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战争 战争的意思
zhànzhēng

战争

简体战争
繁体戰爭
拼音zhàn zhēng
注音ㄓㄢˋ ㄓㄥ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zhàn,(1) 打仗。【组词】:战争。战机。战绩。战略。战术。战国(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代)。(2) 泛指争斗,比高下。【组词】:论战。争战。(3) 发抖。【组词】:战抖。寒战。胆战心惊。(4) 姓。

zhēng,(1) 力求获得,互不相让。【组词】:争夺。竞争。争长论短。(2) 力求实现。【组词】:争取。争气。争胜。(3) 方言,差,欠:总数还争多少?(4) 怎么,如何(多见于诗、词、曲)。【组词】:争不。争知。争奈。

基本含义

战斗中无人能够战胜。

战争的意思

战争 [zhàn zhēng]

1. 为政治目的而进行的武装斗争。

战争罪行。

[war;]

战争 引证解释

⒈ 民族、国家、阶级、集团之间的武装斗争。

《史记·秦始皇本纪》:“以诸侯为郡县,人人自安乐,无战争之患,传之万世。”
宋 高承 《事物纪原·战阵攻守·战争》:“《吕氏春秋》曰:‘ 蚩尤 作兵也,利其械。’未有 蚩尤 时,民固削林木以战, 黄帝 与 炎帝 战於 版泉 是矣。为战争起於 炎 黄 之际也。”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傅阁峰尚书》:“时战争连年,虏氛甚恶,穷沙万里,雪没马鼻,行人迷路。”
毛泽东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第一章第一节:“战争--从私有财产和有阶级以来就开始了的、用以解决阶级和阶级、民族和民族、国家和国家、政治集团和政治集团之间、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一种最高的斗争形式。”

⒉ 泛指争斗,斗争。

唐 吕岩 《渔父·活得》词:“龙飞踊,虎狂狞,吐箇神珠各战争。”
《太平广记》卷五百引 唐 皇甫氏 《原化记·京都儒士》:“儒士方悟,开门尚自战慄,具説昨宵与物战争之状,众大骇异。”
鲁迅 《二心集·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在前年和去年,文学上的战争是有的,但那范围实在太小。”


国语词典

战争 [zhàn zhēng]

⒈ 两个以上的敌对双方,为了屈服对方的意志,实现自己的主张,运用有形或无形的威力以决胜负的斗争。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以诸侯为郡县,人人自安乐,无战争之患,传之后世。」

兵戈 打仗 干戈 交战

和平


战争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打仗释义:进行战争;进行战斗。我们在生产战线上打了个漂亮仗。
    • 2.
      交战释义:双方作战:交战国。
    • 3.
      干戈释义:干和戈都是古代常用兵器,后 用来泛指武器,也比喻战争或动武:大动干戈。
    • 4.
      兵戈释义:兵器,借指战争:不动兵戈。兵戈四起。

战争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和平释义:⒈指没有战争的状态。与“战争”相对。⒉温和,不猛烈:药性和平。

