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市民 市民的意思
shìmín

市民

简体市民
繁体
拼音shì mín
注音ㄕˋ ㄇ一ㄣ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shì,(1) 做买卖或做买卖的地方。【组词】:开市。菜市。市井(街,市场)。市曹。市侩(旧指买卖的中间人、唯利是图的奸商;现泛指贪图私利的人)。(2) 买。【组词】:市义。市恩(买好,讨好)。(3) 人口密集的行政中心或工商业、文化发达的地方。【组词】:城市。都(dū)市。市镇。(4) 一种行政区划,有中央直辖和省(自治区)辖等。【组词】:北京市。南京市。(5) 中国人民习惯使用的度量衡单位。【组词】:市制。市尺。市斤。

mín,(1) 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组词】:人民。民主。民国。民法。公民(在一国内有国籍,享受法律上规定的公民权利并履行公民义务的人)。国民(具有国籍的人)。(2) 指人或人群。【组词】:居民。民族。(3) 劳动大众的,非官方的。【组词】:民间。民歌。民谚。民风。民情。(4) 某族的人。【组词】:汉民。回民。(5) 从事不同职业的人。【组词】:农民。渔民。(6) 非军事的。【组词】:民品。民航。(7) 同“苠”。

基本含义

指普通百姓,平民百姓。

市民的意思

市民 [shì mín]

1. 城市居民。

市民们争相购买建设债券。

[citizen;]

市民 引证解释

⒈ 城市居民。

汉 荀悦 《申鉴·时事》:“皇民敦, 秦 民弊,时也;山民朴,市民玩,处也。”
《宣和遗事》前集:“每岁冬至后即放灯,自 东华 以北,并不禁夜,从市民行铺夹道以居,纵博羣饮,至上元后乃罢。”
明 田艺蘅 《留青日札·盐口马丁》:“浙江 等处及 直隶 府州市民,著他见丁出钱,买马往北地当驛站。”
巴金 《死去的太阳》:“﹝一个青年﹞高声说:‘请问密斯脱 谢耀德,外国巡捕在 上海 租界上屠杀市民,是条约上第几条载得有?’”


国语词典

市民 [shì mín]

⒈ 城市中的居民。

宋·汪元量〈醉歌〉一〇首之七:「北师要讨撒花银,官府行移逼市民。」


市民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居民释义:固定住在某一地方的人:街道居民。 城镇居民。
    • 2.
      公民释义:具有或取得某国国籍,并根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 3.
      百姓释义:中国早期社会只有贵族有姓,因此称百官之族为百姓。《尚书·尧典》:“平章百姓。” 战国以后泛指平民。
    • 4.
      人民释义:百姓;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人民群众。造福人民。为人民服务。

