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集权 集权的意思
quán

集权

简体集权
繁体集權
拼音jí quán
注音ㄐㄧˊ ㄑㄩㄢ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jí,(1) 群鸟栖止于树上。【例句】:“黄鸟于飞,集于灌木”。(2) 聚合,会合。【组词】:聚集。集合。集会。集体。集团。集训。集散。集资。集中。集大成。集腋成裘。(3) 会合许多著作编成的书。【组词】:集子。文集。诗集。选集。全集。(4) 大型图书中可以相对独立的一部分,或一部小说、一部电影、电视剧中相对独立的段落。【组词】:上集。第五集。(5) 定期交易的市场。【组词】:集市。赶集。(6) 中国古代图书的四部分类法。【组词】:集部。经史子集。(7) 成就,成功。【组词】:大业未集。(8) 数学基本概念之一,指若干具有共同属性的事物的总体。【组词】:子集。交集。(9) 古同“辑”,和睦。(10) 姓。

quán,(1) 职责范围内支配和指挥的力量。【组词】:政权。权力。权威。权贵。权柄。权势。生杀予夺之权。(2) 有利的形势。【组词】:主动权。(3) 变通,不依常规。【组词】:权变。权谋(随机应变的计谋)。权术。智必知权。(4) 暂且,姑且。【组词】:权且。(5) 秤锤。【组词】:权衡。(6) 衡量,估计。【组词】:权其轻重。(7) 姓。

基本含义

指权力集中在一个中央政府或个人手中,不分权力,不民主。

集权的意思

集权 [jí quán]

1. 把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集中于中央。

[centralization of state power;]

集权 引证解释

⒈ 集中权力。同“分权”相对。

瞿秋白 《赤都心史》五:“全国集权行得很厉害。”
瞿秋白 《饿乡纪程》九:“劳农政府在军事时代采严厉的集权制。”


国语词典

集权 [jí quán]

⒈ 集合权力于某人或某单位。

如:「他所服务的单位是一个非常集权的机构。」

分权 均权

⒉ 集合权力于中央的制度。

如:「共产国家是属于中央集权制度。」


集权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分权释义:⒈行政、立法、司法权各由彼此独立的部门行使的原则。 ⒉中央政府与各省之间权力分开的原则。
    • 2.
      均权释义:⒈谓力量相当。⒉犹分权;平权。

