览古 [lǎn gǔ]
1. 游览古迹。
例览古勃发幽情。
英[visit historical places;]
览古 引证解释
⒈ 游览古迹。
引唐 高适 《酬裴员外以诗代书》:“临边无策略,览古空裴回。”
宋 秦观 《望海潮·越州怀古》词:“何人览古凝眸,悵朱颜易失,翠被难留。”
《清史稿·礼志五》:“或偶诣祖陵,漠不动心,视同览古,是忘本也。”
国语词典
览古 [lǎn gǔ]
⒈ 游览古迹。
引《宋史·卷四四二·文苑传四·苏舜钦传》:「有兴则泛小舟出盘、阊二门,吟啸览古于江山之间。」
览古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下位释义:⒈低下的地位;卑贱的地位。 《易·乾》:“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左传·襄公九年》:“今我妇人,而与於乱。固在下位,而有不仁,不可谓元。”晋 卢谌《览古》诗:“藺 生在下位,繆 子称其贤。”明 刘基《郑士亨东游集序》:“彼二子者好为文,则不取诸时人之所趋,而独慕於居下位之 郑子 何邪?”清 鲁仕骥《<四书通义>后序》:“公生当末世,居下位,不得致身人主之侧。”⒉坐次低的席位。元 杨梓《敬德不伏老》第一折:“有功者上首而坐,簪花饮酒,功少者下位而次之,只饮酒,不簪花。”
- 2.
博闻彊识释义:见闻广博,记忆力强。 《礼记·曲礼上》:“博闻彊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三国志·魏志·邴原传》“太祖 征 吴,原 从行”裴松之 注引《原别传》:“郑君 学览古今,博闻彊识,鉤深致远,诚学者之师模也。”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十:“﹝ 博晰斋 ﹞博闻彊识,於京圻掌故,民族源流,尤能殫洽。”亦作“博闻强识”。宋 苏轼《林希中书舍人》:“具官 林希,博闻强识,篤学力行,绰有 建安 之风。”
- 3.
奉辞释义:⒈谓奉君主之正辞。 三国 魏 锺会《檄蜀文》:“今镇西奉辞衔命,摄统戎车。”晋 卢谌《览古》诗:“奉辞驰出境,伏軾逕入关。”《资治通鉴·唐德宗建中四年》:“诸镇有不从者,请奉辞伐之。”⒉谓行告别之礼。《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丙子,帝亲行卒哭之祭于几筵殿。戊寅,帝送 钦宗 虞主于 和寧门 外,奉辞,遂祔神主于太庙第十一室。”
- 4.
屯夷释义:⒈艰危与平定。《梁书·萧颖达传》:“契阔屯夷,载形心事。”唐 吴筠《览古》诗之一:“乃验经籍道,与世同屯夷。”《资治通鉴·宋明帝泰始三年》:“世度 闺门之内,和而有礼。虽世有屯夷,家有贫富,百口怡怡,丰俭同之。”⒉偏义词。偏指困厄。《宋书·文帝纪》:“皇运艰弊,数钟屯夷。”
- 5.
带鈎释义:束腰革带上的钩。 一端曲首,背有圆钮。或作动物形,或铸有花纹,不一。多用铜制,亦有用铁或玉等制作者。《史记·齐太公世家》:“﹝ 管仲 ﹞射中 小白 带钩。”清 桂馥《札朴·览古》:“余见古铜带钩数十枚,皆作螳螂形。”
- 6.
广成子释义:古代传说中的仙人。晋 葛洪《神仙传·广成子》:“广成子 者,古之仙人也。居 崆峒 之山石室之中。黄帝 闻而造焉。”唐 陈子昂《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轩辕台》诗:“尚想 广成子,遗跡白云隈。”一说即 老子。《庄子·在宥》:“黄帝 立为天子十九年,令行天下,闻 广成子 在於空同之山,故往见之。”陆德明 释文:“广成子,或云即 老子。”
- 7.
弱年释义:年少;弱冠之年。《南史·王融传》:“以父宦不通,弱年便欲绍兴家业。”唐 吴筠《览古》诗之十三:“弱年赋《鷦鷯》,可谓达养蒙。”
- 8.
惭企释义:羞愧而仰慕。唐 司空图《与惠生书》:“某赘於天地之间三十三年矣,及览古之贤豪事跡,惭企不暇。”
- 9.
残夷释义:犹残杀。 晋 袁宏《后汉纪·质帝纪》:“九江、广陵 二郡俱罹寇害,残夷最甚。”《后汉书·仲长统传》:“汉 二百年而遭 王莽 之乱,计其残夷灭亡之数,又復倍乎 秦 项 矣。”唐 吴筠《览古》诗:“姦邪起狡猾,骨肉相残夷。”
- 10.