市民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地鸡毛释义:《一地鸡毛》原是一部反映小市民真实生活的短篇小说集。后被用来形容琐碎微小、鸡毛蒜皮的日常生活。
    • 2.
      世博会释义:  简称世博会,是国际性的博览会世界博览会(World Exhibition or Exposition,简称:World Expo)是一项由主办国政府组织或政府委托有关部门举办的有较大影响和悠久历史的国际性博览活动。它已经历了百余年的历史,最初以美术品和传统工艺品的展示为主,后来逐渐变为荟萃科学技术与产业技术的展览会,成为培育产业人才和一般市民的启蒙教育不可多得的场所。  世界展览会的会场不单是展示技术和商品,而且伴以异彩纷呈的表演,富有魅力的壮观景色,设置成日常生活中无法体验的、充满节日气氛的空间,成
    • 3.
      东京梦华录释义:笔记。宋代孟元老作。十卷。为作者晚年追忆北宋东京(即汴京,今河南开封)昔日繁盛之作。备载国家庆典、民间琐事,举凡城市规模、经济状况、市民文化亦悉有记录。其中有关北宋典章制度与戏曲、小说的资料尤为后人重视。
    • 4.
      二二八武装起义释义:1947年2月27日,国民党台湾专卖局武装缉私员在台北抢劫、殴打小贩,并开枪打死市民一人。 28日,台北市民示威游行,包围了专卖局,遭军警镇压,群众死伤各三人。这一事件激起全省人民的愤怒,爆发了大规模武装起义。起义民众控制了台湾大部分地区。3月8日,国民党政府派大批军队进行血腥镇压,群众被害达三万人,到13日起义失败。这次起义得到全国人民的声援和支持。
    • 5.
      五人墓释义:明 代 苏州 反 魏忠贤 斗争殉难五义士之墓。天启 七年(1627年)宦官 魏忠贤 派禁卫吏役至 苏州 逮捕 东林党 人 周顺昌,群众愤而抗争。市民首领 颜佩韦、马杰、沉扬、杨念如、周文元 被捕,英勇就义。当地人士感其义,合葬于 虎丘山 旁,题曰“五人之墓”。见 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清 招广涛《粤东近事新乐府·义勇》:“昔闻五人墓,怀古尝心写。”参阅《明史·周顺昌传》。
    • 6.
      人文主义释义: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代表资产阶级文化的主要思潮。 有两方面含义:一是指人与自然为对象的世俗文化的研究;一是指资产阶级的人性论和人道主义。强调以人为“主体”和中心,尊重人的本质、利益、需要及多种创造和发展的可能性。其主流是市民阶级反封建、反中世纪神学和禁欲主义的新文化运动。
    • 7.
      伍壮释义:指乡武装丁壮。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保甲·训练伍壮》:“夫兵不训练,所谓驱市民而野战,不惟难以取胜,且多自伤。如伍壮,皆乡民也。彼更何有进退坐作之节,步伐止齐之令乎?”
    • 8.
      先赏释义:古代冬至到上元期间的观赏宴游活动称为“先赏”。《宣和遗事》前集:“每岁冬至后,即放灯。自 东华 以北,并不禁夜,从市民行铺夹道以居,纵博羣饮,至上元后,乃罢。谓之‘先赏’。”
    • 9.
      关汉卿释义:(约1210—1300)元代戏曲家。号已斋叟,大都(今北京)人。著有杂剧六十余种,现存《拜月亭》《望江亭》《救风尘》《窦娥冤》等十余种。他的剧作反映了古代统治阶级的腐朽黑暗,表现了下层市民特别是青年妇女的苦难遭遇和斗争精神。他是中国戏曲史上最早的文人作家之一,对后世戏曲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 10.
      出摊释义:在路旁、广场或集市上摆出货摊(售货):为方便市民,这家饭馆一直坚持出摊卖早点。
    • 11.
      匠师释义:⒈主管众工匠的官员。周 代始设,相当于 汉 以后的将作大匠。《国语·鲁语上》:“庄公 欲丹 桓宫 之楹,而刻其桷。匠师 庆 言於公曰:‘臣闻圣王公之先封者,遗后之人法,使无陷於恶……今先君俭而君侈,令德替矣。’”《周书·儒林传·卢光》:“六官建,授小匠师下大夫,进授开府仪同三司、匠师中大夫,进爵为侯,增邑五百户,转工部中大夫。”宋 沉括《梦溪笔谈·技艺》:“钱氏 据两 浙 时,於 杭州 梵天寺 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 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⒉泛指工匠。周恩来《在加德满都市民
    • 12.
      升斗小民释义:升斗小民和市民差不多,都是形容普通城市的老百姓,收入不高,为生活忙碌的人民。
    • 13.
      古今小说释义:白话短篇小说集。后改名为《喻世明言》,与《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明代冯梦龙编著。四十篇。其中多数是经过编者润色的宋元话本和明代文人的拟话本。所收作品对当时的社会,特别是市民的生活和价值观念有较细致的描写。
    • 14.
      古代英雄的石像释义:童话。 叶圣陶作。1930年发表。一座矗立在市中心广场的石像,因受到市民的敬仰而骄傲起来,看不起脚下的石块。后来石像摔倒在地,也变成了一块块石块。市民就用这些石块铺成了一条路。作品讽刺了轻视群众的英雄观。
    • 15.
      周末手术释义:一些患者担心临近周末没医生,一些择期手术的病人便扎堆周一、周二做手术,结果耽误工作不说家属还要请假照料,一些医院推出周末手术,为这类病人提供便利,医生也建议市民改变就医习惯,医院周末一样会安排医生不必担心。
    • 16.
      喜意释义:⒈喜悦的心情。《汉书·晁错传》:“妄赏以随喜意,妄诛以快怒心。”瞿秋白《赤都心史》二五:“欣欣的喜意,秋早爽健的气概送我们归寓。”⒉欢乐的表情。茅盾《子夜》十:“﹝ 杜竹斋 ﹞并没说话,可是脸上已有几分喜意。”郭沫若《双倍的春天》:“北京 市民夹道欢迎,花雨满天,欢雷震地,人人脸上都焕发出无上的喜意。”
    • 17.
      大牌档释义:方言。领有执照,在街旁出售食品、杂物的小摊。《深圳特区报》3:“地方特色的、曾服务街坊群众几十年的‘大牌档’,一旦将要面临被取缔的命运,广大市民都无不为之惋惜。”
    • 18.
      头畜释义:牲畜。明 吴世济《太和县御寇始末·不起寇马》:“何况区区遗下头畜,吾忍作为官物夺诸其怀而有之乎?”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鸮鸟》:“西塞 用兵,市民间骡马运粮。杨 假此搜括,地方头畜一空。”清 沉榜《宛署杂记·宣谕》:“不许纵放头畜,作践田禾。”
    • 19.
      少年维特的烦恼释义:长篇小说。 德国歌德作于1774年。以书信体形式描写出身于市民家庭的维特,爱上姑娘绿蒂,但绿蒂早已和别人订婚。维特无限痛苦,绝望之余受雇于公使馆,试图在工作中求得精神上的解脱,但仍郁郁寡欢。终因感到生活无望,自杀身亡。
    • 20.
      山民释义:山地居民。 汉 荀悦《申鉴·时事》:“皇民敦,秦 民弊,时也;山民朴,市民玩,处也。”《后汉书·循吏传·刘宠》:“山民愿朴,乃有白首不入市井者,颇为官吏所扰。”宋 范致明《岳阳风土记》:“马援 征诸溪蛮,病死 壶头,山民思之,所到处,祠庙具存。”

