“因问:‘老师高寿?’三藏 道:‘虚度四十五年矣。敢问老院主尊寿?’”
    • 7.
      弓旌释义:⒈弓和旌。古代征聘之礼,用弓招士,用旌招大夫。《左传·昭公二十年》:“昔我先君之田也,旃以招大夫,弓以招士。”《孟子·万章下》:“敢问招虞人何以?曰:‘以皮冠,庶人以旃,士以旂,大夫以旌。’”后遂以“弓旌”泛指招聘贤者的信物。《古文苑·邯郸淳<后汉鸿胪陈君碑>》:“初平 之元,禁罔蠲除,四府并辞,弓旌交至。”章樵 注:“弓旌,所以招聘贤者。”唐 窦常《早发金钩店寄奚十唐大二茂才》诗:“寄谢金门侣,弓旌误见招。”⒉借指延聘。元 辛文房《唐才子传·罗邺》:“崔安潜 侍郎廉问 江西,鄴 适飘蓬 湘 浦 间,崔
    • 8.
      役身释义:身执劳事;劳身。《墨子·备梯》:“禽滑釐 子事 子墨子,三年,手足胼胝,面目黧黑,役身给使,不敢问欲。”《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故此二子者,皆圣人也,犹不能无役身而涉世如此其污也。”宋 王安石《饮裴侯家》诗:“裴侯 方坐尘沙里,役身救物当如此。”
    • 9.
      戎帐释义:军营。宋 陆游《苏武慢·唐西安湖》词:“叹连年戎帐,经春边垒,暗凋颜鬢。”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二折:“敢问贤弟因甚不至戎帐?”清 赵翼《寄家书》诗:“夜凉戎帐露华微,正忆 江 南木叶飞。”
    • 10.
      扬鞭释义:挥鞭。唐 岑参《卫节度赤骠马歌》:“扬鞭骤急白汗流,弄影行骄碧蹄碎。”宋 周邦彦《点绛唇》词:“空回顾,淡烟横素,不见扬鞭处。”明 沉德符《野获编·勋戚·服色之僭》:“在京内臣稍家温者,輒服似蟒、似斗牛之衣,名为草兽,金碧晃目,扬鞭 长安 道上,无人敢问。”贺敬之《十年颂歌》:“一手挥动神笔,一手扬鞭催马!”
    • 11.
      持满释义:⒈犹持盈。 《荀子·宥坐》:“子路 曰:‘敢问持满有道乎?’孔子 曰:‘聪明圣知,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抚世,守之以怯;富於四海,守之以谦。此所谓挹而损之之道也。’”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沁水》:“五行险固,德能覆也,内贡迴矣,使吾暴乱,则伐我难也,君子以为能持满。”⒉拉满弓弦。《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军士吏被甲,鋭兵刃,彀弓弩,持满。”唐 刘禹锡《泽宫》诗序:“密彀持满,遡风蜚缴者数矣。”《续资治通鉴·元世祖至元十五年》:“寨中惧,人持满以待。”⒊谓持酒满杯。汉 荀悦《汉纪·武帝纪二》:
    • 12.
      擅市释义:独占市场。 晋 葛洪《抱朴子·酒诫》:“沽卖之家,废业则困。遂修饰赂遗,依凭权右所属,吏不敢问,无力者独止,而有势者擅市,张壚专利。”
    • 13.
      敕葬释义:宋 代大臣及近戚有病,皇帝多命医诊治,凡药必服,家人不敢问。及死,例遣内侍监护葬事,称“敕葬”。至敕葬,听凭监护吩咐,有至倾家荡产者,故当时有“宣医纳命,敕葬破家”之语。见 宋 叶梦得《石林燕语》卷五、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九。
