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世 [qì shì]
1. 离开人世,指人死亡。
英[ pass away; die; ]
2. 超凡绝俗,遗世独立;放弃世俗生活。
例弃世则无累。——《庄子·达生》
英[ abandon worldly life; ]
弃世 引证解释
⒈ 超凡绝俗,遗世独立。
引《庄子·达生》:“夫欲免为形者,莫如弃世。弃世则无累,无累则正平,正平则与彼更生,更生则几矣。”
成玄英 疏:“夫欲有为养形者,无过弃却世间分外之事。”
宋 陈师道 《寒夜有怀晁无斁》诗:“归怀属有思,弃世不待怒。老境厌逶迟,人情费将护。”
郁达夫 《游人事山中徘徊于观音像下者久之》诗:“地来上谷逃禪易,人近中年弃世难。”
⒉ 离开人世。人死的婉词。
引《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臣窃感先帝早崩, 威王 弃世,臣独何人,以堪长久!”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神仙鬼怪》:“﹝ 杨察 ﹞寤而告其夫人,因曰:‘我必弃世。’未几果薨。”
明 王澹翁 《樱桃园》第二折:“贤姪,尊翁弃世多年,一向有失通问,你把近日行藏,试説一番。”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不久母亲又弃世……从此就遵守母亲的遗嘱,长住在 北平 曾 家。”
国语词典
弃世 [qì shì]
⒈ 离开人世。也作「去世」、「逝世」。
引《三国志·卷一九·魏书·陈思王植传》:「臣感先帝早崩,威王弃世,臣独何人,以堪长久!」
《三国演义·第三回》:「兄醉矣!先父弃世多年,安得与兄相会?」
近去世
⒉ 超脱尘俗,遗世独立。
引《庄子·达生》:「夫欲免为形者,莫如弃世,弃世则无累。」
宋·陈师道〈寒夜有怀晁无斁〉诗:「归怀属有思,弃世不待怒。」
弃世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去世释义:(成年人)死去;逝世。
- 2.
归天释义:婉辞,指人死。
- 3.
逝世释义:去世(多指有一定地位的人)。
弃世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絶世释义:⒈断绝禄位的世家。⒉犹弃世;死亡。⒊与人世隔离。⒋冠绝当世。更多解释断绝禄位的世家。《论语·尧曰》:“兴灭国,继絶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邢昺 疏:“贤者当世祀,为人非理絶之者,则求其子孙,使復继之。”《史记·太史公自序》:“存亡国,继絶世,补敝起废,王道之大者也。”《南史·荀伯子传》:“汉 以 萧何 元功,故絶世輒绍。”犹弃世;死亡。《左传·哀公十五年》:“大命陨队,絶世于 良。”杜预 注:“絶世,犹言弃世。”与人世隔离。《后汉书·袁閎传》:“延熹 末,党事将作,閎 遂散髮絶世,欲投迹深林。”
- 2.
世务释义:⒈谋身治世之事。 《孔丛子·独治》:“今先生淡泊世务,脩无用之业。”汉 桓宽《盐铁论·论儒》:“孟軻 守旧术,不知世务,故困於 梁、宋。”宋 王闢之《渑水燕谈录·名臣》:“是将婴我以世务也。”《红楼梦》第四八回:“天天又説我不知世务。”⒉佛道、隐士谓尘世间的事务。晋 葛洪《抱朴子·自叙》:“自非絶弃世务,则曷缘修习玄静哉?”唐 陆龟蒙《四明山诗》序:“谢遗尘 者,有道之士也。尝隐於 四明 之 南雷,一旦访余来,语不及世务。”《古今小说·杨谦之客舫遇侠僧》:“一住过了三四日,早晚説些经典或世务话,和尚都晓得
- 3.
傲世轻物释义:傲世:傲视当世;物:他人或环境。鄙弃世俗,看不起别人。也指高傲自大。
- 4.