市民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地鸡毛释义:《一地鸡毛》原是一部反映小市民真实生活的短篇小说集。后被用来形容琐碎微小、鸡毛蒜皮的日常生活。
    • 2.
      世博会释义:  简称世博会,是国际性的博览会世界博览会(World Exhibition or Exposition,简称:World Expo)是一项由主办国政府组织或政府委托有关部门举办的有较大影响和悠久历史的国际性博览活动。它已经历了百余年的历史,最初以美术品和传统工艺品的展示为主,后来逐渐变为荟萃科学技术与产业技术的展览会,成为培育产业人才和一般市民的启蒙教育不可多得的场所。  世界展览会的会场不单是展示技术和商品,而且伴以异彩纷呈的表演,富有魅力的壮观景色,设置成日常生活中无法体验的、充满节日气氛的空间,成
    • 3.
      东京梦华录释义:笔记。宋代孟元老作。十卷。为作者晚年追忆北宋东京(即汴京,今河南开封)昔日繁盛之作。备载国家庆典、民间琐事,举凡城市规模、经济状况、市民文化亦悉有记录。其中有关北宋典章制度与戏曲、小说的资料尤为后人重视。
    • 4.
      二二八武装起义释义:1947年2月27日,国民党台湾专卖局武装缉私员在台北抢劫、殴打小贩,并开枪打死市民一人。 28日,台北市民示威游行,包围了专卖局,遭军警镇压,群众死伤各三人。这一事件激起全省人民的愤怒,爆发了大规模武装起义。起义民众控制了台湾大部分地区。3月8日,国民党政府派大批军队进行血腥镇压,群众被害达三万人,到13日起义失败。这次起义得到全国人民的声援和支持。
    • 5.
      五人墓释义:明 代 苏州 反 魏忠贤 斗争殉难五义士之墓。天启 七年(1627年)宦官 魏忠贤 派禁卫吏役至 苏州 逮捕 东林党 人 周顺昌,群众愤而抗争。市民首领 颜佩韦、马杰、沉扬、杨念如、周文元 被捕,英勇就义。当地人士感其义,合葬于 虎丘山 旁,题曰“五人之墓”。见 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清 招广涛《粤东近事新乐府·义勇》:“昔闻五人墓,怀古尝心写。”参阅《明史·周顺昌传》。
    • 6.
      人文主义释义: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代表资产阶级文化的主要思潮。 有两方面含义:一是指人与自然为对象的世俗文化的研究;一是指资产阶级的人性论和人道主义。强调以人为“主体”和中心,尊重人的本质、利益、需要及多种创造和发展的可能性。其主流是市民阶级反封建、反中世纪神学和禁欲主义的新文化运动。
    • 7.
      伍壮释义:指乡武装丁壮。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保甲·训练伍壮》:“夫兵不训练,所谓驱市民而野战,不惟难以取胜,且多自伤。如伍壮,皆乡民也。彼更何有进退坐作之节,步伐止齐之令乎?”
    • 8.
      先赏释义:古代冬至到上元期间的观赏宴游活动称为“先赏”。《宣和遗事》前集:“每岁冬至后,即放灯。自 东华 以北,并不禁夜,从市民行铺夹道以居,纵博羣饮,至上元后,乃罢。谓之‘先赏’。”
    • 9.
      关汉卿释义:(约1210—1300)元代戏曲家。号已斋叟,大都(今北京)人。著有杂剧六十余种,现存《拜月亭》《望江亭》《救风尘》《窦娥冤》等十余种。他的剧作反映了古代统治阶级的腐朽黑暗,表现了下层市民特别是青年妇女的苦难遭遇和斗争精神。他是中国戏曲史上最早的文人作家之一,对后世戏曲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 10.