    • 14.
      敢问释义:一种谦辞,表示向对方提出问题的同时,附带自谦和尊敬的姿态。尤其在讲究尊卑的场合,对方地位较高时提问用敢问比请问好。
    • 15.
      旌招释义:以旌招之。谓征召贤士。语本《孟子·万章下》:“敢问招虞人何以?曰:‘以皮冠。庶人以旃,士以旂。大夫以旌。’”晋 潘岳《为贾谧作赠陆机》诗:“爰应旌招,抚翼宰庭。”南朝 陈 周弘让《与徐陵荐方圆书》:“圆 若蒙此旌招,未必不凿坯而遯於廊庙之用。”
    • 16.
      皮冠释义:古代打猎时戴的帽子。加于礼冠之上,用以御尘,亦以御雨雪。《左传·襄公十四年》:“不释皮冠而与之言。”杜预 注:“皮冠,田猎之冠也。”《孟子·万章下》:“﹝ 万章 ﹞曰:‘敢问招虞人何以?’曰:‘以皮冠。’”
    • 17.
      给使释义:⒈服事;供人役使。《墨子·备梯》:“禽滑釐子,事子 墨子,三年,手足胼胝,面目黧黑,役身给使,不敢问欲。”《三国志·魏志·公孙度传》“悉斩送 弥 晏 等首”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魏略》:“其吏从兵众,皆士伍小人,给使东西,不得自由。”《隋书·李圆通传》:“李圆通,京兆 涇阳 人也。父 景,以军士隶 武元皇帝,因与家僮 黑女 私,生 圆通。景 不之认,由是孤贱,给使 高祖 家。”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三》:“前任 浙江 学政时,署中一小儿,恒往来供给使。以为役夫子弟,不为怪也。”⒉供役使之
    • 18.
      豪制释义:谓以威势挟制。《新唐书·元载传》:“英倩 弟 英璘,家 金州,州人缘以授官者亦百餘,豪制乡曲,聚无赖少年以伺变,恃 载 权,牧宰莫敢问。”《宋史·食货志下七》:“民间有吉凶事酤酒,旧听自便,毋抑配,而 江、淮、荆湖、两 湖 酒户往往豪制良民,至出引目,抑使多售。”
    • 19.
      贵里释义:⒈豪门势家聚居的里巷。 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修梵寺》:“寺北有 永和里 ……里中太傅録尚书 长孙稚、尚书右僕射 郭祚、吏部尚书 邢鸞、廷尉卿 元洪超、卫尉卿 许伯桃、凉州 刺史 尉成兴 等六宅,皆高门华屋,斋馆敞丽,楸槐荫途,桐杨夹植,当世名为贵里。”唐 崔颢《渭城少年行》:“贵里豪家白马骄,五陵年少不相饶。”唐 张说《鄎国长公主神道碑》:“进对精华,折旋舒婉,故以式瞻贵里,仪范通门。”⒉对他人乡里的敬称。明 汤显祖《南柯记·情著》:“敢问小娘子尊姓?贵里?”清 陈维崧《与周子俶书》:“贵里 毛生,
    • 20.
      趁口释义:⒈亦作“趂口”。随口。《京本通俗小说·金主亮荒淫》:“那女待詔道:‘好姐姐!你不须发恼,我不过是趁口取笑你,难道你这般激烈索性的姐姐,身边就肯添个影人儿?’”清 汪价《三侬赘人广自序》:“初如小儿喤喤学语,舌本都强,少焉,渐觉柔利,至数百遍,而趁口以出,自然通协。”⒉顺着别人的口气;趁机开口。《初刻拍案惊奇》卷一:“酒过三杯,主人就开口道:‘敢问客长,适间此宝可肯卖否?’文若虚 是个乖人,趁口答应道:‘只要有好价钱,为甚不卖?’”《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三:“知县道:‘这个明是盗赃了。’盗犯也趁口喊道:‘这正