战争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则释义:⒈犹言一方面。多用于并列叙述两件事时。《论语·里仁》:“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汉 王充《论衡·量知》:“一则不能见是非,一则畏罚不敢直言。”毛泽东《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第四章:“保持较大一部分兵力于适当的机动地区,不要绝对地分散,一则便于应付可能的事变,一则使分散执行的任务有一个重心。”⒉与“二则”、“三则”等连用,列举原因或理由。《朱子语类》卷十六:“《大学》诚意,看来有三样:一则内全无好善恶恶之实,而专事掩覆於外者,此不诚之尤也。”《西游记》第一回:“﹝神仙﹞教我遇烦恼时,即
    • 2.
      一着不慎全盘皆输释义:原指下棋时走错一步,导致整盘棋都输掉。 比喻对关键性的问题处理失当,造成整个事情的失败。 毛泽东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第一章第三节:“说‘一着不慎,全盘皆输’,乃是说的带全局性的,即对全局有决定意义的一着,而不是那种带局部性的即对全局无决定意义的一着。下棋如此,战争也是如此。” 李丰祝 《解放石家庄》第二章:“要关照全局。因为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哩!”
    • 3.
      一线释义:⒈战争的最前线。⒉指直接从事生产、教学、科研等活动的岗位:深入车间慰问一线工人。⒊数量词。形容极其细微:一线阳光。一线光明。一线希望。一线生机。
    • 4.
      一贯道释义:会道门之一。起源于 山东。初名“东震堂”,后 路中一 承办道务,取《论语》中“吾道一以贯之”,改名“一贯道”。1925年 路 死后,由 张光璧 继承。抗 日 战争期间,张 投靠 日本 帝国主义并为其效劳。日本 投降以后,又被国民党反动派控制利用。解放后,人民政府明令予以取缔。周立波《诸葛亮会》:“咱们得时刻留心,抓了这些,说不定还有。碰到形迹可疑的人,得赶紧报告。他们闹一贯道,什么道门的,都是遮眼法。”
    • 5.
      七七事变释义: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突然向我国北平(今北京)西南卢沟桥驻军进攻,驻军奋起抗击,抗日战争从此开始。这次事变叫做七七事变。也叫卢沟桥事变。
    • 6.
      三三制释义: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政权机构的人员组成制度。 为了坚决执行抗日爱国统一战线政策,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抗日根据地的抗日民主政府中政权机构人员的组成:共产党员、左派进步分子、代表中等资产阶级和开明士绅的人士各占三分之一。
    • 7.
      三八式释义:⒈指日本造“三八式”步枪。⒉指抗日战争时期参加革命的干部。
    • 8.
      三国演义释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长篇小说。元末明初罗贯中著。共一百二十回。小说描写了魏、蜀、吴三国所进行的政治、军事、外交斗争,反映出当时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情况和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作者善于描写战争,对于各次战争的特定环境、双方的力量对比、战略部署、战术的运用等,都交代得十分清楚,并描绘了许多生动的战争场面。作者也善于刻画人物,塑造了许多性格鲜明、影响深远的艺术形象。情节曲折,结构宏大,语言简洁流畅。
    • 9.
      三大战役释义:指解放战争中的三个大战役,即 辽沉、淮海、平津 战役。 毛泽东《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人民解放军自一九四八年冬季取得 辽沉、淮海、平津 三大战役的决定性胜利以后……消灭了一百八十三万国民党反动派的军队和九十八万土匪游子。”
    • 10.
      三宣堂释义:民族英雄刘永福故居,刘永福在越南抗法战争中屡立奇功,被越南王封为三宣提督,其故居则据此命名。
    • 11.
      三擦释义:指国民党当局在抗日战争期间所制造的军事摩擦、人事摩擦和文化摩擦。
    • 12.
      三查三整释义:中国共产党在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结合土地改革所进行的整党整军的一个重要运动。 “三查”,在地方上是指查阶级、查思想、查作风;在部队中是指查阶级、查工作、查斗志。“三整”,是指整顿组织、整顿思想、整顿作风。
    • 13.
      三边释义:⒈汉 时指 匈奴、南越、朝鲜。《史记·律书》:“高祖 有天下,三边外畔。”⒉指东、西、北边陲。《后汉书·杨震传》:“羌 虏钞掠,三边震扰。”《资治通鉴·汉安帝延光二年》引此文,胡三省 注云:“三边,东、西、北也。”⒊明 时指 延绥、甘肃、宁夏 三地区。《明史·宪宗纪一》:“﹝ 成化 十年正月﹞癸卯,王越 总制 延绥、甘肃、寧夏 三边,驻 固原。”⒋原 安边 及 定边、靖边 三县的合称。抗日战争时期为 陕 甘 宁 边区的行政分区,简称 三边。毛泽东《组织起来》:“我希望你们回到 关中 去,回到 陇东 去
    • 14.
      上兵伐谋释义:上:上等,引申为最好的。 兵:指战争,引申为用兵。伐:讨伐,攻打。伐谋:用计谋粉碎敌人的计策。用兵的上策,是以谋略取胜。
    • 15.
      不平等条约释义:破坏别国主权和领土完整,掠夺别国资源和奴役别国人民的条约。它是帝国主义推行侵略扩张政策的一种工具。从1840年鸦片战争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百多年中,帝国主义曾强迫中国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通过这些条约,他们割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掠夺中国资源,欺压和剥削中国人民。对于不平等条约,受害国有权单方面予以废除。
    • 16.
      不患释义:不用担忧。《左传·襄公二十三年》:“为人子者,患不孝,不患无所。”宋 何薳《春渚纪闻·古声遗制》:“不患其器之朴拙,使人援弦促軫,想见太古自然之妙,然后为胜。”毛泽东《论持久战》一一三:“这样一来,官兵一致的目的就达到了,军队就增加了绝大的战斗力,长期的残酷的战争就不患不能支持。”
    • 17.
      世界大战释义:敌对国家集团之间,在世界范围进行的大规模战争。 已经发生的世界大战有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 18.
      东北抗日义勇军释义:“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抗日武装的统称。在中国共产党抗日主张的影响下,东北人民和国民党军队部分爱国官兵,组成了名为义勇军、救国军、自卫军等数百支抗日武装,在东北地区开展游击战争,给日本侵略军以沉重打击。但因缺乏统一领导和各部队间缺乏相互支援,至1933年春大部溃散。其中一部分,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的组成部分。
    • 19.
      东北抗日联军释义:中国 共产党领导的东北人民抗日武装。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在东北组织了抗日游击队和东北人 民革命军,其中包括一部分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义勇军。这些抗日武装到1935年先后建成了东北 人民革命军第一、第二、第三、第六军,抗日同盟军第四军,反日联合军第五军。1936年2月,发表了东 北抗日联军的统一建制宣言,组成东北抗日联军。到1937年初,共建成十一个军。由杨靖宇、周保中、李兆麟等领导,长期坚持东北抗日游击战争,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 20.
      东条英机释义:(1884— 1948)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主要战犯。历任日本关东军宪兵司令、关东军参谋长、陆军大臣、日本军队参 谋总长、日本首相兼陆相、外相等。曾参加侵华战争,并参与发动太平洋战争。1948年11月由远东国际 军事法庭判处绞刑。