六魄释义:古人迷信,以为人体有七魄,人死,除一魄守其骸骨,馀六魄皆沦散。《剪灯新话·牡丹灯记》:“伏念某青年弃世,白昼无邻,六魄虽离,一灵未泯。”
- 5.
委世释义:弃世。死的婉词。
- 6.
宾事释义:⒈恭敬地事奉。⒉谓摈弃世事。宾,通“摈”。
- 7.
弃事释义:⒈抛弃职责。《左传·闵公二年》:“违命不孝,弃事不忠,虽知其寒,恶不可取,子其死之。”《韩非子·八奸》:“是以吏偷官而外交,弃事而财亲。”⒉抛弃农事。《墨子·非儒下》:“立命缓贫而高浩居,倍本弃事而安怠傲……陷於飢寒,危於冻馁。”⒊摆脱世事。《庄子·达生》:“弃事则形不劳,遗生则精不亏。”成玄英 疏:“故弃世事则形逸而不劳,遗生涯则神凝而不损也。”
- 8.
弃俗出家释义:放弃世俗出家为僧尼。
- 9.
弃剑释义:⒈亦作“弃劒”。⒉古人习惯佩剑,因以“弃剑”指弃俗、弃世而归道。
- 10.
弃卧释义:弃世高卧。 谓隐居。
- 11.
扶丧释义:护送灵柩。宋 王安石《京东提点刑狱陆君墓志铭》:“弃世 平阴,寿五十三;有子四人,扶丧而南。”《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二回:“这货是一大宗珍珠玉石,却放在棺材里面,装做扶丧模样。”
- 12.
振衣濯足释义:濯足:洗脚。抖掉衣服上的灰尘,洗去脚上的污垢。形容放弃世俗生活的荣华富贵,立志在山中隐居。
- 13.
捐世释义:犹弃世。 人死的婉辞。
- 14.
捐俗释义:抛弃世俗。
- 15.
敖世轻物释义:敖,通“傲”。鄙弃世俗,看不起别人。也指高傲自大。
- 16.
明心见性释义:⒈佛教语。指屏弃世俗一切杂念,彻悟因杂念而迷失了的本性(即佛性)。⒉指率真地表现心性。
- 17.
月爱释义:⒈宝珠名。《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似萤火对於日光,泥弹同於月爱,全不相承。”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僧伽罗国》:“那罗稽罗洲 西浮海数千里,孤岛东崖有石佛像,高百餘尺,东面坐,以月爱珠为肉髻。”⒉古代 天竺 迦毗黎国 国王。后亦用以泛指外族的首领。《宋书·夷蛮传·天竺迦毗黎国》:“天竺 迦毗黎国,元嘉 五年,国王 月爱 遣使奉表曰……臣自修检,不犯道禁,臣名 月爱,弃世王 种。”清 黄遵宪《和锺西耘庶常津门感怀诗》:“执梃降王走传车,先擒 月爱 后 东閭。”
- 18.
清言释义:⒈高雅的言论。⒉指魏晋时期何晏、王衍等崇尚《老》《庄》,摈弃世务,竞谈玄理的风气。
- 19.
清谈派释义:六朝时期崇尚虚无、空谈名理的一种思想流派,他们多用 老 庄 思想解释儒家经义,摈弃世务,专谈玄理,以 阮籍、嵇康、山涛、王戎、向秀、刘伶、阮咸 竹林七贤为其代表。
- 20.
神形释义:⒈精神与形体。《列子·杨朱》:“矜一时之毁誉,以焦苦其神形,要死后数百年中餘名,岂足润枯骨?”《汉书·司马迁传》:“夫神大用则竭,形大劳则敝;神形蚤衰,欲与天地长久,非所闻也。”晋 慧远《明报应论》:“夫神形虽殊,相与而化,内外诚异,浑为一体。”⒉神仙之形体。汉 蔡邕《王子乔碑》:“弃世俗,飞神形,翔云霄,浮太清。”⒊指神像。《北史·隋纪上·文帝》:“詔毁坏偷盗佛及天尊像、岳镇海瀆神形者,以不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