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ó,(1) 有土地、人民、主权的政体(古代指诸侯所受封的地域)。【组词】:国家。国土。国体( ➊ 国家的性质; ➋ 国家的体面)。国号。国度(指国家)。国策。国情。国法。国力。国防。国威。国宝(➊ 国家的宝物;➋ 喻对国家有特殊贡献的人)。国格。国魂。国是(国家大计,如“共商国是”)。(2) 特指中国的。【组词】:国产。国货。国粹。国乐(yuè ㄩㄝˋ)。国药。(3) 姓。
gōng,(1) 个人不占有生产资料,依靠工资收入为生的劳动者。【组词】:工人。工人阶级。工农联盟。(2) 制造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生产事业。【组词】:工业。工业革命。(3) 从事体力或脑力劳动。【组词】:工作。工厂。竣工。(4) 工作量。【组词】:记工。这个工程需要三十个工。(5) 技术和技术修养。【组词】:唱工儿。工夫(a.本领,造诣,亦作“功夫”;b.时间)。工力。(6) 细致,精巧。【组词】:工巧。工整。工笔(中国画技法,用笔工整,注重细部的描绘)。(7) 〔工尺(chǐ)〕中国古代一种记谱符号体系,有十个字。【例句】:合、四、一、上、尺、工、凡、六、五、乙,相当于简谱的5671234567。“工”相当于“3”。(8) 善于,长于。【组词】:工书善画。工于心计。
1. 一国中技艺特别高超的人。
⒈ 一国中技艺特别高超的人。此指著名裱字画工。
引《周礼·考工记·轮人》:“故可规、可万、可水、可县、可量、可权也,谓之国工。”
郑玄 注:“国之名工。”
孙诒让 正义:“谓六法皆协,则工之巧足擅一国者也。”
《周礼·考工记·轮人》:“良盖弗冒弗紘,殷亩而驰,不队;谓之国工。”
此指长于造车的技工。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臣 意 深论方,见言百世为之精也。 师光 喜曰:‘公必为国工。’”
此指名医。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中:“韦应物 为 苏州 刺史,有属官因 建中 乱,得国工 康崑崙 琵琶。”
宋 姜夔 《凄凉犯》词序:“予归行都,以此曲示国工 田正德,使以哑觱栗吹之,其韵极美。”
此指名乐工。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一》:“古今之戏,流传最久远者,莫如围棋……乙巳丙午,余官 白门,四方国工,一时云集。”
此指精于棋艺的国手。 清 侯方域 《管夫人画竹记》:“诡辞以(画竹)岁久剥落,将入 吴中 求国工装之以献。”
1.在党的正确路线的指引下,我国工农业生产正一日千里地向前发展。
2.中国工农红军跨越千山万水,胜利到达革命圣地延安。
3.中国工农红军完成了史无前例的两万五千里长征,揭开了中国革命新的一页。
4.中国想把本国工人放在第一位无可厚非。
5.我国工农业生产突飞猛进,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6.我国工农业生产突飞猛进,形势一派大好。
7.我国工业虽然落后,但只要用人一己百的精神去干,就可以迅速赶上去。
8.国务院总理举行宴会,招待在中国工作的外国专家。
9.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的伟大创举。
10.这种情况已经有些年头了,在欧洲和美国工业地区的孩子们,很少离开他们被污染的城市去看美丽的乡村。
11.日本的领袖们称美国工人懒惰,且目不识丁,他们当然注意到了美国的苦恼。
12.中国工农红军经历了千难万险,终于到达了陕北革命根据地。
13.新中国的建设者们筚路蓝缕,开创了我国工业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