战争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则释义:⒈犹言一方面。多用于并列叙述两件事时。《论语·里仁》:“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汉 王充《论衡·量知》:“一则不能见是非,一则畏罚不敢直言。”毛泽东《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第四章:“保持较大一部分兵力于适当的机动地区,不要绝对地分散,一则便于应付可能的事变,一则使分散执行的任务有一个重心。”⒉与“二则”、“三则”等连用,列举原因或理由。《朱子语类》卷十六:“《大学》诚意,看来有三样:一则内全无好善恶恶之实,而专事掩覆於外者,此不诚之尤也。”《西游记》第一回:“﹝神仙﹞教我遇烦恼时,即
    • 2.
      一着不慎全盘皆输释义:原指下棋时走错一步,导致整盘棋都输掉。 比喻对关键性的问题处理失当,造成整个事情的失败。 毛泽东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第一章第三节:“说‘一着不慎,全盘皆输’,乃是说的带全局性的,即对全局有决定意义的一着,而不是那种带局部性的即对全局无决定意义的一着。下棋如此,战争也是如此。” 李丰祝 《解放石家庄》第二章:“要关照全局。因为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哩!”
    • 3.
      一线释义:⒈战争的最前线。⒉指直接从事生产、教学、科研等活动的岗位:深入车间慰问一线工人。⒊数量词。形容极其细微:一线阳光。一线光明。一线希望。一线生机。
    • 4.
      一贯道释义:会道门之一。起源于 山东。初名“东震堂”,后 路中一 承办道务,取《论语》中“吾道一以贯之”,改名“一贯道”。1925年 路 死后,由 张光璧 继承。抗 日 战争期间,张 投靠 日本 帝国主义并为其效劳。日本 投降以后,又被国民党反动派控制利用。解放后,人民政府明令予以取缔。周立波《诸葛亮会》:“咱们得时刻留心,抓了这些,说不定还有。碰到形迹可疑的人,得赶紧报告。他们闹一贯道,什么道门的,都是遮眼法。”
    • 5.
      七七事变释义: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突然向我国北平(今北京)西南卢沟桥驻军进攻,驻军奋起抗击,抗日战争从此开始。这次事变叫做七七事变。也叫卢沟桥事变。
    • 6.
      三三制释义: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政权机构的人员组成制度。 为了坚决执行抗日爱国统一战线政策,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抗日根据地的抗日民主政府中政权机构人员的组成:共产党员、左派进步分子、代表中等资产阶级和开明士绅的人士各占三分之一。
    • 7.
      三八式释义:⒈指日本造“三八式”步枪。⒉指抗日战争时期参加革命的干部。
    • 8.
      三国演义释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长篇小说。元末明初罗贯中著。共一百二十回。小说描写了魏、蜀、吴三国所进行的政治、军事、外交斗争,反映出当时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情况和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作者善于描写战争,对于各次战争的特定环境、双方的力量对比、战略部署、战术的运用等,都交代得十分清楚,并描绘了许多生动的战争场面。作者也善于刻画人物,塑造了许多性格鲜明、影响深远的艺术形象。情节曲折,结构宏大,语言简洁流畅。
    • 9.
      三大战役释义:指解放战争中的三个大战役,即 辽沉、淮海、平津 战役。 毛泽东《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人民解放军自一九四八年冬季取得 辽沉、淮海、平津 三大战役的决定性胜利以后……消灭了一百八十三万国民党反动派的军队和九十八万土匪游子。”
    • 10.
      三宣堂释义:民族英雄刘永福故居,刘永福在越南抗法战争中屡立奇功,被越南王封为三宣提督,其故居则据此命名。