集权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中央集权释义:国家权力集中统一于中央政府的制度。 地方政府直接受中央政府的指挥并根据中央的政策、指示、法令办事。中国第一个中央集权的朝代是秦始皇建立的秦朝。
    • 2.
      地方分权释义:“中央集权”的对称。单一制国家的一种类型。在中央政权统一领导下,按照全国统一的法律,地方居民自主地组织地方公共机关,自主地处理本地区事务。以英国为典型。
    • 3.
      封建礼教释义:指的是封建社会一切规矩的总称。 一提起封建礼教,人人恨之入骨。但什么是封建礼教呢?封建让人很不舒服。可封建一词是什么意识呢?封建的古意是分封建制的意思。若是按马克思的社会发展学说来定义,则封建制度不属于封建社会。因为封建制度是周朝建立的社会制度,而秦王朝之后封建社会不是用封建制度,而是用中央集权制。官员们都没有自己的封地。可见封建一词定义不准。“礼教”产生的基础是周末的封建制度,说“封建礼教”应该说是那个时代的“礼教”。
    • 4.
      封建论释义:散文篇名。唐代柳宗元作。“封建”指奴隶社会分封国土、建立诸侯国的分封制度。作者分析了这种制度的产生原因、形成过程及其弊病,论述了它终被中央集权的郡县制所取代的历史必然性。意在反对唐中期的藩镇割据,维护唐王朝的统一。措词严谨,有很强的逻辑性和说服力,是古代议论文的典范之作。
    • 5.
      左官罪释义:汉朝为巩固中央集权政治设立的主要罪名之一。
    • 6.
      幕府制度释义:日本封建时代的一种军事集权政治制度。在这一制度下,统治大权归封建武士首领“将军”,天皇形同虚设。因将军居处称为“幕府”,所以称“幕府制度”。从1192年开始,历经镰仓幕府、室町幕府、江户幕府,至1868年明治维新前结束。
    • 7.
      秦始皇释义:(前259—前210)即嬴政。战国时秦国君,秦王朝建立者。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焚书坑儒”,镇压儒生以古非今的活动;颁布法令,按亩征税;统一法律、货币、车轨、度量衡和文字;修驰道,筑长城,击匈奴,定百越,戍五岭。对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推动经济文化发展和民族融合起了进步作用。
    • 8.
      诛鼂错释义:亦作“诛晁错”。汉景帝 时,鼂错 为加强中央集权统治,请削诸侯之地,于是 吴 楚 七国以诛 鼂错 为名反叛。见《史记·吴王濞列传》、《袁盎鼂错列传》。后以“诛鼂错”为清君侧之典。唐 陈鸿《长恨传》:“从官郎吏伏上马前,请诛 鼂错 以谢天下。”《白居易集》引作“诛错”。《新五代史·杂传二·李茂贞》:“茂贞 地大兵彊,而 唐 力未可以致讨;凤翔 又近京师,易以自危而难於后悔。佗日虽欲诛 晁错 以谢诸侯,恐不能也。”
    • 9.
      诛鼌错释义:亦作“诛晁错”。 汉景帝 时,鼂错 为加强中央集权统治,请削诸侯之地,于是 吴 楚 七国以诛 鼂错 为名反叛。见《史记·吴王濞列传》、《袁盎鼂错列传》。后以“诛鼂错”为清君侧之典。
    • 10.
      输籍法释义:隋 代制定各户等级和纳税标准的办法。利用这一手段,搜刮隐藏户口,以防止人民逃税和抑制士族、豪强占有劳动人口,从而确保政府收入,加强中央集权。《资治通鉴·陈长城公至德三年》:“高熲 请为输籍法,徧下诸州,帝从之,自是姦无所容矣。”胡三省 注:“输籍,凡民间课输,皆籍其数,使州县长吏不得以走弄出没。”
    • 11.
      郡县制释义:中国古代地方政权组织形式。 春秋后期有些诸侯国开始在边地设县、郡,战国时逐渐在内地推行。秦统一六国后,普遍推行郡县制,废除分封制,将全国划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设县,郡守和县令由皇帝任免,不能世袭。这种制度巩固和加强了统一的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后历代封建王朝多采用这一制度。
    • 12.
      酎金夺爵释义:汉武帝采取的一项打击王侯势力的措施。 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汉武帝以诸侯王所献助祭的“酎金”成色不好或斤两不足为借口而夺爵,被夺爵者达106人,占当时列侯的半数。通过这些措施,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基本上结束了汉初以来诸侯王割据的局面。
    • 13.
      酹金夺爵释义:汉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武帝为祭宗庙,要列侯献酹金助祭,以所献酹金的分量不足或成色不好为借口,废列侯106人,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
    • 14.
      韩非释义:(约前280—前233)战国末期哲学家,法家思想集大成者。 韩国人,荀子的学生。主张法治和中央集权。提出以法为中心的法、术、势三者合一的君主统治术。在哲学上发展了荀子的唯物主义思想。有《韩非子》。
    • 15.
      韩非子释义:⒈即韩非。 ⒉书名。韩非死后,后人搜集其遗著,并加入他人论述韩非学说的文章编成。共二十卷,五十五篇。提出法治主张,为秦始皇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提供了理论根据。文章结构细密,逻辑谨严。其中寓言部分在文学上有一定价值。

集权(jiqua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集权是什么意思 集权读音 怎么读 集权,拼音是jí quán,集权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集权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