      出摊释义:在路旁、广场或集市上摆出货摊(售货):为方便市民,这家饭馆一直坚持出摊卖早点。
    • 11.
      匠师释义:⒈主管众工匠的官员。周 代始设,相当于 汉 以后的将作大匠。《国语·鲁语上》:“庄公 欲丹 桓宫 之楹,而刻其桷。匠师 庆 言於公曰:‘臣闻圣王公之先封者,遗后之人法,使无陷於恶……今先君俭而君侈,令德替矣。’”《周书·儒林传·卢光》:“六官建,授小匠师下大夫,进授开府仪同三司、匠师中大夫,进爵为侯,增邑五百户,转工部中大夫。”宋 沉括《梦溪笔谈·技艺》:“钱氏 据两 浙 时,於 杭州 梵天寺 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 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⒉泛指工匠。周恩来《在加德满都市民
    • 12.
      升斗小民释义:升斗小民和市民差不多,都是形容普通城市的老百姓,收入不高,为生活忙碌的人民。
    • 13.
      古今小说释义:白话短篇小说集。后改名为《喻世明言》,与《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明代冯梦龙编著。四十篇。其中多数是经过编者润色的宋元话本和明代文人的拟话本。所收作品对当时的社会,特别是市民的生活和价值观念有较细致的描写。
    • 14.
      古代英雄的石像释义:童话。 叶圣陶作。1930年发表。一座矗立在市中心广场的石像,因受到市民的敬仰而骄傲起来,看不起脚下的石块。后来石像摔倒在地,也变成了一块块石块。市民就用这些石块铺成了一条路。作品讽刺了轻视群众的英雄观。
    • 15.
      周末手术释义:一些患者担心临近周末没医生,一些择期手术的病人便扎堆周一、周二做手术,结果耽误工作不说家属还要请假照料,一些医院推出周末手术,为这类病人提供便利,医生也建议市民改变就医习惯,医院周末一样会安排医生不必担心。
    • 16.
      喜意释义:⒈喜悦的心情。《汉书·晁错传》:“妄赏以随喜意,妄诛以快怒心。”瞿秋白《赤都心史》二五:“欣欣的喜意,秋早爽健的气概送我们归寓。”⒉欢乐的表情。茅盾《子夜》十:“﹝ 杜竹斋 ﹞并没说话,可是脸上已有几分喜意。”郭沫若《双倍的春天》:“北京 市民夹道欢迎,花雨满天,欢雷震地,人人脸上都焕发出无上的喜意。”
    • 17.
      大牌档释义:方言。领有执照,在街旁出售食品、杂物的小摊。《深圳特区报》3:“地方特色的、曾服务街坊群众几十年的‘大牌档’,一旦将要面临被取缔的命运,广大市民都无不为之惋惜。”
    • 18.
      头畜释义:牲畜。明 吴世济《太和县御寇始末·不起寇马》:“何况区区遗下头畜,吾忍作为官物夺诸其怀而有之乎?”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鸮鸟》:“西塞 用兵,市民间骡马运粮。杨 假此搜括,地方头畜一空。”清 沉榜《宛署杂记·宣谕》:“不许纵放头畜,作践田禾。”
    • 19.
      少年维特的烦恼释义:长篇小说。 德国歌德作于1774年。以书信体形式描写出身于市民家庭的维特,爱上姑娘绿蒂,但绿蒂早已和别人订婚。维特无限痛苦,绝望之余受雇于公使馆,试图在工作中求得精神上的解脱,但仍郁郁寡欢。终因感到生活无望,自杀身亡。
    • 20.
      山民释义:山地居民。 汉 荀悦《申鉴·时事》:“皇民敦,秦 民弊,时也;山民朴,市民玩,处也。”《后汉书·循吏传·刘宠》:“山民愿朴,乃有白首不入市井者,颇为官吏所扰。”宋 范致明《岳阳风土记》:“马援 征诸溪蛮,病死 壶头,山民思之,所到处,祠庙具存。”