    • 11.
      三擦释义:指国民党当局在抗日战争期间所制造的军事摩擦、人事摩擦和文化摩擦。
    • 12.
      三查三整释义:中国共产党在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结合土地改革所进行的整党整军的一个重要运动。 “三查”,在地方上是指查阶级、查思想、查作风;在部队中是指查阶级、查工作、查斗志。“三整”,是指整顿组织、整顿思想、整顿作风。
    • 13.
      三边释义:⒈汉 时指 匈奴、南越、朝鲜。《史记·律书》:“高祖 有天下,三边外畔。”⒉指东、西、北边陲。《后汉书·杨震传》:“羌 虏钞掠,三边震扰。”《资治通鉴·汉安帝延光二年》引此文,胡三省 注云:“三边,东、西、北也。”⒊明 时指 延绥、甘肃、宁夏 三地区。《明史·宪宗纪一》:“﹝ 成化 十年正月﹞癸卯,王越 总制 延绥、甘肃、寧夏 三边,驻 固原。”⒋原 安边 及 定边、靖边 三县的合称。抗日战争时期为 陕 甘 宁 边区的行政分区,简称 三边。毛泽东《组织起来》:“我希望你们回到 关中 去,回到 陇东 去
    • 14.
      上兵伐谋释义:上:上等,引申为最好的。 兵:指战争,引申为用兵。伐:讨伐,攻打。伐谋:用计谋粉碎敌人的计策。用兵的上策,是以谋略取胜。
    • 15.
      不平等条约释义:破坏别国主权和领土完整,掠夺别国资源和奴役别国人民的条约。它是帝国主义推行侵略扩张政策的一种工具。从1840年鸦片战争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百多年中,帝国主义曾强迫中国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通过这些条约,他们割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掠夺中国资源,欺压和剥削中国人民。对于不平等条约,受害国有权单方面予以废除。
    • 16.
      不患释义:不用担忧。《左传·襄公二十三年》:“为人子者,患不孝,不患无所。”宋 何薳《春渚纪闻·古声遗制》:“不患其器之朴拙,使人援弦促軫,想见太古自然之妙,然后为胜。”毛泽东《论持久战》一一三:“这样一来,官兵一致的目的就达到了,军队就增加了绝大的战斗力,长期的残酷的战争就不患不能支持。”
    • 17.
      世界大战释义:敌对国家集团之间,在世界范围进行的大规模战争。 已经发生的世界大战有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 18.
      东北抗日义勇军释义:“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抗日武装的统称。在中国共产党抗日主张的影响下,东北人民和国民党军队部分爱国官兵,组成了名为义勇军、救国军、自卫军等数百支抗日武装,在东北地区开展游击战争,给日本侵略军以沉重打击。但因缺乏统一领导和各部队间缺乏相互支援,至1933年春大部溃散。其中一部分,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的组成部分。
    • 19.
      东北抗日联军释义:中国 共产党领导的东北人民抗日武装。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在东北组织了抗日游击队和东北人 民革命军,其中包括一部分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义勇军。这些抗日武装到1935年先后建成了东北 人民革命军第一、第二、第三、第六军,抗日同盟军第四军,反日联合军第五军。1936年2月,发表了东 北抗日联军的统一建制宣言,组成东北抗日联军。到1937年初,共建成十一个军。由杨靖宇、周保中、李兆麟等领导,长期坚持东北抗日游击战争,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 20.
      东条英机释义:(1884— 1948)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主要战犯。历任日本关东军宪兵司令、关东军参谋长、陆军大臣、日本军队参 谋总长、日本首相兼陆相、外相等。曾参加侵华战争,并参与发动太平洋战争。1948年11月由远东国际 军事法庭判处绞刑。