瑕衅释义:⒈亦作“瑕舋”。可乘之隙;嫌隙,隔阂。《史记·李斯列传论》:“李斯 以閭阎歷诸侯,入事 秦,因以瑕衅,以辅 始皇,卒成帝业。”汉 阮瑀《为曹公作书与孙权》:“每览古今,所由改趣,因缘侵辱,或起瑕舋。”清 方苞《蜀汉后主论》:“夫 孔明 之殁,其年乃五十有四耳,使天假之年,而得乘 司马 氏君臣之瑕衅,虽北定中原可也。”清 陈梦雷《绝交书》:“海贼虽已连和,彼此未忘瑕衅,不若各散流言,使二逆相图,以分兵势。”⒉引申指事端。清 薛福成《乙亥应诏陈言疏》:“﹝西人﹞恃其诈力,要挟多端。违一言而瑕衅迭生,牵一髮而全
- 11.
相违释义:⒈互相避开。《左传·成公十六年》:“有淖于前,乃皆左右相违於淖。”⒉彼此违背。晋 陶潜《归去来兮辞》:“世与我而相违,復驾言兮焉求?”宋 苏轼《戏题巫山县用杜子美韵》:“直知难共语,不是故相违。”孙犁《秀露集·耕堂读书记(二)》:“然泛览古人日记,实与此道相违。”
- 12.
空言释义:⒈谓不切实际的话。 《吕氏春秋·知度》:“至治之世,其民不好空言虚辞,不好淫学流説。”晋 卢谌《览古》诗:“秦 人来求市,厥价徒空言。”鲁迅《花边文学·安贫乐道法》:“事实是毫无情面的东西,它能将空言打得粉碎。”⒉谓只起褒贬作用而不见用于当世的言论主张。《史记·太史公自序》:“子曰:‘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於行事之深切著明也。’”司马贞 索隐:“空言,谓褒贬是非也。空立此文,而乱臣贼子惧也。”唐 韩愈《与孟尚书书》:“孟子 虽贤圣,不得位,空言无施,虽切何补。”明 梅之熉《<古今谭概>叙》:“士君子得志则
- 13.
荆玉释义:⒈荆山 之玉。即和氏璧。晋 卢谌《览古》诗:“连城既伪往,荆 玉亦真还。”明 何景明《送石秀才下第还赵州》诗:“荆 玉已三献,冀 群当一空。”⒉喻美质贤才。《艺文类聚》卷四七引 晋 孙绰《贺司空修(循)像赞》:“质与 荆 玉参贞,鉴与南金等照。”唐 权德舆《过张监阁老宅对酒奉酬见赠,其年停贡举》诗:“荆 玉收难尽,齐 竽喜暂閒。”
- 14.
览古释义:游览古迹。
- 15.
赫烈释义:⒈显著盛多貌;显赫貌。 《三国志·吴志·张温传》:“年纪尚少,镇重尚浅,而戴赫烈之宠。”唐 吴筠《览古》诗之十四:“楚穆 肆巨逆,福柄奚赫烈。”⒉炽烈;猛烈。唐 储光羲《效古》诗之一:“曜灵何赫烈,四野无青草。”唐 柳宗元《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足下勤奉养,寧朝夕,惟恬安无事是望也,乃今有焚煬赫烈之虞,以震骇左右。”明 谢肇淛《五杂俎·事部三》:“吕氏 几移 汉 祚,武瞾 遂斩 唐 宗,其始不过以色举耳,而祸之赫烈,岂虞其至此!”
- 16.
頫仰释义:犹俯仰。汉 应劭《风俗通·十反·太尉沛国刘矩叔方》:“叔都(田煇 字)沃醊神坐,頫仰因语。”明 李东阳《题清明上河图》诗:“乾坤頫仰意不极,世事荣枯无代无。”清 周亮工《金陵览古诗序》:“寒烟衰草,徒令嗜古之士頫仰欷歔,增其悲愴耳。”章炳麟《訄书·弭兵难》:“当是时,七国之权力,虽犹有轩輊頫仰,其埶足以相御。”
- 17.
顽凶释义:⒈亦作“顽兇”。 愚妄不顺。《史记·五帝本纪》:“放齐 曰:‘嗣子 丹朱 开明。’尧 曰:‘吁!顽凶,不用。’”张守节 正义:“凶,讼也。言 丹朱 心既顽嚚,又好争讼,不可用之。”唐 司空图《共命鸟赋》:“附强迎意,掩丑自容,忌其不校,寝以顽兇。”元 王晔《桃花女》第四折:“怎知你逞尽顽凶,设就牢笼,不许我身安寿永。”⒉恶人。三国 魏 嵇康《管蔡论》:“昔 文 武 之用 管 蔡 以实,周公 之诛 管 蔡 以权……故令时人全谓 管 蔡 为顽凶。”唐 吴筠《览古》诗之十四:“天道殃顽兇,神明祐懿哲。”《资治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