市民造句

1.新上任的市长为市民办的第一件事就是涤瑕荡秽,真是大快人心。

2.内地生产的蔬菜源头活水地运往香港,保证了那里市民的日常生活供应。

3.社会新闻要做到褒善贬恶,发挥对市民的教育作用。

4.两个骗子在实施诈骗过程中一唱一和,骗取了围观市民的信任。

5.以及生活在堂皇与荒凉景象之间的市民的惶惶不可终日。

6.我是一个人民代表,不平则鸣,反映市民要求,这是我份内的事。

7.上海市民得英语水平已经达到出神入化得境界。

8.很多事情普通市民与专家学者的看法截然不同。

9.共有约一万名市民扶老携幼到天文台参观。

10.中国历史上的每一次改朝换代,小市民都不是主角。

11.卫生局动员市民注射疫苗,目的是曲突徙薪,防止传染病。

12.这项措施解决了市民的燃眉之急,受到人们的好评。

13.判决了罪恶滔天的黑社会头子,市民们无不为之欢欣鼓舞。

14.每到市长时间,市民前去提供意见,门庭若市。

15.一个个交通警察般的红绿灯屹立在马路上,保护着市民的行路安全!

16.他是市中心繁华路段的交警,也是这座城市市民的楷模。

17.新市长上任一年来,市民对他的工作很满意。

18.我是一个正直诚实心地善良的农民的市民,是一个商人一个书画爱好者还是一个见义勇为的勇士。

19.当所有的广场都交织着欢快的笑声,你用行动让市民懂得了感动的含义。

20.借着将这种职责放在政府手中,市民在质量上能够享有更高程度的保障。

市民(shimi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市民是什么意思 市民读音 怎么读 市民,拼音是shì mín,市民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市民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