战争造句

1.人心向背是战争胜败的决定因素。

2.我们热爱和平,但决不乞求和平,面对侵略只能以战去战。用正义的战争去制止不义的战争

3.我们忠心希望有战争和纠纷的国家,能尽弃前嫌,刀枪入库,和平相处。

4.战争是残酷的,战败者的损失尤为惨重,有时连匹马只轮也不能保全。

5.抗日战争中,许多被俘日军在我军感召教育下,反戈一击,成为反法西斯战士。

6.战争一触即发,打入敌方的密探,生怕图穷匕见,在混乱之中逃跑了。

7.在还有战争危险存在的今天,仍然必须有坚甲利兵,仍然必须建设现代化的国防力量。

8.战争年代,爷爷扶老携幼来到东北谋生。

9.历史上的改朝换代总伴随着血腥的战争

10.抗日战争时期许多仁人志士救亡图存。

11.这场战争敌众我寡,想要打赢,得出奇制胜。

12.我们一定要进行严格的军事训练,这样才能在实战中杀敌致果,保证战争的胜利。

13.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枯木朽株齐上阵,终于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了中国。

14.经过八年的战争,图书馆虽未被毁,但无人照护,许多宝贵的书籍,都成了残编断简,非常可惜。

15.我们要把侵略者埋葬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16.在那沐雨栉风的战争年代,再苦再累也觉得值。

17.在你死我活的战争中,战士们应有灭此朝食的精神。

18.战争使得这个国家疮痍满目,亟待整顿。

19.日本军国主义以疾雷不及掩耳之势偷袭了珍珠港,引发了太平洋战争

20.这个国家的经济因战争而积重难返。

战争(zhanzhe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战争是什么意思 战争读音 怎么读 战争,拼音是zhàn zhēng,战争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战争造句子