敢问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乐释义:三种乐事。随文而异。《列子·天瑞》:“ 孔子 游於 泰山 ,见 荣启期 行乎 郕 之野,鹿裘带索,鼓琴而歌。 孔子 曰:‘先生何以为乐?’曰:‘天生万物,惟人为贵,吾得为人,一乐也;男贵女贱,吾得为男,二乐也;人生有不见日月,不免襁褓者,吾既已行年九十矣,是三乐也。’”《孟子·尽心上》:“ 孟子 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韩诗外传》卷九:“ 子夏 曰:‘敢问三乐?’ 曾子 曰‘有亲可畏,有君可事,有子可
    • 2.
      不哑不聋释义:同“不痴不聋”。《古尊宿语录·大慧普觉禅师》:“绍兴 二十八年:‘敢问大众,因甚不觉?岂不见道,不哑不聋,不做大家公。’”
    • 3.
      儒行释义:⒈儒家的道德规范或行为准则。《礼记·儒行》:“哀公 曰:‘敢问儒行?’”南朝 梁 刘峻《辨命论》:“瓛 则 关西 孔子,通涉六经,循循善诱,服膺儒行。”鲁迅《坟·寡妇主义》:“这种言动,自然也许是合于‘儒行’的罢。”⒉指合乎儒教的言行。唐 刘长卿《淮上送梁二恩命追赴上都》诗:“贾生 年最少,儒行 汉 庭闻。”⒊谓斯文地慢步行走。汉 班固《奕旨》:“逡巡儒行,保角依旁。”
    • 4.
      守道释义:⒈坚守某种道德规范。《左传·昭公二十年》:“守道不如守官,君子韙之。”《后汉书·桓帝纪》:“杜絶邪伪请托之原,令廉白守道者得信其操。”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省事》:“君子当守道崇德,蓄价待时。”唐 岑参《送费子归武昌》诗:“勿叹蹉跎白髮新,应须守道勿羞贫。”宋 王禹偁《殿中丞赠户部员外郎孙府君墓志铭》:“而公守道退默,未尝自陈,竟以列庶僚,典远郡而终身焉。”⒉防守之道。《墨子·备梯》:“禽子 再拜曰:‘敢问守道。’子墨子 曰:‘姑亡,姑亡。’”
    • 5.
      宫市释义:⒈宫廷内所设的市肆。春秋 齐桓公 有宫中七市。其后 东汉 灵帝、南朝 齐 东昏侯、唐中宗 都曾在宫中设市。参阅《战国策·东周策》、南朝 梁元帝《金楼子·箴戒》、《南齐书·东昏侯纪》、《旧唐书·中宗纪》等。⒉唐德宗 贞元 末年,宫中派宦官到民间市场强行买物,口称‘宫市’,实为掠夺。唐 韩愈《顺宗实录二》:“贞元 末,以宦者为使,抑买人物,稍不如本估。未年不復行文书,置白望数百人於两市并要闹坊,閲人所卖物,但称‘宫市’,即敛手付与,真伪不復可辨,无敢问所从来,其论价之高下者。率用百钱物买人直数千钱物,仍索进奉
    • 6.
      尊寿释义:对人年龄的敬称。《西游记》第九三回:“因问:‘老师高寿?’三藏 道:‘虚度四十五年矣。敢问老院主尊寿?’”
    • 7.
      弓旌释义:⒈弓和旌。古代征聘之礼,用弓招士,用旌招大夫。《左传·昭公二十年》:“昔我先君之田也,旃以招大夫,弓以招士。”《孟子·万章下》:“敢问招虞人何以?曰:‘以皮冠,庶人以旃,士以旂,大夫以旌。’”后遂以“弓旌”泛指招聘贤者的信物。《古文苑·邯郸淳<后汉鸿胪陈君碑>》:“初平 之元,禁罔蠲除,四府并辞,弓旌交至。”章樵 注:“弓旌,所以招聘贤者。”唐 窦常《早发金钩店寄奚十唐大二茂才》诗:“寄谢金门侣,弓旌误见招。”⒉借指延聘。元 辛文房《唐才子传·罗邺》:“崔安潜 侍郎廉问 江西,鄴 适飘蓬 湘 浦 间,崔
    • 8.
      役身释义:身执劳事;劳身。《墨子·备梯》:“禽滑釐 子事 子墨子,三年,手足胼胝,面目黧黑,役身给使,不敢问欲。”《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故此二子者,皆圣人也,犹不能无役身而涉世如此其污也。”宋 王安石《饮裴侯家》诗:“裴侯 方坐尘沙里,役身救物当如此。”
    • 9.
      戎帐释义:军营。宋 陆游《苏武慢·唐西安湖》词:“叹连年戎帐,经春边垒,暗凋颜鬢。”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二折:“敢问贤弟因甚不至戎帐?”清 赵翼《寄家书》诗:“夜凉戎帐露华微,正忆 江 南木叶飞。”
    • 10.
      扬鞭释义:挥鞭。唐 岑参《卫节度赤骠马歌》:“扬鞭骤急白汗流,弄影行骄碧蹄碎。”宋 周邦彦《点绛唇》词:“空回顾,淡烟横素,不见扬鞭处。”明 沉德符《野获编·勋戚·服色之僭》:“在京内臣稍家温者,輒服似蟒、似斗牛之衣,名为草兽,金碧晃目,扬鞭 长安 道上,无人敢问。”贺敬之《十年颂歌》:“一手挥动神笔,一手扬鞭催马!”
    • 11.
      持满释义:⒈犹持盈。 《荀子·宥坐》:“子路 曰:‘敢问持满有道乎?’孔子 曰:‘聪明圣知,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抚世,守之以怯;富於四海,守之以谦。此所谓挹而损之之道也。’”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沁水》:“五行险固,德能覆也,内贡迴矣,使吾暴乱,则伐我难也,君子以为能持满。”⒉拉满弓弦。《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军士吏被甲,鋭兵刃,彀弓弩,持满。”唐 刘禹锡《泽宫》诗序:“密彀持满,遡风蜚缴者数矣。”《续资治通鉴·元世祖至元十五年》:“寨中惧,人持满以待。”⒊谓持酒满杯。汉 荀悦《汉纪·武帝纪二》:
    • 12.
      擅市释义:独占市场。 晋 葛洪《抱朴子·酒诫》:“沽卖之家,废业则困。遂修饰赂遗,依凭权右所属,吏不敢问,无力者独止,而有势者擅市,张壚专利。”
    • 13.
      敕葬释义:宋 代大臣及近戚有病,皇帝多命医诊治,凡药必服,家人不敢问。及死,例遣内侍监护葬事,称“敕葬”。至敕葬,听凭监护吩咐,有至倾家荡产者,故当时有“宣医纳命,敕葬破家”之语。见 宋 叶梦得《石林燕语》卷五、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九。
    • 14.
      敢问释义:一种谦辞,表示向对方提出问题的同时,附带自谦和尊敬的姿态。尤其在讲究尊卑的场合,对方地位较高时提问用敢问比请问好。
    • 15.
      旌招释义:以旌招之。谓征召贤士。语本《孟子·万章下》:“敢问招虞人何以?曰:‘以皮冠。庶人以旃,士以旂。大夫以旌。’”晋 潘岳《为贾谧作赠陆机》诗:“爰应旌招,抚翼宰庭。”南朝 陈 周弘让《与徐陵荐方圆书》:“圆 若蒙此旌招,未必不凿坯而遯於廊庙之用。”
    • 16.
      皮冠释义:古代打猎时戴的帽子。加于礼冠之上,用以御尘,亦以御雨雪。《左传·襄公十四年》:“不释皮冠而与之言。”杜预 注:“皮冠,田猎之冠也。”《孟子·万章下》:“﹝ 万章 ﹞曰:‘敢问招虞人何以?’曰:‘以皮冠。’”
    • 17.
      给使释义:⒈服事;供人役使。《墨子·备梯》:“禽滑釐子,事子 墨子,三年,手足胼胝,面目黧黑,役身给使,不敢问欲。”《三国志·魏志·公孙度传》“悉斩送 弥 晏 等首”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魏略》:“其吏从兵众,皆士伍小人,给使东西,不得自由。”《隋书·李圆通传》:“李圆通,京兆 涇阳 人也。父 景,以军士隶 武元皇帝,因与家僮 黑女 私,生 圆通。景 不之认,由是孤贱,给使 高祖 家。”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三》:“前任 浙江 学政时,署中一小儿,恒往来供给使。以为役夫子弟,不为怪也。”⒉供役使之
    • 18.
      豪制释义:谓以威势挟制。《新唐书·元载传》:“英倩 弟 英璘,家 金州,州人缘以授官者亦百餘,豪制乡曲,聚无赖少年以伺变,恃 载 权,牧宰莫敢问。”《宋史·食货志下七》:“民间有吉凶事酤酒,旧听自便,毋抑配,而 江、淮、荆湖、两 湖 酒户往往豪制良民,至出引目,抑使多售。”
    • 19.
      贵里释义:⒈豪门势家聚居的里巷。 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修梵寺》:“寺北有 永和里 ……里中太傅録尚书 长孙稚、尚书右僕射 郭祚、吏部尚书 邢鸞、廷尉卿 元洪超、卫尉卿 许伯桃、凉州 刺史 尉成兴 等六宅,皆高门华屋,斋馆敞丽,楸槐荫途,桐杨夹植,当世名为贵里。”唐 崔颢《渭城少年行》:“贵里豪家白马骄,五陵年少不相饶。”唐 张说《鄎国长公主神道碑》:“进对精华,折旋舒婉,故以式瞻贵里,仪范通门。”⒉对他人乡里的敬称。明 汤显祖《南柯记·情著》:“敢问小娘子尊姓?贵里?”清 陈维崧《与周子俶书》:“贵里 毛生,
    • 20.
      趁口释义:⒈亦作“趂口”。随口。《京本通俗小说·金主亮荒淫》:“那女待詔道:‘好姐姐!你不须发恼,我不过是趁口取笑你,难道你这般激烈索性的姐姐,身边就肯添个影人儿?’”清 汪价《三侬赘人广自序》:“初如小儿喤喤学语,舌本都强,少焉,渐觉柔利,至数百遍,而趁口以出,自然通协。”⒉顺着别人的口气;趁机开口。《初刻拍案惊奇》卷一:“酒过三杯,主人就开口道:‘敢问客长,适间此宝可肯卖否?’文若虚 是个乖人,趁口答应道:‘只要有好价钱,为甚不卖?’”《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三:“知县道:‘这个明是盗赃了。’盗犯也趁口喊道:‘这正

敢问造句

1.我不会做生意,经商是不敢问津的。

2.无字碑前列战云,是非敢问万代人。

3.你怎么竟敢问也不问我一声就把我的那些旧信扔掉了?

4.大都市让那些普通的求职者望而生畏,不敢问津。

敢问(ganwe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敢问是什么意思 敢问读音 怎么读 敢问,拼音是gǎn wèn,敢问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敢问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